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天,清晨。
成都南门刚一打开,有一人,拿着包裹,神情微重,几乎第一个走出城门,那人是谁,便是周巨。
周巨,他预感将有大事发生,只为保全自己,他选择和他父亲一样的路,从此云游四海。
两天后,尚书台。
陈祗正在办公,许游走过来,道:“表哥。”
陈祗道:“怎么了?”
许游道:“周巨辞官走了。”
陈祗惊讶,道:“什么?周巨辞官走了,什么时候的事。”
许游道:“据说是二日前走的,这是辞官信。”许游道后把信拿给陈祗。
陈祗看后,一时不知所措,许游道:“现在怎么办,要不我带人抓他?”
陈祗想了想,道:“算了,都两天了,你追也追不到了。”
许游道:“艾,这人是怎么搞的。”
董厥见陈祗心情不佳,放下手中公务,看着他。
这时又有人走进尚书台,众人一看是诸葛瞻。
诸葛瞻进来后见众人心不在焉,道:“诸位这是怎么了?”
陈祗道:“没有,思远有何事?”
诸葛瞻道:“陛下口谕,请陈尚书令、许尚书入宫面圣。”于是陈祗、许游、诸葛瞻一同离开尚书台,前往宫中。
此时姜维正去往营门口,只见赵广追来,道:“大将军,大将军,夏侯将军找你。”
姜维一听,不敢怠慢,直接改去夏侯霸家。
到了夏侯霸家,却见他正坐前堂,这让姜维非常吃惊。
姜维走到他身前,道:“仲权,怎么起来了,为何不躺着。”
夏侯霸道:“我今日状态不错,能坐就坐。伯约啊,不说其他,我找你有事。”
姜维道:“请讲。”
夏侯霸道:“之前朝廷之上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你认为如何?”
姜维一听是这事,颇有一些伤感,还是道:“那我就直说了,谯大夫说那个‘大人’就是你,这让我很难过,百官和天子也是一样。”
夏侯霸挥了挥手,笑道:“没关系啦,我都八十岁的人了,还在乎这些。其实我想说,这个‘大人’可能并非是我。”
姜维惊讶,道:“不是将军,那会是谁?”
夏侯霸道:“我认为,这个‘大人’是指的朝中权力最大之人。”
姜维不解,道:“我还是不明白。”
夏侯霸道:“那我也直说了,名义上你是大将军,可是权力最大的是尚书令陈祗。”
姜维追问:“怎么会是他呢?”
夏侯霸道:“我归国的时候是延熙十二年,那时的大将军还是费祎。又过两年,到了延熙十四年,陈祗才为尚书令。这个陈祗和宦官勾结,使得宦官干预国政。他名义上支持北伐,其实就是把你调出成都,自己好控制国内政务。国内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很多人都反对他,但他依靠陛下宠信,没有一点收敛。对亲近的人给予利用,对正直的人给与排挤,而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另外我大胆猜测,费祎将军的死,可能和他有关。”
姜维更是一头雾水,道:“请老将军继续说。”
夏侯霸道:“他当尚书令不到两年费祎即被刺,这真的没关系吗?我看未必。大将军你是靠打了三年仗,连续获胜,最终在第四年凭军功成为大将军,才在职位上超过他。也就是说若将军没有出兵,或没有军功,或遭遇失败,那你必然没有今日的职位。国中无论职位还是宠信,你都会落后于陈祗。只是你能力强,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今陈祗是尚书令,但他的目标必然是成为宰相。”
