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反扑
朱时玉信心满满联合其他人一同上奏,本以为女帝能很快给予回复,降罪周弋,可隔日早朝,对方却若无其事。
迫不及待,他当着群臣的面开口。
秦茂却不徐不疾道“周将军不是在回信里说静观其变?我等还是稍安勿躁。”
朱时玉反驳“是静观其变,还是宝刀已老?”
秦茂眼角朝下,藏住千算万算“年轻是好,不过也要分请勇往无前和乳臭未干。”
被当众羞辱,朱时玉登时成为所有人的目光中心。
大部分人的神态里都含着戏谑愚弄,等着看好戏。
又有一人站出,是刚刚上任的尚书,前尚书的儿子,背地里为了区分两者,则时不时称呼对方为小宋书。
“陛下,臣附议宰相大人,朱少卿虽为金梁,可太过激进,周大帅不能把金梁国运当做玩笑,我等也不可拿边境百万士兵的命当做儿戏。”
小宋书手执玉柬,脊背挺直,说话间中气十足,朝气蓬勃,隐隐间仿佛宋尚书仍然在朝堂。
齐鹿若有所思点头。
朱时玉还想在说,小宋书却意有所指“何况,周大帅戍守边塞,战功彪炳,有武神之称,比起某些只会安逸读书的人,无论眼光、经验都值得我们信任。”
朱时玉的傲骨犹如被沉痛一击“你!”
齐鹿摇头“好了,本来朕今日也不愿提,早就选择相信周将军的决定,最近段时间也不要再提。”
“退朝——”
秦茂被小宋书喊住,两人弯腰行礼,谈起来意。
秦茂问起宋尚书。
小宋书道“家父和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难忘,已经去了郊外的住所种田养息,做儿子的也不敢违抗父母,强留他们留在都城,我每隔一日就会去看看,我若忙碌脱不开身,也会让妻室替我。”
秦茂颔首“有闲我也带夫人去看望。”
小宋书彬彬有礼“有小姨夫和小姨常去,想必爹和娘也能早些走出来。”
秦茂摆手“唉,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朱时玉走过两人身边,重重哼了一声,目光恶毒。
小宋书和秦茂相视一笑。
小宋书淡淡道“先帝已成历史,新帝也不是个专权强横的,朝堂还是一团和气才能恢复金梁盛世,小姨夫也是这么想的吧。”
秦茂挑眉“不光是我如此想,可就是有些人看不清局势,只顾自己贪念啊。”
小宋书嘴畔含笑“再不悬崖勒马,恐怕已来不及。”
秦茂深表认同“我已多番提醒,恐怕早就来不及了,朝堂该除除恶根了。”
朱时玉回到府中,把下人狠狠训斥一通,接着把自己关进书房,看到墙壁挂着的字画,是夫子之前赠予的“静心”二字。
他光是看到便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撕了个稀巴烂。
他一拳砸在桌子上,喘着大气。
他不明白,何时秦茂这只老狐狸和孟老将军走得那么近?他们以前明明是不同党派,不同观念!
还有宋尚书和秦茂的关系......
朱时玉快要发狂,为什么新帝登基不过一个月,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行!
自己如果想从中获利,必须打乱如今的局面!
朱时玉立即给同僚写信,令他们每日一封奏折,批判周弋的同时也要含沙射影朝堂老臣。
新帝继位,还望也要多给新臣机会。
朱时玉边写边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
一封又一封的弹劾奏折如水一般送到新帝面前。
又有消息传来,南阳国主出殡,臣子扛棺,举国哀悼。
就在朱时玉准备借机好好动笔杆子,打乱局势,浑水摸鱼时,塞外忽传来消息,不是周弋率兵出征,而是大骁坐不住,派精兵十万,穿戴铜如金盔甲,通过南阳另外一边的边境出征攻打。
朱时玉趁机上奏“大骁派兵十万,必然抱了攻陷决心,如若南阳收于大骁版图,金梁必衰!”
齐鹿当夜写了封密函,叫人骑最快的马赶赴塞外,通知周大帅。
可催促的密函还未传达,大骁那边传来意料之外的消息。
大骁败了!
南阳国主的棺椁里是空的!他根本没死,而是诈死!
大骁选择绕过金梁进攻,势必得通过重重山峦、冰河。
南阳早在那儿布置陷阱,冬日干燥,只要一把火就能烧掉整座山。
等大骁的士兵反应过来,如果回头,退路已经放置了南阳最擅长的毒烟,吸入太多者不治而死。
退路被封,活着的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
冰河看似坚固,却有许多细小的裂痕,士兵本来就是一个个身壮如牛的汉子,再加上盔甲,走到河的中央,冰承受不住,登时裂成两半!
即使铜如金刀枪不入,可作为盔甲总有通气孔,而且落进水里,赖以生存的盔甲更会成为难以脱逃的累赘!
这场仗南阳布置有方,正中敌方下怀,利落漂亮!
听闻消息的朱时玉愣怔半晌。
大骁的十万精兵......没了?
他们身上的铜如金盔甲也都跟着......
那可是十万副盔甲!
就算大骁坐拥铜如金矿山,一时之间没有两三年也再难产出。
大骁无疑受到不可计量的重创。
如果按捺不住的是金梁,不是大骁......
朱时玉倏地打了个寒颤,因为边塞地图上,金梁和南阳之间的山更多更高!
如果放火烧山,再加上毒烟。
无论哪个国派兵来,结果都是一样,铩羽而归,片甲不留。
朱时玉惊讶之余,远远地望着塞外的方向,那个人、那个人竟已算到这一步了吗?
南阳皇宫,国主寝宫。
巫衷躺于龙塌,骨瘦如柴,胸口和肚子的肉已经接近腐烂,如果不是他尚且有一口气,任谁看到,都只会认为这是个死人。
听完李将军的捷报,巫衷用力扯起最后一抹笑。
“好......”
李将军跪地接话“大骁三年之内,无法进攻。”
巫衷嘴唇颤抖,气若游丝“为什么......中计的不是金梁呢?”
李将军一言不发,是天命还是周弋过于狡猾?
说哪个理由,都会造成国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