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涵作为独立军年轻一辈的第一人,无论是手腕还是能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他掌管乌拉索国不过一年,就把当初籍籍无名的乌拉索变成世界闻名的国家。
乌拉索国的发展进程已经和巴黎特齐平,接近莎莎绥。
要知道巴黎特和莎莎绥有现在的成就,是驻扎第三宇宙的星际人员努力了几十年的结果。就算如此,巴黎特和莎莎绥国内的各种工厂、作坊的规模远不如乌拉索国。
战戈扶持莎莎绥技术变革,不急着向外扩张,都是从最基础的技术入手,如冶铁技术、印刷术。巴黎特是联邦的加盟国,驻扎负责人俞祥协助巴黎特皇族管理国家,人少言轻,愚昧的巴黎特人并不按照俞祥的计划开办工厂,导致其工业进程还在起步中。
乌拉索国不同,他们暂且放下基础工业,专心研究火药等新武器。
想到巴黎特坚不可摧的围墙,杜涵从一开始就试验铸造重型火炮。
重型火炮的炮管壁由坚固的青铜铸就,厚达20厘米,足以抵御火药爆炸的冲击力;炮管口径为75厘米,足以让一个成年人手脚并用地钻入,能够发射圆周长达到6米、重量超过半吨的超重型石弹。
在第三宇宙的第二年,杜涵在位于乌拉索国的王宫外进行一次试射。
巨大无比的射石炮被拖曳到城门附近的指定位置,全城人都提前得到警告:次日炮声将有如雷霆,大家务必多加小心,免得毫无准备、耳朵被震聋,或者孕妇被惊吓导致流产。
这一天早上,炮手们给大炮装填了火药。一群工人将一块巨大的石弹抬入炮口,将它滚进炮管深处,稳妥地安放到火药室前方。
炮手将点燃的火把伸向点火孔。
“砰——”
一声巨响,滚滚浓烟遮天蔽日,巨大的石弹呼啸出膛,在开阔的原野上飞了1.6公里,最后坠入松软的泥土,一直钻到1.8米深的地下。
目睹了这次试射乌拉索国人面露惊恐:“这火药的威力如此巨大,甚至16公里外都听到声响。”
重型火炮难和星际世界的武器相提并论,但杜涵满足了。
在这近似蛮荒之地两年,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桑沧了不少,嘴角的胡渣冒了头,呼啸的风吹糙了脸。
他褪去了几分高高在上的疏离和矜贵,多了属于乌拉索国人的豪迈和粗狂,实现了面白书生到顶天立地战士的蜕变。
他的眼神愈发深邃,身形愈发沉稳,不动如山。
这两年,不变的是他代表独立军要吞并巴黎特的决心。
他深知,攻打巴黎特,靠得不仅仅是火药,还要兵力优势。
他决心以压倒性的强大兵力迅速猛攻巴黎特,抢在宗教世界来得及做出反应之前,就把巴黎特彻底打垮。
攻打巴黎特,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联邦,还有巴黎特在蓝星上的阵营。巴黎特和乌拉索国二者信仰不同,类似古地球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形象地讲,巴黎特信仰当今世界第一大教——“基督教”,而乌拉索国的“伊斯兰教”刚刚兴起,被“基督教”视为异教,彼此相互仇视。
巴黎特作为“基督教”的培养皿,和其他信仰“基督教”的国家有着天然的盟友关系,一旦巴黎特发生战乱,他们极有可能派兵援助。
这两年,乌拉索国明里暗里威胁其他“基督教”国家不要插手巴黎特和乌拉索国之间的斗争,毕竟这是异世界的两个阵营的斗争,可不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之争。
蓝星世界各国对异世界的入侵者敬而远之,纷纷承诺绝不插手,唯恐引火上身。
可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变数就难以掌控了。
攻城战重在兵贵神速,要快速猛攻和占领城市以及要塞,以此避免长期围城。成功取决于能否在巨大规模上快速地动员人力和装备。
杜涵的动员工作惊人地高效,让观战的东大陆和西大陆的人膛目结舌,就连驻扎莎莎绥的负责人都心生佩服。
这两年,杜涵攻打各个海峡港口,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给乌拉索国带来巨大的财富和荣誉,也把他们所信仰的“伊斯兰教”推向高峰,与“基督教”抗衡。
乌拉索国人都愿意跟着他出去征战,开始招兵买马的时候,他们立刻前去报到,如此积极和迅速,就好像他们被邀请去参加婚礼,而不是战争似的。
人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报名,愿意代替邻居去服役,那些被留在家里的人感到自己受了冤屈。他们说,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要比在家里寿终正寝强得多……
在战争中阵亡的人不会受到哀悼,而是被颂扬为“伊斯兰教”圣徒和胜利者,成为世人的榜样,受到极大的景仰。
他们按照征召的顺序在一个月内就集结完毕,步兵和骑兵分开,各自有指定的首领,集结的编组也被用于扎营……
除了陆地上的战斗,杜涵的目光没有忽略金角湾。
他招募了一批擅长水战的战士,组成了水兵。
第三年,乌拉索国的一支大军逐渐成形:水兵、骑兵、轻步兵、重步兵、弓帝手、弹弓手和长枪兵。
与此同时,乌拉索国的后勤机器也隆隆开动,对铠甲、攻城武器、火炮、帐篷、船只、工具、兵器和粮食进行收集、修理或生产。
一切准备就绪,乌拉索国开始行动了。
在连接乌拉索国和巴黎特两个国家的崎岖道路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行军。
大批劲弓、标枪、火绳枪和盾牌在低沉的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成队的前驱骑兵在经过时掀起烟尘;链甲如同涟滴,叮当作响。
随后是长长的辎重队伍,有大群骡子、马匹和骆驼,驮着各式军需物资和相应人员——矿工、 厨师、军械匠、毛拉、木匠和被战利品吸引而来的冒险家。队伍更后方还有些东西。大群公牛和成百 上千的劳工正在无比艰难地将大炮拖过松软的土地。
整个乌拉索国军队都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