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男?”贾诩一愕,然后抚掌大笑道:“辰伟你这词用得实在精妙!”
辰伟一笑了之,问道:“卫家是否把这事告诉蔡邕呢?”
贾诩则脸上露出感叹之色,说道:“世人敬佩蔡昭姬的原因所在便在此,卫家确实有把此事告诉蔡邕,当时蔡邕也感到为难,因为蔡昭姬是他唯一的女儿,而且还是天下闻名的才女,把蔡昭姬嫁给卫仲道等同把女儿推入火炉,所以蔡邕一度打算拒绝卫家,不过蔡昭姬却说既然父亲当年答应了这桩婚事,便不能失信于人,她愿意嫁给卫仲道。”
“此事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蔡昭姬嫁到卫家后,尽守妇道,对病夫照顾无微不至,奈何卫仲道已经病入膏肓,结婚不到一年便病逝,两人由始至终未行过房事,蔡昭姬也一直不辞劳苦地守贞戴孝了两年,此事让蔡昭姬名声更大,受到了天下人的称誉。”
辰伟听完,也是暗叹不已,如此女子实在世间罕有,难怪后世两千年一直对蔡文姬称颂。
“女儿品德高尚,有其父必有其女,恐怕这蔡邕也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到底和董卓是何关系,为何董卓暗使人推荐他为左中郎将呢?”辰伟问道。
贾诩说道:“辰伟说得没错,有其父必有其女,蔡邕此人性笃孝,老母亲有病三年,他守护身边,寒暑不分,三年未尝解衣服;而且生性耿直刚正,所以朝廷百官私营结派,互相勾结,唯独他正直不阿。在这年头,朝廷大臣要不投靠董卓,要不就投奔王允,只有他既不对董卓谄媚,也不屑于和王允之流打交道,终日沉醉在诗赋写字。”
“左中郎将是块肥肉,那董卓为何会看中他呢?”辰伟问道。
贾诩捋须笑道:“因为董旻升任御林军总统领,董卓只好把左中郎将的空缺让出去,可又不想白白送给王允,所以故意把蔡邕推上来,蔡邕有盛名,名望很高,重要的是他处于中间派,他就是董卓心中最适当的人选。”
辰伟眼睛一亮,想到了点上,笑道:“我明白了,既然左中郎将这位置董卓的人得不到,他也不希望让王允的人得到。”
“所以说董卓老谋深算,日后我们也绝然不能掉以轻心。”贾诩说道,“不过对于左中郎将的人选,辰伟你身为大将军,在朝会上肯定会征询你的意见。而且目前王允和董卓两派因为人选而争得不可开交,所以你的选择很有可能是一锤定音的。”
辰伟苦笑:“这差事可是吃力不讨好啊。”
“没错,无论你选择谁,都会得罪另外一方。”贾诩说道。
“除了蔡邕,王允等人推荐的这位文康泰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辰伟问道。
贾诩答道:“蔡邕已经六十有余,而他只不过刚进五十,但是文康泰为御史中丞,论品衔,和蔡邕一样都是四品,可蔡邕升到这个位置是靠才能,而文康泰则靠裙带关系走上来的。他的媳妇是京北尹袁洪的女儿,倚靠袁洪的提携而上来的,此人也确实有些才干,很得王允的赏识,当初文康泰能够从六品从事中郎一跃成为四品的御史中丞,王允皇甫嵩两人是出了大力的。”
“京北尹……”辰伟看了看竹简,明白这京北尹属于京师官员,放在后世就大概等于北京市长,后台很硬,又得到三公王允皇甫嵩的保举,难怪平步青云,升得如此之快。
“若对手换做别人,恐怕文康泰当上左中郎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蔡邕名望很高,得到林存推荐,林存是御史大夫,和王允皇甫嵩位列三公,背后又有董卓在背后搞鬼,所以左中郎将的最终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辰伟沉思了片刻,突然抬起头问道,“文和,以你之见,这左中郎将我们有没有可能拿下来?”
