巴黎特这样富饶的城市,让所有人都眼红。
世界上没有第二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如此得天独厚。
巴黎特修建两大城墙同巴巴半岛的山脉和海流一起,组成了巴黎特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
城市的西面与西情海偎依,此处海流极其迅猛,风暴常常骤然降临,因此从海上登陆进攻的风险极大。登陆后,又有连绵不绝的山脉阻挡,因此,1000年中,没有一个侵略者认真地尝试从这个地段进攻。
巴黎特东南面的海岸乃至向西而行,途经大草原,都有一条延绵不断的城墙保护。
这条城墙,不亚于古地球的万里长城。
这道城墙从东边的里里湾开始,一直向西,抵达西面山脉,将整个巴黎特王都包围在内。
巴黎特的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金角湾是卡其海峡和淇淮海峡的交汇处,在这里,巴黎特和莎莎绥隔海相望,彼此之间不过300米。
两个国家的人可以高声对话。
这么近的距离,也建立起两国的友好关系。
为防止敌军从金角湾攻城,巴黎特和莎莎绥合作。他们用铸铁打造一条长达长达300米,每个铁环粗至50厘米的大铁链。
和平期,整条铁链被安放在坚固的木制浮筒上。战时,铁链的一端固定在金角湾对岸的莎莎绥的塔楼上。
巴黎特的防御体系从铁链开始,连接万里长城,结束于连绵的山脉,主体是城墙。
万里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分层、分节控制。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大约在7到14米,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
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宽至18米,是两军近身打白刃战的位置。
在城墙顶上,内侧设有宇墙,大约1.5米高;外侧一面设垛口墙,近2米高,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火炮孔,用于观看敌情和射击、投掷石弹。
同时,城墙顶上还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便于巡逻士兵的住宿以及储存武器粮食,大大加强了长城的防御功能。
除此之外,巴黎特人在应对近千年的攻城、掠夺中,在城墙外面挖了一条护城河,也称为壕沟。
但巴黎特南下与乌拉索国接壤,他们长年饱受这个以掠夺而生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在南下的城墙地段增加第二道城墙,与原先的外墙内墙一起,构成了三层城墙,是巴黎特防御体系中最为坚固的地方。
在巴黎特一千年的历史中,这道长城一直庇护着市民们的安全,从未有一支敌军攻破它。
它就像上帝合拢的两只手,紧紧地把巴黎特这个幸运的城市护在怀里。
万里长城有着千年不败的事实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了传说。
所有人都对这个防御体系啧啧称赞,所有的侵略者被拦在城墙外,贪婪地望向巴黎特王都,却无法更近一步。
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巴黎特人会在长城的庇护下,永远万古长青。
但杜涵认为事在人为,他这段时间一直在了解巴黎特的历史,也暗中在巴黎特城墙外走了一遍,找到两处薄弱的地方。
一是金角湾附近,为防御乌拉索国人的内外三层城墙在接近金角湾时突然发生中断,这处突兀的断层影响巴黎特人的排兵布阵以及作战。
二是巴黎特西面山脉和城墙接壤处。
这里的地势顺着山脉下降,进入一个低矮的小盆地后戛然而止。导致长城的尾端落在盆地中,使得城墙上的塔楼比其他的远处的山峰还要低一些,失去了制高点。
只要敌人占据了那山峰,就等于掌握了制高点,可以无视城墙高度的威胁,进攻巴黎特。
当然,也可以采取从海上进攻,但乌拉索国是马上的强者,水战并不擅长,还得训练。
总体来说,巴黎特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要是想吞下这个城市,必须改革技术。
杜涵掌管乌拉索国之后,兴办了铸炮厂,开采铜矿,建立了火药厂;聘用了技能熟练的铸造工人、石弹切割工人和硝石制造工人。
生产铁制或铜制火炮的小型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之相关的工业也迅速发展。
硝石工厂大量兴建起来;中间商进口铜和锡;惊才艳艳的土着工匠们也热衷于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卖给正在崛起的乌拉索国,纷纷来到乌拉索国的王都。
在杜涵的带领下,乌拉索国人学习非常快。
他们虽是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却出人意料的极其擅长吸收新技术,并将有技术的外族人吸纳进他们的军队。
他们根据杜涵的指挥i,训练士兵,建立起了炮兵的基础设施,在近卫军中组建了炮兵部队和炮车车夫的队伍。
让杜涵遗憾的是,虽然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火炮技术,但受限于当下的环境,铁、锡各种提炼技术太过落后,他已没有人手顾及方方面面,使得所制造出来的武器非常粗糙,非常笨重,准备起来无比烦琐,瞄准精度极差,对己方炮手的危险和对敌人一样大。
但炮火无疑具有一种震撼的心理效果。
在炮火初次登场的野战中,目击者面露惊恐: “这震耳欲聋的战斗宛如上帝的惩罚。”
随后,乌拉索国的火炮在不断改进。
乌拉索国人很快就精通了火炮制造、运输和射击技术,而且在火药战争所必需的深度后勤补给工作上首屈一指。
要在指定时间将一个有战斗力的炮兵连部署到战场上,对这个时代的补给链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除了要运输笨重的火炮外,还要及时供应与火炮口径相符的足够数量的石弹以及火药。
但杜涵通过指挥乌拉索国攻打各类港口,又通过海上贸易,从其他世界其他国家那里得到了硝石、硫磺、青铜、锡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