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明当时花了大量的资金引入朱赫人,朱赫人其实就是犹太人。这些生活在松花江边的犹太人来自中亚。
这些犹太人原来是为中亚国家服务的,在蒙古人征服中亚的战争中,他们成了蒙古人的俘虏,蒙古人征伐中有一规定,不杀工匠 , 犹太人就是因为有出色的手艺,被蒙古人赦免。
死罪虽免,活罪难逃,这些曾经帮助中亚王朝抵御蒙古人的犹太族人被流放到松花江边。
蒙古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刻,蒙古人的生活技能却是跌落谷底的时刻,蒙古的男人或是在战场上,或是在走向战场的路上,草原生活的各种物品, 几乎都是这些外来工匠生产,这些擅长手工工艺的犹太人,就在200多年里,就生活在松花江边,为松花江边的蒙古人制作各种器皿。
谭启明看到的就是这些朱赫人的优点。
第一是朱赫人的技术特长,另外就是朱赫人的贸易本事,朱赫人的手工技术以及贸易本身,不但让那些野蛮的元朝蒙古人饶了他们的性命,也让他们在让失去国家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夹缝中生存,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发展。
现在也是发挥他们长处的时候,以哈尔德为首,成立了一家北明外贸公司,要更专业化的发展对外贸易。
外贸公司第一是负责引进人口,买人、买人是第一的要务。
人太少了,而17世纪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是依靠人堆出来的产业。尤其是你工厂、矿山每天都吵吵的要人,新增加人口非常缓慢,吴超正每天都为分配有限的人口在厂、矿、军队中平衡、说服、甚至争吵,而从这些厂、矿调出人员非谭启明出面不可。
注册资金就是用从前郭尔罗斯,从蒙古尔王寨缴获的金银,出口产品就是青霉素,铁锅、钢刀、青铜甲、肥皂、咸鱼……,而引进的除第一是人口,第二是种子,第三是牲畜与家禽,第四是棉花、真丝……。
寒冷的北方是离不开棉花的,硝化棉无烟火药更需要棉花,医院需要脱脂棉……
而真丝在御寒上没有大的用处,真丝是做什么用呢?谭启明要用真丝来改造鱼网。
丝绸如同少女皮肤的柔软,重新让欧洲贵族见识到什么才是生活,不是亚麻布那种粗劣的摩擦,那是柔软到被抚摸的感觉 ,当这样的内衣出现,欧洲贵族、尤其是欧洲女贵族,她们感到他们以前都白活了。
一件柔软的丝绸内衣,那些欧洲女人愿意出黄金一样的价格,穿上这样的内衣,再想想被粗糙的亚麻布磨到皮肤出血泡的内衣,可怜欧洲女人那敏感部位,被亚麻折磨了一代、又一代。
在亚麻布下是多么大的痛苦,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丝绸在欧洲能成为顶级的奢侈品。
地主老财、官宦贵胄,为什么非要绫罗绸缎,舒服、太舒服了。
美洲、印度都独立的完成了自己的棉花品种的培育,作为最大的农业民族,中华民族竟然没有培育出来自己优秀的植物纤维,我们的棉花是宋代从印度辗转引进的。
没有自己优秀的植物纤维,导致我们的服装两极分化,少数人是柔软昂贵的动物纤维丝绸,多数人是粗劣的植物纤维麻衣。其实也不仅仅是动、植物纤维,几乎所有的历史生活都是这个样子,舒服只是少数人的。
而这种舒服是代价沉重的,有限的土地由于种桑养蚕会导致粮食短缺。以至于中华民族有着最畅销的丝绸,人民却一直在挨饿,饥饿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特点与常态,吃饱饭才是特殊而罕见的时期,所以中华民族每一个吃饱饭的时代,都是罕见的盛世,无不被歌颂到罄竹难书。
谭启明后世研究历史就满满的恨意,那些统治者是知道丝绸舒服的,但是并不在乎人民的饥饿。
