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索国皇帝消耗战的想法被打断了。
西大陆的“基督教”国家派来了使者,使得乌拉索国皇帝速战速决的需求愈显突出。
使者的到来在乌拉索国军营中也掀起了不安的波澜。
收到消息的君醒把即将到来的援救告知守军,增强他们的信心。
不幸的是,乌拉索国皇帝借杜涵之名狐假虎威,威胁“基督教”的其他国家如果想要插手这场战争,就做好被报复的准备!
想插手的国家退却了。
火炮的威力不仅恐吓了巴黎特,还有他们。他们不能承受这样拥有如此威力的武器的国家的报复。
他们又升起浓浓的不安:乌拉索国吞并巴黎特后,也会继续北上,他们迟早会对上。
可谁都不愿意当这份出头鸟。
在观战的国家进退两难的时候,杜涵慢悠悠地站了出来,笑着表示,各国可以派人前往乌拉索国学习火炮的技术,不过要交一些“学费”。
各国立刻歇了插手战争的心,都幻想自己学会制造火炮,成为强大的国家的光景。想着到那时候他们和乌拉索国对上,谁吃谁还不一定呢。
随后,东西大陆的国家都派人前往乌拉索国王都学习技术,也有些人直接来到前线,围观火炮的威力。
其中有一名土着数学家慕名而来。
当他看见一发炮弹击中了城墙的某个地段,紧接着炮手们装填第二发炮弹,准备轰击同一地段时,他在一旁大笑炮手们的呆笨。
他建议炮手们将第二发炮弹瞄准离第一发炮弹的弹着点1到1.5米的地方,但高度相同,第三发炮弹则瞄准前两发的弹着点中间的位置,让三发炮弹的射中的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就能使那段城墙就会倒塌。
这种射击策略能够加快摧毁城墙的速度。
这位数学家吸引杜涵的兴趣,他静静地注视着数学家,却没有去招呼他。
如果没有他们的介入,这些有才的数学家或许会蓝星的历史上青史留名。星际文明的引入,加速了蓝星的文明进程,也使得蓝星的文明如空中阁楼般,没有地基,没有本源。
这是第三宇宙的悲哀,他们终究是一群破坏者。
杜涵提点乌拉索国皇帝,这位数学家立刻被奉为上宾。随后乌拉索国礼遇贤士的美名传播出去,越来越来多的有才人士飘洋过海而来。
如果安娜·烈看到这个趋势,会毫不犹豫地下令莎莎绥出兵灭掉乌拉索国。
因为,杜涵的目光放得太过长远了!
毫无意外,乌拉索国会因为他成长为一大帝国。
回到当下,有了数学家的配合,“熊崽们”开始紧密配合。
由较小的火炮在已经削弱不少的中段被墙上打出三角形的两个底点,然后由几门中型重炮完成这个三角形。
火炮加数学如魔鬼般的力量和不可阻挡的动力将炮弹射向城墙,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破坏。
虽然大炮的瞄准有困难,而且射速很慢,炮击还是从4月12日一刻不停地进行了6天之久。
乌拉索国最凶猛的火力被谢二和单于利利负责的地段。他们每天能向城市发射约120发炮弹。
城墙不可避免地开始坍塌。
一周之内,外墙的一段、两座塔楼以及它背后内墙的一座炮塔就崩溃了。
但是,尽管守军起初被炮击吓得肝胆俱裂,但在火力之下却渐渐恢复了信心。
守军的士兵每天感受乌拉索国火炮的威力,已经见怪不怪,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或怯懦。
谢二毫不松懈地修理破碎的城墙,很快就想出办法来有效地解决外墙坍塌的问题。
他命人用尖木桩建起了临时壁垒,然后守军在此基础之上堆砌手头能搞得到的任何东西。石块、木料、木柴、灌木和大量泥土被运去封锁城墙的缺口。为了防止木制的临时壁垒被火箭烧毁,还在它的外表面覆盖了兽皮:临时壁垒达到足够高度后,守军在它顶端每隔一段距离就安放一些装满泥土的木桶,作为城堞,以保护守军免受乌拉索国军队的弓箭和火枪的扫射。
为了修补城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天黑之后,男女市民前来干活,整夜搬运木料、石块和泥土,努力填补白天被打破的防御工事。
这种持续的夜间劳动让越来越疲惫的市民们愈发劳顿,但他们建成的泥土工事抵御石弹的毁灭性冲击力却惊人地有效。
火炮弹出的石弹落到泥土工事上,就像石子被抛到烂泥里一样,失去了效力。
同时,争夺壕沟的激烈战斗仍在继续。
乌拉索国军队在白天努力将壕沟填满。
他们在火力掩护下,将手头能搞得到的所有东西——泥土、木料、瓦砾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帐篷——都拖运到无人地带,然后倾倒进壕沟。
夜间,守军从小门出击,将壕沟里的东西清理出来,使它恢复原先的深度。
而城墙前的小规模战斗非常惨烈,都是近距离的白刃战。
有时乌拉索国人会试图用网将滚入壕沟的珍贵炮弹回收;有时他们会对被削弱的城墙发动试探性的进攻,确保承受压力极大的守军没有任何机会休息。他们还试着用带钩子的木棒将临时壁垒顶端的装满泥土的木桶拽下来。
在近距离交战中,铠甲质量更好的守军比较占便宜。但乌拉索国人身为游牧民族,在近距离作战中打得非常勇敢。
城墙上的守军占有制高点,他们大部分人居高临下,用长弓、劲弩和火绳枪扫射下方,配合近战的战友攻击敌军,很快令敌军损失惨重。
可这群以英勇好战的游牧民族丝毫不觑,誓死不后退,就算倒下也要向前倒,绝不堕先知尊严。
谢二还将守军的火炮,改装成巨型散弹枪。
守军们给一门火炮装填五或十个胡桃大的铅球。这些炮弹在近距离的效果是惊人的。
铅球的穿透力极强,它击中身穿铠甲的战士,能穿过士兵的躯体,再攻击下一个人,如此再穿过一个人的铠甲和身躯,再打伤第三个人。
一发铅弹能同时杀死两三个人。
乌拉索国的士兵遭到如此凶悍火力的袭击,伤亡非常惨重。
而且,乌拉索国人要回收同胞的尸首,他们不能让任何一具乌拉索国人的尸体留给敌军践踏,因为那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耻辱,先知的信徒绝不能被异教徒踩在脚下。
这是根植于他们骨子里的尊严。
如果倒下的是远征军,乌拉索国人也需要带回他们的尸首,等战争结束,杜涵会亲手护送这些英雄回家。
当他们去回收已方死者的尸体时,又给守军提供了一个大开杀戒的良机。
这是守方能消耗敌方兵力的机会,他们不可能仁慈地看着他们回去。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守军尽了最大努力,但乌拉索国的士兵还是在无情炮火的掩护下,将金角湾附近的一段壕沟填平了。
4月18日,乌拉索国皇帝判断,对城墙的破坏和对敌人的消耗已经足够发动集中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