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云抬起头,看着面前的男人。
肉送到嘴边了,不吃就不礼貌了。
“如此甚妙,荆州此举,实乃弃暗投明也。”
万景点头称是:“殿下有所不知,新帝登基后,太后听政。
其不思民生,徭役沉重,而且,她要求各个州府都向国库提前交税,言之为了筹措讨逆军费。
一张口,就提前要三年的税收。
殿下您也知道,此举...怎么可能啊?
我等那里凑的出那么多银钱,粮草啊。”
万景说着,无奈的流下泪来。
但,萧道云却是内心冷笑。
临安这下子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了啊。
他嘴上安慰道:“万先生,现在荆州弃暗投明也不晚啊。”
万景感激点头:“那臣就代荆州百姓先行谢过殿下了。”
萧道云摆摆手:“都说了莫要叫我殿下了。”
接下来,萧道云招来越王府的文书、谋士们,开始与万景的使臣团开始商议大事。
一些简单的还好说,比如荆州与越州的通商啊,双方技术方面、人才方面的互通有无啊,一些军事方面的协防啊。
但是,有几点他们产生了一些分歧。
下一步的路线。
下一步的目标。
萧道云认为,他们要往扬州方向走,因为扬州军的表现让他兴起了一丝幻想:万一他们的老兵也是那么的弱鸡呢?
若是能拿下扬州,那么就能够进犯临安,这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就能结束了。
而万景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该往蜀地进军。
拿下这儿后,继续北上,拿下并州乃至西域的土地。
他的理由是:扬州军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的表现不应该是这样的,他认为这些人只是是敌以弱,诱敌深入罢了。
若是萧道云莽撞行事,则一定会陷入他们的圈套之中。
届时他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路线,他们产生了分歧。
关于目标,萧道云认为,他们需要在一年内完成大业。
而他的理由是:越州现在基本都靠对外贸易为生,但这条路被彻底掐掉了。
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况且现在,临安这边与萧道云的恩怨不只是这点那么简单的。
不过,万景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他认为,现在的越-荆联军尚且弱小,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与扬州军和临安近卫军对抗。
不如先拿下大康的边境地带,一边攻城掠地,一边发展壮大。
然后等待机会,进攻大州强州。
如果周牧枫在这儿,他一定能脱口而出。
“这不农村包围城市嘛。”
双方唇枪舌剑,争得唾沫横飞。
但是万景在这件事上出奇的坚定,他坚决反对萧道云的思想,称其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们无法做出决策,只能改日再战。
不过,到最后是万景赢了。
这倒不是萧道云想开了,主要是他找到了几个人,咨询了他们的意见,然后才做出的决定。
万景说得其实很对。
越州的实力还算不上强大,还无法与整个大康抗衡。
他需要积蓄力量。
几日后,万景的使团,带着厚礼,离开了越州。
而几天下来,越州军已经完全稳定了越州边境的安全。
并且,他们将扬州军和蜀州军撵出上百里地。
不止如此,他们还继续朝着荆州进军,在荆州人的刻意默许下,他们的进度飞快,很快他们就大概掌握了半个荆州。
为什么说是半个呢?
那是因为扬州刺史和蜀州刺史见到情况不对,立刻发兵荆州,欲要将荆州瓜分。
但是早有准备的萧道云沉着应对。
他派出了主帅和他的大军迎战扬州军。
派出了周牧云,周四的特别火枪队迎战蜀州军。
战斗具体过程不谈。
反正经过四五日的血战,胜负已分。
萧道云略胜一筹。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猜想。
扬州军,确实在演戏。
他们派出的其实是一群老兵带领的新兵、临时征召的民夫等乌合之众。
而现在,是扬州的主力军。
战斗人员不一样了,战斗力也上来了。
他们与周飞鸿的部队血战几日,但由于装备的差距,主帅的高低,意志的软硬,最后败下阵来。
击败扬州军的攻势后,周飞鸿趁热打铁,发起了凌厉的反冲锋,意图将他们赶回扬州。
只可惜,这次失败的人是周飞鸿。
扬州军的主帅不是蠢蛋,他的军队也不全是脓包。
他们后撤到一处隘口附近,就地与周飞鸿的部队拼杀,然后拖到了他们的援军抵达。
周飞鸿见势不妙,当即撤退。
而扬州军也没有追击,因为他们也已经筋疲力尽了。
周牧云的部队人数处于劣势。所以他不敢轻举妄动,而是选择了稳扎稳打的策略,意图徐徐图之。
总体来说,进展缓慢但势均力敌。
“所以,这是岳父亲眼见到的?”
萧道云眯缝着眼,语气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