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见春芽固执一见,也不再出言相劝。
顾清莞吃了几口面条又想到之前切好的卤猪下水。
她端过去之前,先给春芽夹了两筷子到碗里面。
当然,她也跟春芽说了,如果春芽不喜欢吃可以留在碗底不吃,这是在外面,不是在陶府,不用讲那么多规矩。
见春芽点了点头,顾清莞这又才把盘子放到桌上。
陶羽轻闻到了香味,直接动筷夹了一块猪舌头。
她吃到嘴,双眼一亮,又接连夹了几块不同的下水,越吃越好吃,“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好吃?”
顾清莞声音淡淡,“说了你就吃不下去了,你先吃,吃完再说。”陶羽轻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脸色一变,“你这样弄的我更不敢吃了。”
顾清莞夹起一块卤猪蹄,“猪蹄。”
陶羽轻心头一松,摆了摆手,“害!这有…”
话还没说完,顾清莞夹起了一片猪舌头,“猪舌头。”
“肥肠,也就是猪大肠。”
陶羽轻沉默:“……”
顾清莞问,“还吃得下去吗?”
陶羽轻抬眼见顾清莞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那模样显然是瞧不起她。
陶羽轻哼了一声,眉头一扬,“当然能,又不是没吃过,不过那会儿吃起来一股臭味,你这做的怎么没有臭味还有一股香味?”
顾清莞没有正面回答陶羽轻的话,直接换了个话题,“你以后想吃的话可以去城西那边买,有人卖这个,我就是从他那里买的。”
陶羽轻也没有多想,以为顾清莞是真的买的,点了点头,“好。”
吃过午饭。
陶羽轻有点困了。
顾清莞就把陶羽轻带到了她房间里面,让陶羽轻躺床上睡一会儿。
结果两人躺在床上,聊起了天,越说越兴奋。
春芽坐在门后,靠着墙,听着自家小姐跟顾清莞的谈话,脸上笑意越来越盛。
春芽听着听着没一会儿就靠着墙睡了过去。
顾清莞,陶羽轻也聊着聊着睡着了。
春芽最先醒过来,看到睡着的自家小姐跟顾清莞愣了一下,又开门出去看了一下外面,见太阳没那么烈了,心知时辰不早了,得赶紧回去了。
她又返身进屋,把顾清莞,自家小姐叫了起来。
陶羽轻起来,看了一下天色,心里舍不得顾清莞,但想到一会儿回去要是迟了,她爹她娘不知道又要怎么说她了。
想来想去还是顾清莞的爹好。
顾清莞注意到陶羽轻的情绪低落,她大概能猜到些,出声安慰,还提醒陶羽轻后天就可以再见面了。
陶羽轻想到后天又能见,心中的失落一扫而空,与顾清莞约好后天见面的时间后,高兴的上了马车。
目送马车离开。
顾清莞转身回去,准备去地里转一圈。
回去走了没多远遇上了之前出来时已经遇到过的几位婶子。
婶子们都背着背篓,还拿着锄头,显然是想趁着这会儿没那么晒了,去坡上干点活。
几人本来有说有笑的,看到顾清莞回来,几人立马止住了说笑声,目光瞬间落在了顾清莞身上。
其中一位婶子出声询问,“哎!清丫头,那是谁家姑娘啊?”
顾清莞面带笑意,“婶子,我说了你们也不认识,她是江州城里的。”
一听到是江州城里面的,有人失落,有人则双眼一亮,“是江州城里面的啊~”
“清丫头,我们现在是不认识,但你跟我们说了不就认识了?”
双眼一亮的那位婶子笑眯眯的看着顾清莞,一下子甩出了几个问题,“这姑娘出行都坐马车,家里面应该不错吧?是做什么的?可许了人家?”
顾清莞看着这婶子回想了一下,这婶子好像有儿子,没有娶妻。
看她这架势,怕是动了一些心思。
顾清莞直接糊弄,“婶子,我也跟她不太熟,家的那些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那婶子听了顾清莞的话,眼色渐渐黯淡了下来。
顾清莞见状,趁这婶子没有提出新的问题,赶紧转移话题,“婶子,你们这是准备去干活了?”
有婶子应答,“对,锄锄草。”
又有人想到了什么,笑着道,“清丫头,你家今年收成应该不错,来年能不能让婶子也学学你那种植法子?”
顾清莞一口应答,“可以。”
有婶子道,“清丫头,那可说好了,来年来找你学的时候,你可不能不认啊。”
顾清莞看着那人,“婶子,都是一个村的,什么认不认的。”
实在招架不住。
她准备开溜,“婶子们,你们忙吧,我也回家去看看。”
几人又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变,“回家?”
一婶子问,“清丫头,你爹这会儿不在家吧?”
另外一婶子提醒,“要是不在家的话,你可得小心点。”
顾清莞不解,“婶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几人警惕的往四周看了看,确定周围没有什么人后,又才压低声音,小心翼翼道,“咱们村最近闹贼呢。”
几人你一言我一句,“对对对,你可得小心点儿,昨晚周家都被偷了。”
“那贼都摸到家里面去了,要不是周家他们醒了,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儿。”
周家昨晚遭贼了?
顾清莞想到早上的情形。
她就说周母的脸色怎么那么难看,原来是遭贼了。
顾清莞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谢谢婶子你们的关心。”
她又跟几位婶子客套了几句,才离开。
她没有回家里去,而是去田里地里都转了一圈。
水稻已经出来了。
玉米也挂上崽儿了。
还有她种下的南瓜,丝瓜,黄瓜都开了花,有些已经结出来了,不过很小,也就大拇指那么大。
豇豆也冒出来了,青椒也结上了。
还有她种的长条辣椒,已经可以吃了,指天椒的话这会儿还是青的,红了之后就可以采摘了。
再过段时间就可以带着沈韫在许家地转上一圈,看看她的成果。
她这边地里的这些东西跟许家地那边是同一批的。
她自己家地里的这些还没怎么管过,长势都都如此之好,更别说许家地那边,六个帮工一直盯着,施肥什么的。
加上自己时不时的过去看一眼,肯定比这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