姜维道:“如今我年近六十,陈祗才四十余,如果有一天没了我,下一任大将军应该是他,这没有错。至于他能不能成为宰相,这还得看陛下的态度,毕竟像蒋公琰、费文伟那样的人都没当上宰相,陈祗要当,并不是那么容易。”
夏侯霸道:“那你别忘了,先帝信任诸葛,当今圣上宠信陈祗,只要宠信就有可能。可陈祗和诸葛是完全不同的人,天意之下,又感觉两人的命运会截然相反。”
姜维道:“陈祗会死吗?我一点也看不出来。”
夏侯霸道:“你是军人,对天意还是了解不多,你等着看吧。”
姜维觉得夏侯霸可能想得太多,安慰道:“仲权,你要保重身体,等养好身体,就可以上朝了。”
夏侯霸摇头道:“你还指望我上朝,那也要看天意哦,我不能再说了,去休息了。”于是姜维招呼左右,将夏侯霸扶回床上。
之后的一段时间,陈祗每天都在等夏侯霸的消息。
可回来的人总是告诉他,夏侯霸没有什么新消息,能吃能饮能睡能坐,这让陈祗非常困惑。
陈祗又亲自询问御医,御医告诉他,夏侯霸气色很好,身体在逐渐康复。御医之言使陈祗看似表面平和,其实心中阵阵作痛,白天劳累过度,晚上又做噩梦,升职遥遥无期,而那个大人究竟是谁,他总是琢磨不透。
忽一日,听说夏侯霸坐马车进宫面圣,陈祗惊讶,于是追去查看。
等他赶到宫门前,果然见前面停留一辆马车,此时夏侯霸站在车上,神情自若,见陈祗来了,笑道:“陈尚书令,你也去觐见陛下吗?”
陈祗见况,尬笑道:“啊,是的,是的啊,国舅身体可好。”
夏侯霸道:“我基本康复了,再活五年问题不大。”
陈祗心中又作痛起来,又回过头来,道:“哦,那真是太好了。”
夏侯霸道:“是御医的功劳,他的药非常有效,我就不和你多说了,我入宫了。”
见夏侯霸的马车入宫,陈祗难以置信,难道周巨所说的大人不是夏侯霸,想到这里他绞痛难忍,倒了下去,家丁见况把他送回家中。
陈宅。
陈祗躺在床上休息,忽然,他脑子里出现御医的微笑,夏侯霸的英姿,周巨的言论。他想着自己的一生,想起自己犯过的错,纵容宦官涉政,刘永、罗宪、庞宏等被排斥。连续五年北伐,百姓憔悴,引起谯周攻击。大兴土木还要对付羽林军。只因得到皇帝过多的支持和宠信,所以多少年来安然无事。宰相,或许真如周巨之言,没那命。蒋琬和费祎都不行,自己怎么就行呢,那个‘大人’究竟是谁?难道会是自己吗,陈祗想着这些,心痛增倍。
听说陈祗生病了,刘禅连忙派出御医。御医一看陈祗气色,感觉不太好。御医走后,陈祗说要找回周巨,让他给自己作法续命。于是许游全国搜寻,而周巨早已云游去了吴国。
又过几日,陈祗心力交瘁,病世。
陈祗,他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以来,去世的第九个尚书令。
前八人分别是:法正、刘巴、李严、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和吕乂。
和前八位相比,或许这位陈祗尚书令是最不同的,因为他是刘禅最喜爱的一位。
刘禅为何最喜爱他?因为其他人要么没管过他,要么就是把他管得太严,只有这个陈祗总能上承主指,深明君意,像这样‘懂事’的臣子,哪一位君王会不爱。
又因为这种爱,使得整个皇宫,整个国家的天空,长期笼罩着一种诡异的云。
刘禅或许太喜欢陈祗,当得知陈祗病逝的消息后,他无法接受而痛哭流涕。
于是朝堂上,刘禅把陈祗的两个儿子叫来,一番安慰,一番肯定,赐陈祗长子陈粲为关内侯,次子陈裕为黄门侍郎,对陈家的赏赐高于以往。
刘禅让黄皓宣读诏令:“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朕用悼焉。”
黄皓读完后见刘禅流泪,也流着泪道:“陛下,不如给陈尚书令一个谥号吧。”
