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香以为自己的小动作无人察觉到,却不想被常丽看了个一清二楚。
她自然不会说什么,但是今天这一幕注定要被她记在心里。
很快鲍志国就睡着了!
李彩英要陪着他,其他人默默离开。鲍援朝两口子去了西屋,常丽和姜颜也不好凑过去,就一起回了后院,反正离得近,随时可以过来。
没想到回去的路上,遇到好几个眼熟的村民,大伙看到姜颜,像是看到什么稀奇事儿似的,都喳呼起来。
“这是……小姜知青?”
“妈呀,小姜知青,你啥时候回来的?得空不。家里坐坐?”
“小姜知青,现在知青都回城了,你咋还回来了呢?”
“小姜知青,待几天啊?有地方住吗?”
村民们实在太热情了!
姜颜简单回答了几个问题,落荒而逃。
常丽没心没肺的笑,“你结婚以后胆子怎么变小了,咋的还怕他们吃了你?”
“拉倒吧,大冷天的,我可不想在外面冻着。”
她太了解这些村民们的性子了,乡下娱乐匮乏,她的出现,刺激了这些人的八卦圣体,真要是聊起来,说不定一两个小时都走不掉,还是先溜为妙。
常丽哈哈大笑,“你歇着,我烧点水,一会儿给你冲点奶粉喝!”
“你可拉倒吧,给小宝留着,我可不喝。”
常丽摇了摇头,“你没看小宝结实成什么样了,还用的着给他喝奶粉!”
“他是孩子嘛。”
常丽烧水去了,姜颜坐在炕上琢磨了一会儿,觉得晚上给鲍志国针灸比较合适!药买回来先吃上,再配合针灸,晚上应该能睡个好觉了。
没一会儿,水开了,常丽还真给姜颜冲了点奶粉。
“你喝了垫垫肚子,一天两顿饭,别再把你饿着了。”
没有人比常丽更清楚,姜颜过的是什么日子。
下乡多苦啊,他们知青点的知青,有几个能吃饱饭的呀!但是姜颜就不一样,每天都变着花样吃好吃的,她的零嘴就没断过,麦乳精都喝腻了,桃酥,水果罐头,挂面……平时他们不舍得买的东西,姜颜都是吃腻的,更不要说她隔三差五就买肉下馆子的,着实让人羡慕。
那个时候姜颜穿的就好,皮鞋手表,的确良的衬衫,呢子大衣,什么都不缺。
现在看看她,比以前穿的更好了,明明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但是被养得和小姑娘似的,十指纤纤,脸嫩得能掐出水来……
她婆家对她一定非常好,舍不得让她吃一点苦,所以才养得这么娇。
常丽生怕姜颜会饿,赶紧给她冲点奶粉,这东西不好买,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姜颜哭笑不得,“你可真……”
“快喝吧!别回了家还饿着。”
回家……
姜颜细细地琢磨这两个字,露出一个笑容来。
“真香。”
她喝了一口奶粉,由衷地赞了一句,这个时候,什么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没有假货,更不会添加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去害人。
想想后世的苏丹红,三聚氰胺,脱氢乙酸钠,阿斯巴甜……
害了多少人!
所以说,还是这个年代好啊,虽然物资匮乏,但是没有糊弄人,害人的东西。
常丽做鞋,姜颜端着搪瓷缸子喝奶粉,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一大早上没看到小宝,他人呢。”
“嗐,放假把心都放野了,天天跑得不见人影,和一群孩子出去玩。”常丽道:“眼瞅着开春了,该上学了,也得让他收收心。现在学样复课了,讲的内容也挺难的,得让他好好学。”
“小宝在镇上上学?”
“不是,左家沟有一所小学,只教到五年级,离家近一点,村里的孩子都结伴去。”
姜颜点了点头,这时候是这样的,大家都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没有家长接送的。
“对了,你觉得援朝媳妇那人咋样?”
常丽一问,姜颜就猜到一些,知道她要说什么了。
其实陈菊香和鲍援朝在院里说的话,她都听见了,尽管两人压低音量,用极小的声音说话,但是姜颜是谁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主儿,还能听不到他俩说话?
“性子倒是挺爽利的,我看她脾气挺直的,家里条件挺好吧,应该是个随心所欲的人。”
常丽竖起大拇指,“还得是你,一眼就把她看透了。”
说什么随心所欲,不过是粉饰太平的好听话罢了,说难听点,不就是做事不过脑子吗?
“她家里兄弟多,三房就这么一个女孩儿,从小宠到大的。她呀,小孩儿心性,还没鲍芳懂事呢。”
这是在向姜颜传递信号,老二媳妇有点傻白甜,可能说了什么得罪人的话,自己都不知道,让姜颜别跟她一般见识。
鲍芳明明是家里最小的,说她没鲍芳懂事,也算是把她的性格说明白了,掐尖争宠的性子。
“你呀,还是那么谨慎,咱俩什么关系,我还能挑你的理不成。”姜颜道:“你放心吧,她只要不惹我,我会给她留点面子的。”
后面的话姜颜没说,但是常丽也明白,要是陈菊香主动招惹姜颜,那性质就变了,谁来也不好使。
你陈菊香不吃亏,难道姜颜就吃吗?
要是她真的分不清楚大小王,可就不能怪别人了。
“她不敢的,你可是家里贵客,有爸妈在呢。”
一句话,就说明常丽这个大嫂,在家里的地位也就那样。
可能妯娌之间,气场不合,时常会有攀比吧!
陈菊香觉得自己是受宠的香饽饽,而常丽不过是一个身体不怎么好的穷知青,老大又是二婚,处处不如她,所以她也想处处压常丽一头。
就常丽这性子,肯定不会争抢什么的,说不定啊,这就给了陈菊香一些错觉,以为她很好拿捏。
“她是主人,我是客人,客随主便。”
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晚饭前,鲍铁路和鲍胜利一起回来了,姜颜让他们买的药,一样不差。
“真让小姜知青说着了,有三味药镇上没有,我们跑到县里买的。”
鲍铁路道:“县里的大药房,药全,价格也不贵,我们商量好了,下次再买药,干脆直接去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