贾诩略微一愕,苦笑道:“虽然左中郎将一职很重要,可如今恐怕也容不得我们插手,文康泰蔡邕两人都是名望很高的人,我们手头确实没有什么人拿得出手去抗衡,若硬着头皮上,容易弄巧成拙,反而同时得罪王允董卓双方。”
辰伟也是苦笑道:“经你这么一说,这趟浑水我们还是别插一脚。”
“虽然我们不能参与,不过却可以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人选。”贾诩说道。
“那蔡邕或者文康泰,谁当上左中郎将对我们更有利?”辰伟问道。
贾诩说道:“如今董卓自封相国,权倾朝野,虽然蔡邕品行更佳,不过左中郎将一职落在王允这方,保皇派也多一分抗衡之力,可以防止董卓一家独大。”
辰伟却摇了摇头微笑道:“我则不是这样看。”
贾诩不由一愕,笑道:“想必辰伟也有自己的看法。”
辰伟站起来,背负双手来回走了几步后停下对贾诩微笑道:“让文康泰当选固然能够增加王允一派实力,以抗衡董卓,但这是短暂的,我觉得我们需要看得更长远一些。因为无论王允还是董卓哪方势大,对我们日后都无利,就算我们把这票投给文康泰,你说他当选后最感激的是谁?自然是推举他的王允等人,又怎么会念我们的好?况且他本身就是保皇派的。可是蔡邕却是中立派的,为人刚正,自然不会和董卓鼠辈同流,若我们保荐他为左中郎将……”
贾诩脸上露出赞赏之色,说道:“辰伟想得果然更加长远,你是打算把蔡邕拉入我们的阵营,到头来左中郎将一职还是落在我们手中。”
辰伟笑道:“听你说这蔡邕性情耿直,应该是有着准则的人,恐怕也不会因此而感激涕零,二话不说投奔我们,不过能够得到他的好感,日后也是好事。”
“没错,就算他要感激,我们也要扮得别无他求,只是秉直办事,这样反而会更好。”贾诩笑道。
“唯一担心的是,王允等人会更加以为我们和董卓同一个鼻孔出气,误会更深。”辰伟说道。
贾诩也是沉吟点头,然后说道:“我们初回长安,根基未稳,况且董卓势大,先向董卓一方偏颇也是权宜之策。况且没有什么事可以做得十全十美,两头兼顾,左右逢源的话,反而容易双方都不讨好。”
辰伟脸上也慢慢露出凝重之色,说道:“文和说得对,我们对他们的立场模糊虽然有好处,不过长期下去弊端就会出来。”
“没错,前期我们不表立场,对董卓稍有偏颇,稳住董卓,让王允董卓相争,注意力不在我们这里,可以方便我们暗中策划措施,可时间一长他们便会看出我们坐山观虎斗的意图。”贾诩说道。
“如今皇宫城防大权已经落在董卓手中,就等同皇帝掌握在他的手中,我们要扳翻董卓,就必须把皇宫的御林军夺到手中。”辰伟说道。
贾诩沉思道:“皇帝是董卓的命脉,否则他也不会那么焦急废黜少帝,另立新帝。皇城的城防董卓肯定不会轻易放出来,不过……我们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把长安城的城防掌控在手中。”贾诩说道。
辰伟双眼猛地锋芒毕露,说道:“没错,只要掌控了长安城的城防,董卓就只能成为瓮中之鳖。”
“不过要拿下长安城的城防,却要比皇城城防更加难。”贾诩说道。
“为什么?”
“因为长安城的城防分配十分复杂,几乎说是全长安城势力混杂最多的地方。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每座城门都分派一个门侯管辖,虽然名面上有个城门司马,不过却没有实权,只能主管兵器,却不能掌兵。而这些十二位门候其中有五个属于董卓的人,四个属于皇甫嵩的人,剩下三个表面上属于卫尉管辖,可负责城防的卫尉只是虚设,完全被架空,没有实权,所以这三座城门则掌握在长安本地最大的世家袁家手中。”
“袁家?”辰伟对又突然冒出来个袁家感到头痛。
“这袁家是世家大族,四代人有五人位列三公,有“四世三公”之称,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实力之大连汉灵帝也忌惮,不过汉灵帝也很倚重袁家,当初洛阳为京都,把作为陪都的长安赐给袁家为属地,袁家扎根长安已经尽一百年,势力几乎染指长安城每一个角落。董卓当年迁都长安,也曾想过把袁家连根拔起,可是袁家根深蒂固,袁家可以拔,不过肯定会牵动整座长安,甚至附近的大小城地,牵涉太广,内忧外患,最后董卓也不得暂搁这个想法,选择和袁家合作。”
“方才你说的京北尹袁洪恐怕和这个袁家有很大关系?”辰伟问道。
贾诩点头道:“没错,这袁洪就是袁家第四辈的子弟,听说在袁家嫡传子弟中排行第二。”
辰伟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难道袁绍也是袁家子弟?”
贾诩露出欣赏之色,“辰伟你果然聪明,能举一反三,没错,袁绍是袁家的子弟,可并非嫡传,而是庶子,因为袁逢的哥哥袁成早逝,袁逢便把袁绍过继给袁成。虽然袁绍不是嫡出,不过如今看来在袁家的子弟中,成就确是最大的。”
“成就大又如何,最后在官渡之战,还不是败在曹操手中。”辰伟自言自语道。
“你说什么?”贾诩疑惑问道。
辰伟摇头笑道:“没什么。”
官渡之战还是一年后的事情,辰伟若现在告诉贾诩,恐怕贾诩也只会以为辰伟胡说。
生怕贾诩追问,辰伟扯开话题道:“如今十二座城门,事实上落在董卓手中的有五座,皇甫嵩手中有四座,世家袁氏则掌握三座。看来这事情果然够棘手。”
“其中势力纠葛之复杂,连董卓也无法完全掌控长安城,这也是为什么董卓还不敢自立为帝的原因,否则以董卓的狼子野心,早已经废帝篡位,哪里还要搞什么立汉献帝。”贾诩说道。
“不过汉献帝还年幼,只是董卓的傀儡,有名无实,董卓却是真正的皇帝。”辰伟叹道。
“他也有很多东西要忌惮,所以他才会希望拉拢你,只要除掉王允皇甫嵩一党,朝廷之上就再无人敢逆背他的意,然后掉头对付辰伟你,到时候就真是为所欲为了!”贾诩说道。
“董卓篡位自立之日永远都不会到来。”辰伟嘴角挑起一丝笑容。
“看见辰伟如此有信心,我也沉稳些。”贾诩笑道。
辰伟总不能把历史上董卓最后被吕布杀死的结果告诉贾诩,而且历史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到底结果如何辰伟也不可知。
“虽然要从他们手中拿下城门的掌控权很难,不过我们必须知难而上,就算不能完全掌控长安城的城防,但也得掌控三分之一,这样我们才能处在不败之地。”辰伟说道。
贾诩点头道:“没错,掌控了城门,就可以将城内外的军队连接起来,外呼内应,否则就算我们在潼关驻军,能够一日抵达长安,若不能进入长安,我们也难有作为。”
“可怎么样才能拿下这些城门,真让人头大啊。”辰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