统治者的眼光与脑回路与普通百姓是大不同的,典型的郑和下西洋——用的是统治者的眼光看世界,从东南半岛到印度次大陆 在到非洲……代表统治者眼光这些地方都是荒凉、野蛮的,什么东西放进皇城大内都是不能增光添彩的。
如果郑和事一个农夫,他会贪婪的发现 有太多肥沃的土地 ……
如果郑和是一个流氓,他会推倒一个又一东亚、南亚、非洲的少女愉快的蹂躏……
如果郑和是一个土匪,他会攻陷一个又一个城镇,掠夺满船的金银……
甚至如果郑和是一个旅行爱好者、一个地理学家、一个植物学家……
所有的人都会让自己的欲望得到些许满足,然后豪迈激情的讲述发现与征服的故事。然后,农夫基于土地、流氓基于美女、强盗基于金银财宝、学者们基于发现……中华民族的大航海时代不可阻挡。
事实是郑和用统治者的眼光看世界,一次次航海竟然亏钱了,还亏的够呛。
哥伦布们航行到原始落后的美洲,赚的盆满钵满,不但自己赚的沟满壕平,还给农民带回土豆、玉米、给贵族、富豪带回咖啡、给国王带回土地、给太多的城市无产者带来希望……
郑和航行到富裕的东南亚,亏的老比朝天,几乎什么也没有带回来,……
眼光啊。
而亦赤哈的北巡跟郑和的远航异曲同工。
他们似乎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就是傻,我就是一个怨种。
谭启明穿越来了 ,谭启明要用底层人的眼光看世界,自己就是一个小职员,不要你丰功伟绩,只要国泰民安。
谭启明知道,丝绸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应该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作用,而最重要的作用古人并没有发扬光大,这一作用是谭启明在童年的时候,在松花江边了解并看到的,
童年的谭启明热爱钓鱼、捕鱼,看见了哈尔滨一些机关、大厂的人来江边打鱼、来乡下野餐,那个时候还没有尼龙渔网,这些哈尔滨机关、大厂的用的渔网,不是乡下的麻绳猪血渔网,他们的渔网整洁而轻盈、结实而迅速的在江河里捞鱼,那是不是尼龙胜是尼龙的渔网。
尼龙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尼龙渔网还没有出现在生活里,但他们使用的渔网,跟尼龙渔网是没有大的区别的,这种渔网叫锦丝桐油网,就是用蚕丝,做成细绳,然后刷桐油,这样的渔网就是古代的尼龙渔网,
在松花江边,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锦丝桐油网还在被使用,直到后来更便宜、更廉价的尼龙网的出现,锦丝桐油鱼网才退出市场。
所以谭启明要做的是锦丝桐油鱼网,而不是真丝内衣。
桐油在中国古代世界应用广泛,在有明一代,人们的家具要刷桐油防腐、桐油纸用来防水、防潮,桐油布就是古代的雨衣,而大富大贵之家,直接用桐油混合石灰,这个就是中国版的古代水泥 ,就是太昂贵,不是一般家庭可以使用的起的。造船更加离不开桐油,刷桐油的木材使用年限能够增加一倍……
哈尔德的外贸公司从辽东女真人那里 购买了很多桐油。
而北方是出产蚕丝、丝绸的,北方的蚕也叫山蚕,也叫做树蚕,其结实程度更优于南方的桑树蚕,北方饲养做出蚕的历史悠久,只是后来由于北方的战乱频繁,战乱中,很多柞树林被毁,这样养蚕的,产业逐步南移,到了相对战乱少的南方,在没有战乱的地方,桑树更加容易得到保全,所以江浙地区反而成了,蚕饲养的中心。
朱赫人外易公司销售在积极的工作,销售产品青霉素是昂贵的,销售青霉素满满的都是神秘感,做为最神奇的神水,购买这种神水的家庭,要吃斋祈祷,要杜绝杀戮,但凡家里有皮甲武士,但凡这个皮甲武士杀过汉人,是绝对不卖的,多少钱都不卖。如果有奴隶、下人的,还要对奴隶阿哈下人好,要在一个温暖慈祥的氛围中 神水才管用。
你还别不信,同样的病,一人注射神水就好了,一个人没有注射神水就死了。符合条件的,注射一人的青霉素,要用十头牛,或两个奴隶进行交换。