季汉开国至今,有谥号的臣,先帝时期有法正,刘禅时期有诸葛亮、蒋琬、费祎,共四人。陈祗若得谥号便是第五人。只见刘禅站起来,止住眼泪后对百官道:“陈奉宗,国之栋梁,吾之忠臣,应该给予谥号。尚书仆射董厥,卿说应该给陈尚书令一个什么谥号比较好。”
见皇帝把这问题推给自己,董厥也不好推辞,想了片刻,道:“陛下,陈尚书令忠诚于国家,忠诚于陛下,可谥为‘忠侯’。”
刘禅道:“忠侯,好谥号,一个‘忠’字足以评价一个忠臣,吾认为可行,就谥陈奉宗为‘忠侯’。”
见刘禅手上润湿的绢布,董厥道:“陛下,谥号已定,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顺变。”
姜维道:“请陛下以国为重,节哀顺变。”
于是百官齐呼道:“请陛下以国为重,节哀顺变。”
刘禅点了点头,坐下后道:“吾知道了,众卿不必担心,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董爱卿,卿克己奉公,才干卓着,吾命卿继任尚书令。”
董厥惊讶小许,赶紧跪拜道:“臣董厥,谢陛下!”
刘禅道:“董爱卿,以后尚书台就交给卿了。陈奉宗走得太急,什么也没交代,卿就自己看着办吧。”
董厥道:“臣遵令。”
刘禅看了眼黄皓,道:“黄门令黄皓,服侍吾三十余年,多有苦劳,吾命汝为中常侍。”
黄皓赶紧跪谢,道:“老仆遵命,老仆感激不尽,陛下万寿无疆、福若东海!”
刘禅道:“黄常侍请起,退朝!”
之后,成都南市。
寿良、李密、陈寿、李骧、杜烈五人坐在一堂饮茶,本来是相约研究《诸葛亮集》,却都没心情,皆聊起国事来。
寿良道:“孝愍皇帝(汉献帝)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从凉州、关中、荆州入蜀之流民好几万家,请问诸位如何看待流民问题?”
李密道:“关于流民,足以编一篇或数篇史籍。”
陈寿道:“我个人估计,几十年来入蜀之流民不止几万家,或有十几万家。”
李骧道:“这么多流民,能活下来可不容易。”
杜烈道:“因为有丞相,自然是人有饮食,人有所居,人有所业。”
寿良道:“可是丞相去了,近日陈祗也死了。各位觉得我国未来前途又该如何?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流民。”
李骧道:“前途不好说,但是流民问题至少现在不会出现。因为接替陈祗为尚书令的是义阳人董厥。董厥做过丞相的令史,当时丞相还夸他:‘董令史,是国家的良士,我每次和你交谈都觉得你思考周密而恰当。’现在他已经成为国家第十任尚书令了。’”
杜烈道:“建国三十余年,十个尚书令,看来挺多的。”
李骧道:“法正、刘巴、李严、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吕乂、陈祗,再加上董厥,还真是十个!”
寿良道:“可这十个尚书令就没一个是蜀人,什么时候才能让蜀人治蜀呢。”
杜烈道:“国家重臣就不要想了,各位能当个小臣,能治理一方,做到郡守、县令就很不错了。”
李密道:“我觉得,还是不能放弃希望,勤奋的人总会有机会的。”
陈寿道:“你在做太子洗马,每周都能入宫,看起来还不错,但我觉得这已经到头了。诸位想去尚书台求个职务,我看诸位这辈子都没戏。”
李骧道:“尚书台那些人,我一个都看不上。指望那些人统一天下,还不如指望自己纳二三妻妾。”众人听之发笑。
杜烈道:“你的想法挺现实的。”
李骧道:“是啊,除了丞相我确实看不起任何荆州人。”
李密道:“那大将军看得上吗?”
