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芸转头看向身后的朱煜,她知道他心中的痛,她能感受到他的悲伤。
她想起那天在紫宸宫,老皇帝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当时说的那番话是为朱煜感到委屈与不值。
消息送到送亲使团,若灵换上孝服,远远地朝盛京方向磕头。
朱澹又以新帝的身份,欲送往南梁一封国书,上书因大周突逢国丧,此时不宜婚嫁,若灵公主需守孝三年,故送亲团得返回盛京,和亲之事待三年之后再议。
然,不曾想,南梁帝的国书比朱澹的国书还要早一步送达。
上书,南梁对于大周皇帝大行深表哀痛,然则,和亲之事早已定,且若灵公主已在前往南梁的路上,不宜有变,南梁准若灵公主在南梁国都为大周皇帝守孝三年。
朱澹一拳重重地砸在南梁的那封国书上:“南梁欺人太甚!”
太后道:“澹儿,一切以国事为重!”
众大臣跪地:“太子殿下,请一切以国事为重!”
朱澹捏紧了拳头。
七天后,八月初八,黄道吉日,朱澹一身明黄龙袍,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建延。
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生母淑嫔为太后。
大行皇帝的后宫嫔妃众多,诞育子嗣的嫔妃挪进太妃殿居住,没有生育子嗣的,则放出宫,或由她们归娘家,可入庵堂皆凭她们自己作主。
步飞章仍拜为右相,拜顾为之为左相,正式改北府军为西山军机大营,守护皇城盛京安全。
朱澹想让朱煜继续出任此军的统帅,奈何无论是陆晓芸也好,朱煜也罢,都不愿意。
朱澹知道他们的意思,他们想等盛京城的事了了,便遵遗旨去往淮南封地。
朱澹无奈,只得任命陆玉成为西山军机大营统帅大将军,待陆玉成养好伤后,接手西山军机大营。
镇国公陆钟逸趁机上表请辞,推说自己常年镇守南疆,如今年事已高,身体亏空厉害,若再领陆家军恐有误,故请辞去陆家军大将军一职,望皇帝批准。
朱澹知道镇国公的想法,他不是父皇,但也知镇国公的担忧与倔强,便也没勉强,准了他的请辞,任原副将黄将军为陆家军新任大将军。
将大行皇帝任命的北府军原统帅,大公主的夫君肖承调去西北战场,接管英国公扔下的烂摊子。
陆玉彦在沐城大疫中立了大功,奈何他对入太医院不感兴趣,朱澹便赏了他不少珍稀药材和好东西,又给了他一块皇宫令牌,准他随时可入皇宫的藏书阁。
赐死关在天牢里的任永安,解除大皇子府的圈禁,封大皇子朱峙为贤王。
贤王进宫谢恩:“臣谢皇上,不过臣还有个不请之请。”
朱澹笑道:“大哥请讲。”
朱峙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皇上,您也知道,臣就是个榆木脑袋,以前是自以为聪明,实则我脑子没多少料。所以,您给我的那个封号,能不能改个字?改‘贤’为‘闲’,闲得发慌的‘闲’?”
这个贤字实在不好,贤妃便是朱恒的母妃,心里藏了二十多年的仇恨,过得实在不好,又死得那般惨。
他不要。
朱澹大笑:“大哥,你说什么呢。”
“我是说真的。前半生,天天与老三斗来斗去的,没意思极了。结果,他还不是死在我手上的,您说我多憋屈。所以,下半生,我就带着我那两个女儿,吃香的,喝辣的,我招猫逗狗,好好过过那种一天天不知道干什么,就知道吃喝玩乐还不愁没钱花的日子。”
张忠卫和左秀也被朱峙的话逗笑得不行。
张忠卫都笑出了眼泪,先帝啊,您又是何苦呢。
“皇上,您也知道,我这个人不聪明,以前被父皇,还有外祖父天天逼着学这学那,结交这个大臣,结交那个大臣,纳这家女儿为妾,纳那家女儿为妾,不知有多累。”
“皇上,您不知道,我有多羡慕南阳侯,我就想要过他那样的日子。本来么他女儿嫁给陆世子,我就想看南阳侯还怎么过他那种逍遥的日子。诶,您猜怎么着,他还是每天乐呵呵地过自己的日子。”
“女儿嫁进镇国公府一两个月了,他就只让她回门的时候回去过一次,吃完中饭就把人赶出来了,还说让她没事别往娘家跑,影响他养花养鸟。皇上,您说这样的日子舒坦不舒坦?”
朱澹笑而不言。
“等臣把两个女儿养大了,全把她们嫁出去,也这么和她们说,别一天天地老往娘家跑,好好相夫教子,影响我招猫逗狗。”
朱澹大笔一挥,划去“贤”改写为“闲”,递给朱峙。
朱峙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出宫了,心里却是百转千回,他朱峙,终于,终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上元节那天,父皇遇刺,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还会再去涟福楼。
他只是,不想再当这个被父皇利用,被外祖父逼迫的太子了。
可他不能自己主动让,因为天下不是他的,太子之位也是父皇封的。
所以他只能自己弄点幺蛾子出来。听到父皇没事后,他当即去了涟福楼,不管结果如何,他那个时候还想着去幽会女子,他的太子之位便到头了。
这不,心愿就达成了,父皇没几天就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摸了摸两鬓的白发,真好,以后不用再染白发了。
望着天边的朝霞,朱峙笑了,双手做喇叭放在嘴边放声大喊:“朱峙,往后余生,你要平安喜乐啊!”
……
朱澹命人给朱恒及贤妃修了墓,葬在了朱祯的坟墓边上,好让他们一家三口在地底下团聚。
安排好这些事后,朱澹去了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岁宫。
“皇祖母,孙儿想册封镇国公府的陆大小姐陆晓芸为镇国县主。”
太皇太后拿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将茶杯放下,笑问道:“哦,皇上可否与老婆子说说,为何?”
朱澹:“宫变那天,他便立下了大功。其实早就该赏了,孙儿多次向父皇提议,奈何父皇一直未松口。”
太皇太后没有说话,他知道大行皇帝不赏的原因,他忌惮镇国公府,陆家女儿有一身如此了得的武功,他半点不知,不下旨降她一个欺君之罪已是开恩了。
但世人都看着呢,皇家如此作态,未免太过凉薄。
“这次,陆大小姐又解了紫宸宫之危,再不赏就更说不过去了。所以孙儿来和皇祖母商量,封他为镇国县主。皇祖母,您看是否妥当?”
太皇太后看着朱澹,坐上了龙椅,心思就是不一样了,前朝诸多大事,都是皇帝乾坤独断,却独独封陆晓芸为县主这么小的一件事来问她的意思。
也罢,不如就顺了他的心意吧,不就是一件小事么。
她微微一笑:“皇上也说了,她立下两件大功,依哀家看,不如就干脆册封她为郡主,享两千食邑。”
朱澹一听此话,心中早乐开了花,但面上不显:“这会不会太过了?”
太皇太后嗔他一眼:“依哀家看一点也不过。紫宸宫一事,她也算是救了你和煜儿两位皇子的命。”
朱澹大喜,站起身朝太后长揖:“如此,孙儿替陆大小姐谢皇祖母。”
“煜儿呢?他也立下了大功,你可有想过如何赏他?”
朱澹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父皇临终前留下遗诏,把淮南之地给四哥,但淮南毕竟不比江南富庶,所以孙儿想,不如就将淮南和江南两地都给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