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听后,心中感慨万千,他明白齐桓公对自己的信任和宠幸,但他更清楚管仲对于齐国的重要性。
于是,他再次郑重地向齐桓公进言:\"君侯,我是你的一个平庸的恪守本分的臣子。你照顾我,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 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如果要治理国家的话,那我就远远不及管仲。
若论治国之才华,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
第一:论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
第二:论治理国家 不忘根本,我不及他。
第三:论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
第四:论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信服,我不及他。
第五:论军中立在军门之前击鼓指挥,使将士加倍勇猛,我仍旧不及 他。\"
“君侯,管仲之才远非寻常人可比,他拥有经天纬地之能,治国安邦之策。
若能将他置于高位,让他施展才华,必将带领齐国走向辉煌。如今各国纷争不断,形势瞬息万变,我们不能因一时的犹豫而错失良机。
请君侯三思而行,莫要让管仲的才华被埋没,莫要让齐国的霸就此止住。
最后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牙建议,任命管仲为上卿,拜管仲为齐国国相。
鲍叔牙举贤不避亲,自己为了推举朋友管仲,甘愿屈居于管仲之下,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交情,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八拜之交中的“管鲍之交”,管鲍之交被人们称为千古美谈。
管仲为相后,开始制定一系列新政,并且向齐桓公推举任命了五位大臣,分别掌管着齐国的重要部门,史称“齐桓公五杰”。
他们分别是:
第一位:东郭牙,也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里面的东郭的先祖,管仲看重东郭牙为人正直,善于观察和理解事务,所以被管仲推荐为齐国谏官,负责向齐桓公提出建议和指正国君不足之处。
第二位:隰朋,能言善辩,文武全才,管仲任命他为大行令,负责齐国外交事务,相当于外交部长兼职总参长。
第三位:王子成父,周桓王的次子,避难“王子克之难”后,留在齐国,为人足智多谋,善于征战,被管仲任命为齐国大司马之职,统领齐国兵马。
第四位:宾须无,宾须无善于审狱断案,明辩是非,宽厚仁慈,不滥杀无辜,所以被管仲推举他为大司理,主管齐国司法刑律。
第五位:宁戚,即甯戚,姬姓,甯氏,是甯姓始祖。
卫国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善于管理农业水利。
管仲十分称赏宁戚,推举他为齐国大司徒,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高傒和国懿仲分别执掌齐国左军和右军,高傒兼职五属大夫,国懿仲兼任三议大夫,负责审核举荐官员的资格。
等到这些一切就绪,齐国政局立即稳定下来,各行各业开始出现复苏,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齐桓公也不例外。
从原先的受气包,老三公子一跃而起,成为万人之上的齐国国君,再加上有文管仲,鲍叔牙,高傒,国懿仲,宁戚,东郭牙,武有隰朋,王子成父,雍廪等人辅佐。
齐桓公想起了管仲对自己说过的话,那就是要大干一番,称霸天下,齐桓公年轻气盛,总觉得听了管仲和鲍叔牙建议,齐国实行改制,立即就能成为天下霸主一般,就想着立即开启霸业,甚至有称王取代周王室的想法。
齐桓公告诉管仲:“管相,如今齐国已经都按照你的建议,实行全面改革,齐国应该成为天下强国”。
本侯有三大毛病,喝酒,狩猎,玩女人,请问这样一个君主,是否还能称霸天下。
管仲微微一笑道:“享尽人间富贵,乃是人之天性,这不算啥大事,只要君主善于纳谏,勤于政事,荒淫不无度,也是可以称王称霸的”。
齐桓公听闻大喜:“管相说得好,本侯为了齐国,这就勤奋为政,准备讨伐谭国”。
管仲道:“君侯不可,齐国虽然开始实行新政,但是世上所有事都不是一蹴而就,都要循序渐进,何况国之强弱,岂是一朝一夕的。
齐国目前刚刚经历内乱,新政尚未完全实施 ,未见成效,所以齐国目前主要任务是,缓和对外战事,努力发展国内经济,然后达到强军目的,这些都做完之后,才可以横埠天下,成就伟业!”
齐桓公哪听的进去,脸色一沉道。
“管相和鲍卿只需要协助本侯管好国内政务,至于对外战事,就交给我好了,我要像郑庄公那样,东征西讨,讨伐天下”。
再说了当初我和鲍卿,宾须无逃亡谭国,谁知道那谭侯竟然不开城门,将我拒之门外。
如今本侯继位齐国国君,定要让谭国知道我的厉害。
管仲道:“齐国要想成就霸业,不能恃强凌弱,这样天下诸侯就会以齐国为敌,只怕……”。
别说了……要是连一个谭国都害怕,那齐国谈何争霸,本侯已决,休要多言。齐桓公怒道。
鲍叔牙出来想劝说齐桓公,管仲给鲍叔牙使眼色,让他不要阻拦齐桓公,于是齐桓公下令,命王子成父,隰朋率领一万精兵,自己亲自出征,讨伐谭国。
散朝后,鲍叔牙询问管仲,为何拦住自己,不让他劝谏齐桓公。
管仲道:“国军年轻气盛,总想有所作为,这是好事,但是他却不知道做大事情,最忌讳心高气傲,心急浮躁”。
但是你那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劝说啊,哪怕是说上一万次,他也是听不进去。
不如让他实实在在地吃那么一次亏,长了教训,自然就会幡然醒悟,做事也就不会那么莽撞了。
也才会真正领悟到那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哈哈哈……那鲍叔牙听到这番话后,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微微仰头,爽朗地笑道:“似乎确实有点道理呢,也罢,那谭国不过是个小小的诸侯国罢了,实力有限,又怎会闹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乱子来呢!
管仲亦是笑着回应道:“鲍兄,您真的就笃定国君攻打谭国仅仅只是为了报当年所受之辱的那点私仇吗?你难道看不出来国君的真实意图吗?
欢迎阅读下一章,曹刿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