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还在继续,神圣的帝皇光辉终将主宰这个世界。
1906年,帝国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已经完成了气象卫星网络建设,地面气象站和卫星气象网的双重配合使得天气预报精确度进一步提高。
也是在同年,天气预报新闻报道逐渐出现在各地广播,大夏百姓通常在晚饭之后都会围聚在收音机旁,收听次日的天气信息。
伴随着灰色电视机的普及,帝国新闻广播会在新闻时间结束后播放天气预报,这逐渐成了人们的习惯,每当饭后都要习惯性的听到新闻报道完天气情况才行,就算没听到的也总会找到邻居打听一番。
1907年1月,帝国本土通信网络初步建成,固定电话开始在帝国本土普及,低廉的价格使它成为了每一个家庭的标配,与龙凤牌单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一同构成了家庭五大件。
传统的沟通媒介被彻底打破了,大幅度缩短时间的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间隔,两个不同的地区之间也能相互通话,四通八达的火车承担起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
宽敞的绿皮火车厢每天都坐满了讲着各色各样地方话的百姓,2.5米宽的轨距把车厢扩大化了,再塞多一倍都不会拥挤。
繁忙的空中路线(海外行省方向)把这种交通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一个普通人在一天之内就能跨越成百上千公里。
当然了,即便是这样那个在大夏教科书上写出“我还要走多少年”的那个家伙至今都还在走
在乡镇和城市道路,有点小丑的汽车身影日渐出现,工人和农民也能买得起。
这是大夏第一汽车公司流水线下的产物,格式化和规范化的流程大大降低了成本,价格十分的低廉。
这种车在本土售价很低,但放到国外经过了大夏关税翻一翻就瞬间变成了另一个数字。
这种繁荣还体现在乡镇的发展,乡镇以一个整体发展起来,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穿梭于其中的公交车时刻来晚,它们可以通向城市,可以通向乡镇,可以通向他们想要去的一切地方。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帝皇的光辉洒向了每一个人,这世间有帝,但也有人!
帝国永远不会抛弃任何一个百姓,无论是年轻还是衰老!
好吧,虽然整个帝国全都是青年人是有点奇怪,最老的也不过看起来像是中年的样子。
在200岁基础的条件下,多少岁成年?上多少年的学?多少岁退休?这些问题成功让秦天和他的参谋们犯了难。
各自的说法什么的都有,乱糟糟的一团。
最终秦天一字拍板,在结合了实际情况后把成年年龄定在了28岁,启蒙教育的时间不低于三年,小学教育不低于六年,初中三年高中........好吧编不下去了。
这着实令人崩溃,神通广大能一手遮天的帝皇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要仰头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