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朝堂之上,新帝弘治,端坐在大殿的龙椅之上,不发一言,面无表情的看着下面的众大臣
朝堂之上,此刻群臣已经吵成一团。
弘治帝捂着额头,看着下面一群焦急的臣子,面红耳赤的嚷着让自己出人出钱支援徽京。
徽京城的消息一日一报,倭患竟是愈加严重。
江南系尤其是徽京城出身的官员更是情绪激动,甚至跟同僚意见不合打了起来。
这样的状况,已经发生数次了。
弘治帝不是不想出人出钱,可是,一次回鹘叩关,弘治帝已经看清楚了大宋现在边军的战力,说不好听了,去了徽京估计也解决不了问题,最主要的是年初的西北大旱,现在国库哪里还有钱了。
至于说皇帝的内帑,不好意思,可能是怕弘治帝花不明白吧,他老爹,先帝宪宗皇帝已经替他的好大儿解决了这个烦恼,花干净了,现在的内帑,干净的贼进去,都得留俩铜板,太他娘的干净了,不说是家徒四壁那也是分币没有。
没钱就指使不动人,深知这个道理的弘治帝,这才接连顶着十多天的压力,愣是看着底下人吵成一团,也是不敢多说一句,可是现在他也感觉有些挨不住了。
弘治帝常想,徐守忠和汤展鹏,虽然不合,但是,两人还是还是不敢因私废公的。
而且,年前自己还重启了英宗朝用过的募兵法,俩人都给自己上书,说招募了一支队伍,募兵到底有没有效,能不能解决大宋现在军事颓废的趋势,为何这么久都没有消息?
若是徽京那边失败了,朝廷这边又没有任何动作,千秋史笔该如何记载朕。
那朕岂不就成了昏君!?
户部给事中陈青松的反应最为激烈,虽然给事中官衔低微,但是权责极大,有用巡查户部各司的职能,甚至可以大到驳斥圣旨。
可以说乃是清流言官中的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陈青松老家就在徽京,家中来信催促自己上奏,甚至是家族中的人,最后都联名按了手印,告诉他如果朝廷再不发兵解了徽京的倭患,陈青松明年也别回家过年了,直接清明来上坟吧。
陈青松也是急了,疯狂给弘治帝上奏章,然而这一张张奏折如同石沉大海一般都没有得到回音。
今日上朝见弘治帝又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陈青松终于蚌埠住了。
大声道:“陛下!如今民意汹汹,徽京的消息已然传到京城了!”
“自接到徽京求援消息,已过了十数天竟还不能决断!臣想抖胆问一句,陛下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百姓陷入苦海,而朝廷无所作为,这后世之人该如何看待今日之事!”
“请陛下三思啊!!”
说完,陈青松跪在地上重重叩首!
不少清流同行见陈青松这么有种,说着这么义正言辞,不能让老陈一个人把风头全占了啊,我们也是有风骨的啊,赶紧有样学样也跪了下来。
“请陛下三思!”
弘治帝闻言瞬间暴怒,立马起身怒道:“陈青松!你是在教训朕吗!?”
弘治帝虽然不是马上皇帝,但是,从小熟读百家,博览群书,极其看重上下尊卑,也可能是因为童年的不幸,让弘治帝平时虽然给人温和有礼,但是威严极重,平素哪怕是言官也极少忤逆。
饶是陈青松作为清流在说完话后心中也忍不住有些后悔。
可是事已至此,陈青松心一横继续道:“臣不敢!可是徽京百姓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若是朝廷不作为,臣恐惹天下人非议!”
弘治帝怒极而笑:“好!好!既然你这么急,朕不妨抄了你的家送去徽京城,也算成全了你的一片爱民之心。”
抄家?!这是昏君啊。
这种事大宋朝上一次有人做,还是宪宗皇帝的时候,可是,大家虽然不敢说,可是看看宪宗皇帝做的事,谁不知道宪宗皇帝说是个昏君,也不为过啊。
陈青松脸上顿时血色尽褪:“臣乃忠言之谏!”
弘治帝此刻正在气头上,听陈青松还在嘴硬,冷声道:“好一个我大宋的忠臣,朕成全你这份忠心,把朕的御马赐给你,宫中禁卫军也分出一半,即刻前往徽京剿灭倭寇吧!”
陈青松低着头汗如雨下,此刻愣是一句话都不敢说。
陈青松纯科举出身,你让他写文章,引经据典喷人,那行,你让他上战场砍倭寇,陛下,想让我死,你可以直接说的,不用这么麻烦的。
看来自己这是说错话了。
陛下是铁了心要搞死自己怎么办!怎么办!
李东方适时的出来打圆场。徐徐道:“陛下三思,陈青松罪不至此。可是老臣也想知道陛下为何不愿支援徽京?”
见他开口,弘治帝逐渐冷静下来:“李师傅?连你也要质疑朕的决定么?”
李东方苦笑:“臣不是质疑陛下,只是不懂为何?”
弘治帝顿时气结是啊,不懂才是正常的,派出去的皇城司内卫迟迟没有消息,连内阁都撑不住了,自己还要继续下去吗?
弘治帝突然陷入茫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看着阶下的众多目光,弘治帝突然动摇了或许,可能徽京城此时已经沦陷了吧,能撑到今日徽京城也算是竭尽所能了。
罢了,看来朕终究是高估了徐守忠的能力,也高估了募兵的威力啊。
想到此处,弘治帝正要开口时,殿外突然跌跌撞撞跑进来一个小太监,口中高呼着:“急报!!徽京急捷!!”
“快!快呈上去!”
李东方情绪激也激动起来,这小太监如此表现,定是徽京又出了大事。
弘治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三思连忙下去接过急报呈给弘治帝。
弘治帝立马展开一看,瞳孔瞬间放大,然后头贴近了仔细读了起来。
此刻阶下众臣都屏住呼吸,紧张等待着弘治帝的反应。
良久,弘治帝抬起头,开怀大笑!
一手举起奏章,意气风发道:“诸卿!都看看吧!朕为何引而不发,等的就是今天!徽京倭患如今已不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