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洛之战体现了伊达政衡的野望,同样是一场权力和财富的瓜分盛宴,唯有跟随在胜利者的一边才能够获得入场券,能否在这场瓜分盛宴中吃得果实,唯有手快手慢。
益田藤兼身着华丽的铠甲骑着高大的战马出现在了战场之上,他为了这场饕餮盛宴准备了整整一年时间,从遥远的石见国跑了一大圈终于跟上了伊达政衡的脚步,他要在这场饕餮盛宴中获得最大的那块肉。
益田藤兼骑着战马奔跑到了伊达上洛军的营帐请战,要攻打位于尼崎的大觉寺城,这座大觉寺城的中堂被改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城堡,有一座小型的天守,外面还有一道和神崎川相通的护城河。
如同大觉寺城这样的城堡在石山本愿寺的外围有十二座,靠近伊达军本阵的有三座,大觉寺城是最外围的一座,在伊丹城、越水城失落的情况下,它已经是最外面的一座了。
本愿寺的人也知道大觉寺城的重要性,乃是失去了越水城之后的,抵御来自伊达军进攻的第一道屏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旦失去了大觉寺城,石山本愿寺的北部门户洞开。
益田藤兼同样见识过青铜炮的威力,这才是他前来请战的原因之一,他不是傻瓜,要攻打一座本愿寺重视的城堡,没有炮火的压制,就算投入所有的本部人马也没有办法撼动它。
益田藤兼是聪明人,其他人也不傻,初见青铜炮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吓傻了,可是见识过之后,脱去了它的神秘外套,他们对于这种强劲的武器变得非常的推崇。如同对待火枪一样。
营帐内外充满了请战的声音,政衡没有让益田藤兼失望,益田藤兼乃是他的妹夫。算是他不多的几个亲族之一,同时还是他掌控石见、长门、周防等地区的支柱势力。几分面子还要给的。
十二门青铜炮不可能全部拉出去,总共拉出去了四门,弹丸轰击在大觉寺城的城墙的时候,伴随着密集的惨叫和恐惧的吼声,整座城堡陷入了恐慌之中,漫无目的的奔跑。
这一次,青铜炮只发射了一次,益田藤兼就忍耐不住发动了强攻。他率领着八百本部人马在友军的掩护之下发动了对大觉寺城的强攻,他们不想破城的战功统统落入炮队的手中。
越水城的教训历历在目,最终为了发泄怒火残杀了上百名俘虏的十几个下级武士落得被斩首示众的下场,是的,在放下兵刃之下还想要博取战功,残杀了上百名俘虏。
大觉寺城一下子被打懵了,要是同样做出越水城的举动,他好不容易求得的请战令就会化作一张废纸,益田藤兼显然不甘心,他的家臣们也不甘心。士兵们同样不甘心。
在大觉寺城没有投降之前,打破城防,击杀来不及跪地投降的敌人。获取对方的首级,虽然最终的战果会被打折,可是总比没有获得任何战功要好的多,同时还不用冒险。
果然,益田藤兼率领的八百本部人马翻越大觉寺城的城墙的时候,城内的指挥系统乱成了一团,有的想要反攻,有的想要坚守,而他们的士兵一个个都失去了战斗下去的勇气。
守将还在吼叫着:“挡住!一定要给我挡住!”