很多女真家庭都为此慌了,这可不敢随便打骂奴隶阿哈,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大病一场,打骂了奴隶阿哈 ,得不到神水,那可是非常严重的。不行 最近要让奴隶阿哈吃饱,不能让奴隶阿哈每天都一脸愁容。
铁锅也是昂贵的,铁锅要用四头牛或一人进行交换,而青铜战甲更加的昂贵,一个青铜战甲要有十个人或者30头牛交换,而一把钢刀的价格,是八头牛,或三个奴隶,而用棉花与生丝、桐油交换就划算的多了。
朱赫人贸易公司的成果是显着的,然而,这些物资撒到各个小镇,依旧是严重不足的,
生丝就严重不足,从辽东购买生丝要一两银子一斤,总共也购买了只有五六百公斤,如何提高这些生丝的韧性?还是要做一些尝试的,
首先,这些生丝要进行一些酸化处理,然后把这些生丝纺成丝线,酸化处理后的丝线更加的坚韧,用这些丝线结成了一张重达500斤的大网,最后把网渔网刷上桐油,安上铁坠,这样一张锦丝桐油网就成了,
在松花江做实验,500斤的锦丝桐油网,长达200米,宽达三米,在松花江上,在一个水流平缓的河段,连续凿了数个冰窟窿,把网下去,然后做一个绞盘,用马匹拖拉绞盘,绞盘链接锦丝桐油渔网,一网下去,又是几千斤的鱼获,巨大的哲罗鲑、肥美的大鲤鱼,鳜鱼、大白鱼……。
有了铜油锦丝,不但让渔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应用在芦苇造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来用芦苇造纸的时候,纸浆生产是不成问题的,碾压晾晒干燥的流程也不成问题,但是,把纸浆从浆池中捞取的抄网很成问题,用亚麻编制的抄网不均匀,不细致,也不耐用,而用锦丝铜油网制成的抄网,均匀细致,更加耐用,生产出来的纸张更具稳定性。
就是木质素的产量也因为有锦丝桐油而得到提高,木浆去除木纤维,纺织更加细密的锦丝桐油网方便耐用。
芦苇纸终于为谭启明带来了光明,由于其纤维的强度,具有极大的韧性,芦苇纸刷上桐油之后,谭启明终于可以在他黑暗的木刻楞里安上了一扇窗户,还没有平板玻璃,桐油纸临时来完成玻璃窗的,而有了合格、细密的锦丝桐油网,木浆纸也被生产出来,白色的木浆纸才是书写的好材料,
哎!中国古人,2000年来,就用丝绸,把统治者的生活更加华美,而人民在挨饿,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饥饿的历史,没有人统计过中华民族挨饿的时间有多长,有人统计过明史,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大饥荒的记载高达一千二百八十六次,岁末大饥、人相食,就是人吃人的记载,不绝于耳。
极端的时候,城镇有菜人市,就是专门出卖人肉的集市,那些菜人市的记载,让后世的读史者心惊胆战,所以,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说,翻开历史,满篇写的都是仁义道德,而仔细看下去,下面只有吃人两个字,中华民族的苦难连绵不绝。
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的热爱人民,不把丝绸用于装饰那些统治者的生活上,而把大部分丝绸结成渔网,去开发海洋,还用得着人相食吗?,那些菜人市不卖人肉、卖鱼肉,难道不好吗?
家天下,他们满嘴仁义道德,其实他们根本就不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死,死了个千千万万百姓,对于他们来说,算得了什么呢?,只要自己穿的衣服柔软华美就好。
有了铜油锦丝网,那么就去查干湖进行一次冬捕 ,食物还是越多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