李骧道:“姜维?他不是荆州人是降将。他志向很大,却没有天命,我看他的北伐事业也差不多了,也不行了。”
陈寿道:“这也看不上,那也不行,好像全国就你最厉害。”众人听之又发笑。
李骧感觉自己被羞辱了,站起来道:“承祚啊,你怎能这么说我呢,我本来就是蜀中人杰,只是谯先生不了解我,不然什么蜀中子游、子夏的名号都是我的。”
陈寿道:“叔龙,你怎么计较这个,名号这些都是虚假的。”
李骧道:“那为何名号是你的不是我的,难道是谯先生偏心!”
陈寿站起来对视道:“谯先生是诸位所有人的先生,哪里会是你说的那样,你这么说真是令人感到失望!”
见二人争执,众人赶紧相劝。寿良道:“承祚、叔龙,你二人怎么了,为这点小事逞嘴舌功夫,何必呢。”
杜烈道:“承祚、叔龙,如果蜀人不能团结,只会被外人笑话,将永无出头之日。何况你二人都是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难道就为了争个虚荣吗?”
李密道:“我不在乎什么名号,我只在乎你二人互相和好。”
在众人的再三劝导下,陈寿和李骧互相礼拜,于是和好。
新一天,尚书台。
后陈祗时代的尚书台,就像换了个世界。
当董厥第一次以尚书令的身份走进这里时,这里是一片恭贺之声。今日姜维也在,他却坐于一边,一言不发。
姜维这行为,被尚书文立看到了,他走到姜维身前,道:“大将军,表情为何这么沉重。”
尚书程琼(益州犍为郡人,与文立关系至厚)道:“真奇怪,难道是大将军没有升迁所造成的。”
董厥道:“诸位不要乱想啦,大将军不是这个意思。”
姜维见况站起来道:“诸位多虑了,我并非因为自己没有升迁而感到不悦。”
尚书胡博(胡济弟,荆州义阳人)道:“那大将军是为何呢?”
姜维道:“陈奉宗病逝,夏侯老将军病危,天子整日哀伤,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值得愉悦呢。”
这时诸葛瞻走来,道:“大将军说得有道理。我等做臣子的必须时刻想着为陛下分忧,不能只图自己官位升迁,权利大小,这样是不好的。”
董厥道:“大将军、葛侯说的是,我等各居其职,干好自己手上公务最要紧,不应无事闲聊,乱加猜测,都去忙自己的事吧。”于是文立、程琼、胡博等皆散去。
董厥观望左右,道:“怎么不见许游许尚书呢?”
诸葛瞻道:“他还来这里做什么,我估计他正守着他表哥呢。”
董厥感慨道:“也许是吧。”
此时汉尚书令忠侯陈祗墓前,许游、陈粲、陈裕正在祭拜。
看着墓碑,许游道:“表哥,你英年早逝,实在太可惜了。费祎之死并不是你的错,而是他的大意所致,为何却让你殊途同归呢。我早说不要相信周巨之言,你偏深信,唉!你二位儿子得到陛下的优待,以后衣食无忧,家有富余,大可放心。只是陈、许二家,或许再不能掌控高位与权力,也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于是许游、陈粲、陈裕三拜陈祗。
数日后,车骑将军夏侯霸,走到了生命的尾声。
夏侯霸家。
姜维来到夏侯霸床前,道:“仲权,仲权你还好吗?”
夏侯霸一看是姜维,喘气拉着他手,道:“伯约,我时间不多了,有一件事需要你答应我。”
姜维流泪道:“请仲权吩咐。”
夏侯霸道:“你在国内的情况我太了解,你这位置太多人惦记,而你外无结党,内无亲贵,势单力薄。所谓慈不掌兵,你一定不可轻易让出职位,以免遭遇不测啊!”
