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家这边,宋甯和徐氏已经开始在厨房里忙活着张罗晚饭了。
而院子里,杭书珩正陪着客人说话,通过目前短时间的交流与接触,他总觉得,这位楚二爷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
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感觉,这位大叔的眼神,就像是老丈人看女婿,怎么看怎么挑剔。
除了这眼神看得杭书珩心头有些别扭,就连交谈中,仿佛也都是为了考察他各方面的应对能力,尽捡着刁钻的问题问他。
好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杭书珩自始至终都是不卑不亢,应对从容,最终仿佛是在楚二爷那过了关似的,得了他一句肯定的话:“你这年轻人,不错。”
别说杭书珩觉得别扭,就是在一旁看热闹的周桓也都觉得奇怪,见他们似乎结束了谈话,他这才开始打趣道:“我说二爷,若不是知道你们楚家没有姑娘家,我都快要以为你这是老丈人在考女婿呢!”
楚二爷闻言,很是愉悦长笑一声,笑得有些意味深长,“若是他媳妇愿意认我做父亲的话,也不是不可,你是知道的,我做梦都想要一个大闺女。”
何止是他,他们整个国公府上下,谁不希望家里能有个女娃娃?
杭书珩一口茶水险些没喷出来,有些无语,这个……大可不必,他可不想平白无故多出一个管东管西的老丈人来,哪怕是认的也不想要。
宋甯忙活一阵,张罗了一桌还算丰盛的晚饭,一一端上桌。
“楚二叔,都是些家常便饭,您千万别嫌弃。”
“怎么会,早就听楚放那小子夸赞过你的手艺,今儿个我可算是有机会尝尝了。”楚二爷瞧着这一桌的美味佳肴,一看就是色香味俱全,他就是看着都觉得好吃。
一上桌,周桓指着桌上的每一道菜,挨个给楚二爷介绍了个遍,不断地夸着宋甯做的菜如何如何好吃。
那以主人家自居的做派,叫楚二爷有些不得劲,酸溜溜地道:“周掌柜的看起来是这儿的常客啊?平时没少来蹭饭吧!”
周桓闻言,愉悦地一笑,摆摆手道:“常客算不上,一个月也就来个那么几次吧!比不得我闺女来得勤。”
楚二爷默然,占着离得近的便利,常来他外甥女这里蹭饭也就算了,这些楚二爷都觉得不算什么。
他比较气不过的是,连周桓都有闺女,怎么他们国公府就生不出个闺女来呢!
吃上一口菜,楚二爷就更酸了。外甥女做菜的手艺果真如楚放那小子说的一样,甚是美味。这样的美味佳肴,他这个舅舅都没机会吃到,而周桓这个非亲非故的人,居然能经常来蹭饭,这怎么能叫他不酸呢?
唯一让他觉得好受一些的,便是接下来他需要在这边待上几天,等事办完了回去京城后,他便有资本在家里那几个大老爷们面前嘚瑟了。
晚饭过后,楚二爷便在杭书珩父子俩的陪同下,一块往上山庄那边走去。
楚二爷很稀罕小家伙,一路上都抱着他。
在经过一个下午的相处过后,扬扬这会儿已经不排斥这位爷爷了,就这样让人抱在臂弯上,自己则自顾自地把玩着挂在胸前的那个玉葫芦。
自从《葫芦记》出现过后,不仅茶楼、戏园懂得抓住商机,其他行业也没有落后多少。
就拿聚宝阁来说,还专门出了一个与葫芦相关的系列首饰,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扬扬的小金库里面,已经收藏了不少的葫芦饰品了,但他最喜欢的,还是今天这个爷爷送给他的这一块。
翠绿翠绿的,布灵布灵的,冰冰凉凉,他好喜欢。
楚二爷见自己送的礼物,小家伙很是喜欢,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开始暗暗盘算着,等他离开这里的时候,再多搜罗一些小玩意来给孩子玩。
当天晚上,周桓也留宿在了山庄里。这还是山庄竣工之后,他第一次在这里留宿,体验感很是不错。
第二天清早,还没用早饭,周桓与楚二爷打了个招呼,便回县城去了。
楚二爷起了个大早,即便如今已经远离战场上的厮杀,但武将出身的他,每日练功已经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在院子里打了一套拳后,将身上干湿了的衣裳换下,这才神清气爽地出门,今儿个得开始办正事了。
刚出小院的大门,隔壁院子里住着的几名随从也都已经出来了,几人排排站,望着不远处的村道上,几个早起跑步锻炼的孩童。
几名随从见主子出来,其中便指着正在绕村跑的几个孩子说道:“二爷您看,这几个孩子都是好苗子啊!步伐稳健,队形不乱,很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跑了。”
“尤其是那个孩子,那孩子一看就皮实,耐折腾。”
那孩子,指的便是孙家的小石头,孙磊。
如今,孩子们每日的跑步锻炼已经不需要监督了,睡醒洗漱后,第一件事便是自觉地绕着村子跑。
从前只需要跑一圈,现在却是需要跑三圈了,他们不禁都在心里吐槽,柴爷爷总是能知道他们的极限在哪里。
三个娃从杭家起始,跑到村尾的时候,刘毅便加入队伍,又绕了半圈到了孙家,孙磊睡眼惺忪地在那里等着了。
倒不是他积极,只是小姑父给他下达了任务,除了下雨天,每天都必须跟着扬扬他们跑,若落下一天不跑,小姑父罚他的会比每天早起跑步锻炼还要狠。
权衡利弊之后,他还是觉得跑吧,并且嘱咐了他娘亲每天记得把他从炕上拖起来,否则他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