负隅顽抗的人和大喊大叫的人收到的攻击是最强烈的。前者是本愿寺的狂热信徒,后者是守城的将领。斩杀他们的首级获得的战功往往是双份的,打折之后也往往比起普通士兵要丰厚的多。
大觉寺城最终只剩下一座小小的天守阁还在负隅顽抗。益田藤兼没有让他的部下冒着无谓的风险强攻天守阁,只是想到了当年那场让他损失颇为惨重的三本松城之战,他拣来了木柴堆积在了天守阁的四周,然后喊话,不投降就要火烧天守阁。
狂信徒是无法用理智来解释的,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念诵声中,益田藤兼不得不下达了点火的命令,小天守阁如同火炬一般燃烧起来,负隅顽抗的狂信徒纷纷从容赴死。
这就是伊达上洛军第一天的功绩,打开了石山本愿寺的北方门户,同时也让石山本愿寺的人们记住了能够发出雷鸣一般声响的武器和彪悍的伊达军。两名刚刚从软禁的庵堂出来的尼僧,对于政衡送给她们的见面礼,惊骇得面色惨白。
大觉寺城一战陷落,三千余守城将士殉城的不超过三成,剩下的七成大部分选择了跪地投降,这才是让石山御堂内的人们无法接受的事实,狂热的信徒在强大的武力前显得苍白无力。
石山御堂,一队队巡卒绕城而行,巡卒的首领全都由僧兵率领,就是害怕普通的士兵弃城逃走,一旦有人做出表率,总会有人效仿,这对于人心不安的石山本愿寺来说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如今,石山本愿寺真正的女主人镇永尼同样一筹莫展,两位尼僧中镇永尼的权力更大,毕竟她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同时还是显能尼的婆婆,本愿寺显如继位时由她辅佐。
镇永尼请来了显能尼和下间赖照,共商对策。
三人面面相觑,都非常震惊,没有想到伊达军的实力会如此强悍,闻名不如见面,越水城失陷的消息还在耳边荡漾,大觉寺城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告破,实在是让他们惊愕万分。同时也没有想到突然之间本愿寺的局势恶化到如此地步,这基本上可以宣告本愿寺的事业彻底失败了,结束了。更加要紧的是,本愿寺惨遭重创,能否从眼前的危局中脱困更是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同时,三人明白,他们做出的决断很可能要影响到石山本愿寺的生死,是负隅顽抗还是献城投降,从越水城和大觉寺城来看,负隅顽抗好像只有死路一条,可是献城投降同样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下间赖照的利益和石山本愿寺的利益紧密相连。石山本愿寺衰落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也就保不住了,所以从下间赖照的立场来说。她没有选择,唯有竭尽全力保住石山本愿寺。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然而,两名尼僧的想法和下间赖照的想法不一样,两名尼僧知道就算保住了石山本愿寺,她们的命运也不会好过,一等本愿寺显如返回石山本愿寺,她们又将失去所有的权力。
两名尼僧冷眼瞅着下间赖照,她们明白要保全她们的权力就要说服眼前的这个男人,普通女人说服普通男人用的是美色。她们不是普通女人,下间赖照也不是普通男人。
镇永尼长叹了一声,软禁的日子让她显得很憔悴,精神萎靡,看上去似乎更为苍老,说道:“筑后法桥卿,显如在京都倒行逆施,把整个平安京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火烧比睿山可说是彻底得罪了全天下的佛门,天皇和将军殒命又得罪了全天下人。”
下间赖照明显消瘦。很憔悴,情绪有些低沉,不过精神状态还好。想要反驳,却是无言以对,镇永尼所言不假,本愿寺可说是到了穷途末路,无路可走的地步,这也是他为何要坚守石山本愿寺的缘故。
镇永尼看着下间赖照,道:“你还记得山科本愿寺的事件嘛?当年慧灯上人修建山科本愿寺,作为本愿寺的总本山,遭到了六角寺和法华宗的捣毁。背后就有天台宗的挑拨。”
下间赖照不理解镇永尼为何要翻出陈年旧账,眼中露出了一丝疑惑。
镇永尼道:“现在谁还记得火烧山科本愿寺的事情。和法华宗之间的关系也日常化,显如还娶了六角定赖的养女为妻。过个几十年,今日火烧比叡山的事情同样会忘却。”
下间赖照微微皱眉,他不知道镇永尼说这些话和眼前的困境有什么用,想不明白,唯有问明白,他正色道:“还请庆寿院如实相告?”