姜维皱眉点头,道:“伯约知道了。”
夏侯霸道:“不是知道,是答应我。”
姜维道:“好,我答应你。”
这时张翼、廖化、宗预三位将军到了。
见三人站在床前,夏侯霸道:“张将军、廖将军,我已向陛下推荐你二人做左右车骑将军。宗老将军,我推荐你做镇军大将军。辅佐大将军的事,以后就靠你三人了。”
三人听后惊讶,张翼道:“夏侯将军,辅佐大将军是我等的职责,请你放心。”
廖化道:“夏侯将军,我知道大将军一心为国,一定会支持他。”
宗预道:“夏侯将军,我三人年纪虽老,但有一口气在,一定支持到底。”
夏侯霸道:“好,谢谢三位老将军。”
这时太子来了。
刘璿走到床前,道:“舅爷,孙儿来了。”
夏侯霸道:“太子,你舅爷太老了,不能守护你了,但众将都能守护你。大将军姜维,国之依赖,一定要记住舅爷对你说过的话,要善待他呢。”
刘璿道:“舅爷,孙儿明白,孙儿会铭记的。”
这时,皇帝刘禅来了。
众人退后,刘禅走到床边,道:“二舅,吾来看你了。”
夏侯霸想起身却不能,刘禅让其躺好,夏侯霸道:“陛下,老臣归国十年,寸功未立,洮西之战,存留遗憾。”
刘禅道:“这吾都知道,二舅你已经尽力了。”
夏侯霸道:“我听说以前诸葛丞相说姜伯约敏于军事,忠于汉室,乃凉州上士。老臣想说,姜伯约为人与治军,皆天下无双,魏国忌惮,所以多年不敢南犯。老臣恳请陛下善待大将军。”
刘禅点头道:“大将军的情况吾是知道的,他归国三十年,吾一直很关怀,也会继续信任的。”
夏侯霸道:“我之前给大将军说过一事,这次再给陛下说,魏国有一个叫钟会的人,虽然年轻,但是天下名士,精于各种谋略,若将来魏国南犯,很可能就是他的计谋,一定要多留意此人。”
刘禅道:“二舅的话,侄儿记住了,一定多留意这个叫钟会的人。”
身后姜维道:“如今钟会在魏国任职司隶校尉。”
夏侯霸道:“钟会是司马昭的幕僚,才智非凡又有心机,我观他定不甘长久为司马昭效命,最终必反司马昭,这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
姜维道:“伯约记住了。”
夏侯霸看着刘禅,道:“陛下,有这么多忠臣守护你,老臣也就放心了。”说罢,夏侯霸离世。
之后,皇帝刘禅亲自为夏侯霸主持葬礼,姜维宣读夏侯霸人生功德,又上表为夏侯霸请授谥号,刘禅下诏批准。
即法正、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之后,夏侯霸是第六位获得谥号的臣子,即是刘禅时期的第五位。
当年与姜维一同从北方归国的将领中,梁绪官至大鸿胪、尹赏官至执金吾、梁虔官至大长秋,上官雝官至讨虏将军,皆先去世。如今夏侯霸去世,标志着以姜维为主的归国派人才走向凋零。而归国人士的相继离世,预示着姜维今后在国内的处境将会更加微妙。
到了新一年的景耀二年(公元259年),皇帝刘禅下诏:张翼,迁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廖化为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宗预迁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张翼、廖化官位相等,而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
右将军阎宇,率万众坐镇巴东。副贰庲降都督建宁太守霍弋,统管南中诸郡事。右骠骑将军胡济,驻于汉寿。关中都督傅佥,驻守阳安关口。
尚书令董厥成为继陈祗之后的内政实权派,掌管尚书台。
大将军姜维,掌管成都附近军队及汉中诸军。
中常侍黄皓,掌管宫中大小事宜。
五十三岁的皇帝刘禅,在新的一年,一提到陈祗,还在为他的早逝而流泪伤感。
而汉国内部,因陈祗、夏侯霸的先后离世,又将展开何等激烈的斗争。
皇帝刘禅或许太老太伤感,并不太想关注这些,甚至显得无心顾及。
那么今后汉国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卷。
第二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