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宋朝的将领们面露苦涩。

谁都知道王莽这样的行为堪称难评,都知道王莽这样的行为对战局和将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他们作为大宋的将领,在这方面还不如新朝时候的严尤和陈茂!

这岂非更大的笑话?

有无数的先例在前,甚至是大宋自己的例子,但是朝廷依旧如此,官家也依旧如此。

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分明是将在千里之外,一言一行皆谨遵君命。

他们不仅要受到军权的限制,不能随便行军和作战;甚至,在行军和作战的时候,还要听从依照朝中给出的阵图布阵作战!

朝中,给出的,阵图!

——若是前面数个王朝的名将们听到,恐怕都会愕然不已,难以置信吧。

是啊,谁能相信,朝廷远在千里之外,根本不在前线也不能实时了解前线的各种变动,可是他们却要对前线将领进行指挥,布置阵图,要求如何作战。

并非朝中不能给以前线军队指挥,但是这种指挥通常都是一种战略上的、大方向上的指挥,譬如要求要攻下某些地方,或者要求俘获某些人等等。

谁能像是如今的朝廷一样,将作战细节都要指挥了去?

若是当年卫霍二人受到这样的指挥,那他们最终能否成就伟业恐怕就难说了;若当年李靖等被朝廷如此严密地要求,他们又能否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

不少宋朝的将领总会这样想。

他们当然不是觉得自己能够比肩卫霍等名将,但是,对于朝廷这样严密的管控和指挥,却总是难以平复。

但他们也只能通过想象,来缓解自己的心绪了。

毕竟,武人地位无人不知,如何能够、如何敢于光明正大地说出来这些话呢?这些,与太祖太宗背道而驰的话?

【而王邑和王寻这一来,便打下了一场名垂千古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昆阳之战。】

【除了标志着王莽的进一步败亡之外,昆阳之战还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刘秀的崛起,二是“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强”,并最终因此获胜的着名案例。】

韩信了然地点头。

从前面王莽派出的大军的基本情况,绿林军和舂陵兵大体的分布情况,再加上“昆阳”这个地点,以及对于此次战役的总体评价“以弱胜强”“后发制强”,他的心中对于具体的战争经过便有了个大概。

昆阳,这个地点多半不是起义军主动选择,而是王邑和王寻两人的决定;

而以少胜多更不必说,王寻和王邑再如何也是带了四十余万人,而起义军假使有十余万人,其主力也在宛城,剩余的兵力还要分散在各个攻克的城池之中。

以他的判断,昆阳城内的起义军大约不过一万人。

这一战并不容易,但是也不是特别困难。

【我们首先来总结一下双方的情况。】

【王莽一方,虽然难以证明全部都是精兵,但是人数确实是达到了四十万;统兵将领则为王寻和王邑,以及后来会合的、低一级的严尤和陈望等人。他们携带粮草,其后还有辎重在不断运输中。】

【起义军一方,刘演正带着主力包围宛城,进入了最后阶段,但也因此宛城的主力不可能随意调动;王凤、王常、刘秀等人带着剩余的兵力攻下了周边的城池,并分散驻守。】

【此时,占据主动权的一方是王寻和王邑。】

【他们带着号称百万的四十余万大军来势汹汹,打算迅速剿灭起义军,而王邑则把第一个作战目标放在了昆阳这座城池。】

【事实上,王莽军内部对此并不是全然赞同的——作为有过不少作战经验的严尤就表示了反对,他认为昆阳并不应该成为大军的第一个也是全力作战的目标,他们应当直扑宛城,击败那些包围宛城的起义军。】

【只要能够解宛城之围,击溃起义军的主力,那么昆阳乃至其他的城池的问题,都将自动解决,完全可以做到不攻自破。】

【毕竟昆阳只是一座小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战略地位,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地理位置,其中的起义军也不是什么核心队伍,况且这座城池本身还比较坚固。】

【但是王邑对此不以为然,他坚持要以昆阳为目标,声称要以攻破昆阳来作为威慑,显示一下大军的力量,鼓舞一下军心——否则,简直是自己灭自己的威风。】

【因此,王邑派遣军队向昆阳集结。】

李世民摇头。

王莽最终败的那么快,除了他确实不得人心不招天下待见之外,他的一系列选人用人眼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看看他这次选出来的大军统帅吧!