镇永尼摇了摇手,说道:“火烧比叡山的事情会忘却,天皇和将军殒命的事情同样会被遗忘,不过要让人们不再记得这两件事情,唯有获取未来统治者的谅解,才能够让净土真宗继续在倭国生存下去。”
镇永尼这番话说完,好似脱力一般喘着粗气。她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要打开石山本愿寺的大门,向最有可能成为天下人的伊达政衡降服,来换取净土真宗的生存权。
下间赖照愣了一下,旋即愁眉苦脸了,他没有想到镇永尼会选择降服强者,而不是抗争到底,在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之后竟然选择了放下兵器,他抗辩道:“庆寿院,我们还有石山本愿寺,还拥有数十万信徒。”
镇永尼叹了口气,道:“对,我们还拥有石山本愿寺,拥有数十万信徒,这两样东西将是我们的条件,净土真宗生存下去的资本,就算是失去了石山本愿寺,我们还会有其他的本愿寺,可是一旦失去了数十万信徒,你认为我们还会剩下什么?”
下间赖照沉默不语。
镇永尼知道她已经说服了下间赖照,不过要想让下间赖照彻底心服口服,她还需要再下点资本道:“显如要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负责,同样也要为火烧比叡山、天皇和将军的事情负责。还好显如已经有了茶茶麿,也算后继有人了,在茶茶麿成年之前,还请筑后法桥卿担任他的后见。”
下间赖照跪伏在地嚎啕大哭,泣不成声。他明白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他同样清楚,自己不受本愿寺显如的待见,一旦本愿寺显如返回石山本愿寺,他就要靠边站,现在有镇永尼和显能尼背书,以后他将会以新的身份见世人,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哭了一阵,下间赖照算是同意了镇永尼的意见,不过他想到了铃木重意、畠山高政等情况,问道:“庆寿院,不知道是否要通知铃木重意和畠山高政两人,要求他们与我们一同投降?”
镇永尼摇摇头,道:“不必了,我们也不用越俎代庖,筑后法桥卿,还请你下城前往伊达军阵一趟,商谈开城的条件,唯一的请求就是保障净土真宗和茶茶麿的安全,改头换面也行。”
下间赖照应了一声告退。
显能尼问道:“母亲,您说这真的要放弃茶茶嘛?”茶茶乃是本愿寺显如的幼名。
镇永尼厉道:“当日他狠心对待我们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过我们是他的至亲呢?他是自作孽,不可活啊,桩桩件件,哪一件都能够要了他的性命?”
……
益田藤兼押着下间赖照抵达伊达上洛军主阵,政衡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时候见到故人,脸上倒是没有任何的意外,好像一直都在等待着他的到来一般,道:“坐,不知大师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下间赖照整理了一下僧袍,然后行俯首大礼,然后高声喊道:“罪人下间赖照,叩见大宰大贰殿,此次出城,乃是奉净土正宗本愿寺第十二代法主教如之命,愿举城降顺,以求殿下宽宥。”
下间赖照这一番话还带着哭音。
营帐内寂静无语,唯有倒吸凉气声和低低的啜泣声。谁都没有想到本愿寺会以这种方式来结束石山本愿寺的统治,政衡从下间赖照的话语中听出了他举城降顺的条件。
第一条承认净土真宗本愿寺第十二代的法主由教如担任,这教如应该是历史上的本愿寺教如,历史上记载是一位激进的主战派,不过现在应该还是一位毛头小娃,不足为惧。
第二条宽宥净土真宗本愿寺造成的罪孽,同时将本愿寺和显如之间分割开来,将两者之间分成两个实体来对待。
政衡思量了片刻,问道:“现在石山本愿寺内是谁做主?”
下间赖照如实回道:“庆寿院。”
政衡点头赞道:“她是一个杰出的女性,希望她能够教养出一个杰出的僧人。你回去后告诉她,我唯一的条件就是本愿寺以后只有僧人没有僧兵,不管是以何种形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