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正是泾阳侯府的主厨,和方选已经是老熟人了,只不过方选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才导致见到拜帖上的名字却不认识。
二人见面,先寒暄几句,反正不是外人,方选干脆拉着对方坐下一起喝茶。
“小人有今日之富贵,全拜公子所赐,得知公子乔迁新居,特地登门拜谢。”林老九说着,递上一个礼盒。
“哎呀,真是破费了。”方选双手接过,掂了掂还挺沉,猜测不是金银就是珠玉,估计对方没少花钱。
转念一想,这还没搬家呢,自己只是来看看,前脚才到,后脚对方就来了,消息如此灵通,还能准确找到自己行踪,可见对方没少下功夫。
于是又客气了几句,方选才说道:“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想求你呢。”
“公子哪里的话,有事尽管吩咐便是,何来求字一说。”林老九连连拱手。
方选便提出,他即将入住新宅邸,到时候前来祝贺的人不少,所以得办个宴席接待一下。而他府内连个厨师都还没雇,所以只能请林老九帮忙。
“小事一桩。”林老九拍着胸脯道,“公子尽管放心,一切交给小的去办。”
“那就有劳了。”方选点点头,拿出两锭银子,让对方采买食材和工具。
林老九不愿收钱,推让几次后拗不过,这才收下,之后就起身表示要立即开始准备。
之后便让府内的下人领去厨房,了解了大概环境和人员配置后,这才告辞离开。
方选将人送出门,回厅内喝完茶水,这才起身返回奋威侯府。
时间也临近傍晚,刘腾飞父子已经回来,周含眉早就备好了酒菜,招呼众人落座进餐。
席间方选发现,李佩和周含眉相敬如宾,丝毫没有要争宠的迹象,而李黛儿更是侍候左右,对周含眉一口一个“姐姐”叫得亲热。
“怎的不见莺莺?”刘定边问道。
方选闻言,猜测刘莺莺估计又到外面野去了,于是出言打掩护:“这两日莺莺在吏部帮忙,想是今日杂事太多,还未回来。”
“这妮子向来不安生,如今有选儿管教,倒是上进了许多。”刘定边叹口气道,“却不知何时能将她嫁出去。”
一提到这个问题,众人都不说话了。刘莺莺的婚事一直是个大难题,换做别人家女孩子,及笄之年也就是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刘莺莺现在已经二十岁,却一直没有嫁人的意思。
过去也常有人上门提亲,但都被刘莺莺拒绝了,刘定边又宠溺她,并未强行将之许配,结果就拖到了现在。
现场的人都知道这回事,所以也不好多言。
“怎的不见小侯爷。”方选见场面尴尬,急忙转换话题。
“孩子甚是喜欢哭闹,怕搅了侯爷酒兴。”李佩回道。
“婴儿哭闹乃属平常。”刘定边说道,“快将我孙儿抱出来。”
周含眉闻言,朝身边的丫鬟使个眼色,后者快步离开,不多时便领着奶娘抱着襁褓来到众人面前。
方选接过查看,见婴儿白白胖胖,甚是可爱,便随手摇晃了几下。
婴儿感觉到动静,睁开双眼,和方选正好四目相对。
“这醒了怕是又要哭了。”周含眉起身,准备接过襁褓。
却不料,一阵“咯咯”的声音响起,婴儿竟然对着方选笑了起来。
“真乖。”方选笑道,“笑声中气十足,将来必成大器。”
周围人也都纷纷出言附和,刘腾飞更是难掩得意之色。
“孩儿可取名了?”方选问道。
“照规矩,得等满月时才可取名。”周含眉回。
方选闻言,立即反应过来,这个时代的人名字可不是随意取的。一般至少得满月,或者三个月的时候才取名,等到成年才起表字,而且有一整套的流程要走,是很正式的事情。
而他怀里的小侯爷,才出生半个月,所以还没有起名。
“选儿不如给他起个小名。”刘定边说道。
其余人闻言,也都表示赞同,让方选给婴儿起个小名。
“白白胖胖的。”方选沉吟道,“就叫刘彘儿如何?”
“好!”刘定边点头,“就叫彘儿。”
所谓的彘,就是小猪的意思。
在古代,猪可不是用来骂人的,相反,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看“家”这个字的自行就可见一斑,一个有屋顶的地方,下面养着猪,就可以称作家。
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小名就叫留彘,方选给婴儿起这个名字,也算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见刘定边都说好,其余人也只能赞成,纷纷举杯表示庆祝。
不多时酒席结束,众人各自散去。
方选正要回西苑,却被周含眉喊住。
“叔叔可是明日搬迁?”
“君上赏赐的宅邸已经打扫完毕,理应尽早入住才是。”方选回。
“叔叔有了自己的府邸,也莫忘了常回家探望父侯。”周含眉说道。
方选闻言,急忙表明自己这么快搬家只是做给国君看的,并非真的想要搬走,以后每天都会回来走动,还得让府里吃饭时候给他留双筷子才行。
“叔叔果是重情重义之人。”周含眉笑着表示,会尽快派人将相应物品备好,明天就派人给方选送到新府邸去。
“嫂嫂不必多劳。”方选急忙拒绝,连说新宅里一应俱全,不必来回折腾。
“那可不成。”周含眉摆摆手,“日前君上有大量赏赐,朝中官员也送来诸多礼品,其中不少是给叔叔的,一家人也得明算账,明日我会派人将之送过去,还请叔叔仔细清点。”
“不愧是商人世家出来的,算得清楚。”方选心道,随即拱手表示感谢。
二人又客气几句,这才各自回房。
此时范齐也回来了,简单汇报了吏部的工作。
方选这才得知,之前关于梳理吏制的奏疏,正式的批复文件已经下来,几乎全盘接受了他的建议,同时还任命了各部的主要官员。
六部除了尚书一职,还设有两名侍郎,四名员外郎,以及若干舍人和主事。
吏部侍郎的职位,被任命给了原先司徒府的两名官员。杨克、范齐、周玺三人,则被任命为员外郎。
对于这个人事安排,方选并不感觉意外。
国君不会让任何人一家独大,方选再得宠幸,吏部也是最要害的部门,人事方面不会任他一言堂。
两个副部长由国君任命,算是一种制衡,而下面具体办事人听从方选举荐,不会影响实际业务,双方的利益也都得到保证,而且有国君安排的两个副手,方选也乐得做个甩手掌柜,不用整天操心了。
听完工作汇报,方选便命人取来笔墨纸砚,让范齐写了一堆请帖,并嘱咐明早送出去。
之后各自回房歇息。
一夜无话,清晨起来,照旧先去上朝。
朝会并无大事,吏制改革的大纲领已经定好,剩下的就是优化细节,发现不当之处,君臣商议一番也就解决了。
再有就是战前筹备的工作,各郡已经在调集粮草和征发民夫,刘铎的书信也早就送回北海,很快就会调来一支骑兵主力。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等越国交割土地,且筹备工作完成,就可立即出兵。
朝会很快结束,君臣散朝。
方选正要回吏部去喝茶摸鱼,却被黄门郎叫住。
“君上有请。”黄门郎领着方选,进了旁边的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