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
南华门外,一声凄厉的喊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
跟在王成道后面的家仆发出悲鸣,不顾一切地急冲而上!
祥和的街道泛起层层涟漪,周围人纷纷驻步查看。
人群中,一名老者看到那家仆神色大变,不由摇头叹息。
“老王,告诉你这些,是真的不想你再硬撑了。
人魔之名虽惊世,其中痛苦又有几人知。
既然做不到放下,就换个视角,定能看到你所坚持的万世永昌...”
叹息着,老者转身而去。
只是身形比来时佝偻许多。
但是他没发现,此刻倒地长眠的王成道,脸上并无安静祥和。
当然,也没有瞪大双眼。
老王作为智者,才不会做死不瞑目的蠢事。
他脸上,是让人毛骨悚然的诡异笑容。
似乎他的死,是预示着某个阴谋正式开始...
王成道一生波澜不惊。
年少清贫,科举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并不出挑。
为官更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到了次辅。
然后浮浮沉沉,埋名于中州,最后还是在陆尘的举荐下,顺理成章地做了首辅,为天下所熟知...
哪怕做了首辅,又成了整个大乾的无冕之王,做事依旧循序渐进,从没有霸气侧漏的时候。
可以说,王成道平生都遵循着儒家的中庸之道。
但是,在城门之下,倒在了万众瞩目中,这样的死法却是轰轰烈烈。
“天啊,首辅大人死了~”
“什么?怎么死了,多少年才出一个一心为民的首辅,怎么就死了呢?”
“没了王大人,谁人能主持朝堂的大局。”
“朝堂可千万别落在昏君手里,否则又是民不聊生。”
“不至于吧,隐学如此强大,皇上短时间败不光啊~”
“可皇上还有皇子,皇子再有皇孙,再多的家底也禁不住折腾。”
“也是这么个理,毕竟哪个皇帝也不能像王大人那般,勤勤恳恳...”
“是啊,八十岁还兢兢业业,听说倒下时形态枯槁,都瘦成一把骨头了。”
“嗯嗯,人魔之名可不是虚的,都是血肉和精力堆积而成。”
“为国为民,堪称天下第一臣~”
“不行,我说什么也要去吊唁一番,好好送王大人一程。”
“我也去,没有王大人,上京城还乌烟瘴气呢,老小子也整日为三餐而愁...”
一传十,十传百,上京城百姓蜂拥着向王家而去。
能受得如此拥戴,可见王成道这几年办了非常多的实事,非常得人心。
而上京城之外,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大人啊,你怎么就死了呢~呜呜呜~”
“卧槽,大晚上嚎啥呢?什么?王大人死了,二牙子你再说一遍!”
“呜呜呜,死了,真死了,呕心沥血,活生生地给累死了,就在我登上火神车之前发生的。”
“哎吆卧槽,一代名相,戏台上都比不了的人物,怎么就死了呢。”
“是啊,呜呜,我家田地就是王大人给分的,还没有农税...”
“天杀的,这才宽松一年,没了王大人,地不会被那昏君收回去吧。”
“赋税估计是逃不掉了。”
“还有那些保险呢~”
“公家招人还会给工钱不?”
“我家崽还要出去闯荡,没了王大人,这还闯个屁啊!”
“特么的,看你们那出息,现在的饱饭都是王大人给的,不知道感恩,还想着钱,你们也太没良心了...”
“谁说的,老子全家就是靠着王大人才活过来的,否则就被恶霸灭家了,我这就回去给王大人立牌位,三牲六畜一个不少,保证和祖宗一个待遇。”
“干的漂亮,俺也回去弄,必须让王大人香火鼎盛,不能让那些小鬼欺负了。”
“还有我,以前我家里只供尘王,现在必须把王大人也加上。”
“尘王是祖师,创立隐学,王大人用之于民,必须一起供...”
大乾这三年,真要算下来,哪个百姓没得到王成道恩惠。
而且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可比陆尘那些神仙事迹流弊太多了。
但凡有点良心,就算是报恩的想法,也是各种真心的悼念。
于是乎,活着声名不显的王成道,这死起来就太轰轰烈烈了。
先说上京城,王家的门槛都被踩烂了,更多的人挤不进去,沿着王家外的长街就跪上了。
这一跪就跪出了好几里。
跪地的人形形色色,甭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贩夫走卒还是和尚道士,全都有。
老者妇孺都跟着来了。
可以说,上京城已经万人空巷,连街边的商铺全都关了,人都在这跪着呢!
京都白马寺的寺门都关了,和尚们僧袍上都带着孝布,跪地念经超度。
而且人家说了,有感于人魔之名,这超级法事会持续七日,且分文不取。
和尚也有大方的时候,难得啊~
再看王家内宅,也是五花八门,竟然还搭了个超大的戏台。
当然不是唱戏用的,而是戏班子或者说书人站在台上念诵悼文,准备一直念七天。
呃~
悼文也没那么长,但架不住念的是王成道的生平。
事无巨细,但凡有优点的地方,决不能漏。
这发挥的余地就有了嘛~
可以说,整个上京城都被哀伤的烟尘所笼罩,据说连香薰和供香都卖断货了。
无独有偶,上京城已经打了样,别的地方也如火如荼。
整个大乾各府各县,各处的官府都在组织祭奠。
倒不是隐学官员有多伤心,就喜欢弄些虚的。
恰恰相反,作为唯物主义者,他们更注重把人记在心里,而不是搞这些封建形式。
自然就更不会劳民伤财地组织这种事。
但是,架不住百姓的强烈要求。
甭管是祭品祭台,全都不用官府操持,只要许可,百姓自发弄齐。
就连和尚道士,甚至卖艺说书的人,都前来请愿,说是要表达下祭奠的心意。
这...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允许了。
毕竟王成道不但是他们的最高长官,还是共隐会名副其实的头目,就是按亲疏关系,他们也比乱七八糟的百姓近啊。
真要是拒绝,一辈子都会被人戳着脊梁骨,背上个忘恩负义,薄情寡恩的恶名头。
于是乎,在官府的许可,外加几声号召,这祭奠的声势就越来越大了。
可谓是四处燃香,全城皆孝,祭台悼文处处皆有。
死个千古一帝都没有这样大的阵仗。
只是,这多少有些不正常!
当然,也有正常的地方,比如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