首先是作为大司空的王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他在军事上的无知和傲慢——明明可以直接进攻真正的重镇、被包围的宛城,也是此次出征的核心目标,却偏偏要先去进攻昆阳,理由还是要展现力量,抖抖威风……

这是什么作战理念?哪个将领统帅在选定作战目标的时候,会以这些为依据?

在征战之中,不是没有需要展现自身武力、用战果来威慑他人的时候,但是那也绝不是因为主帅觉得需要展露力量、不能“灭自己威风”,而是真的可以通过展示来获得其他好处的——比如让敌人主动后退撤离城池,比如让他们不敢再轻易犯边等等。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客观情况,将领在选定一个用以威慑的目标时,也不会选择一个普通的小城,选择一个并非关键战略地位的城池。

只要有脑子的将领,就一定会选择一个重要的、对敌军有着关键意义的城池!

像是昆阳这样,即使获胜了,又能有多少威慑效果?

要说威慑,还是严尤说的那样,一举攻破宛城外的起义军,这样的威慑才是真的有效。

王邑一定要选择昆阳,是无知;丝毫不理会严尤的建议,更是傲慢。

话说,西汉的大司空原名应当是御史大夫来着吧?

御史大夫,主要职责应当是监察百官,不管怎么看都和军事作战没有关系。王莽怎么想的,要把这样的官员作为数十万大军的主帅?

以及王寻,这个大司徒——丞相,虽然丞相的职权的涉及面要广上不少,但是同样不涉及指挥作战吧?且王寻本人的经历之中,也没有亲临前线这一历程。

所以王莽是怎么想的?他到底是怎么挑人用人的?

以及,当时真正和军中有关系的大司徒是谁来着?

【王莽大军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王凤和刘秀等人当然也了解到了他们的最新动向——他们向昆阳这边来了。】

【因此,昆阳的守军开始整备,周边的散落的军队也纷纷进入昆阳,加上刘秀率领的在外的三千骑兵,最终昆阳内部的守军数量达到了一万人左右。】

【一万对四十万,这样的人数差距简直可怖——这都不是数倍、十倍,而是四十倍。虽然目前看来,王邑好像只派了十万人来进攻昆阳,但即使如此,敌军的兵力也是己方的十倍。】

【如此悬殊的差距,导致不少将领对能否守住昆阳的信心非常不足,对于是否要坚持守在昆阳也心存疑虑,普通的士卒更是忧心忡忡,他们想要回到自己的地盘,与妻儿团聚,保存力量。】

【见状,作为认为此时应当坚守昆阳的刘秀出言劝阻:“如果昆阳失守,那么不出一日,周边各部也必将被歼灭,难以保全,再无再起之日。”】

【如今刘演率主力攻打宛城,根本腾不出手来救援昆阳以及其他城池,如果我们不守住昆阳,而是四处分散,那么昆阳必然失守,而分开的各部也必然没有什么好结局,连最后的财物也不可能留下。】

【但是若是我们能够齐心协力,存亡与共,集中力量坚持守住昆阳,那么说不定还能有获胜的机会;而若是能够守住昆阳,那主动权反而就落到了我们的手中。】

【到那时,建立功业也未可知。】

【由于绿林和舂陵双方的矛盾,刘秀的建议并没有立刻被采纳,昆阳城中依旧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没过一会儿,王寻王邑派遣而来的大军就已经能够看到影子,即将抵达城北,绵延百里,不见末尾。】

【此时,情况紧急之下,王凤等人选择采纳刘秀的建议,并就此商议应对之法。】

【最终,王凤和王常两人率军坚守昆阳,而刘秀带着十余骑即刻从南门出城,去周边地区调集援军,到时回来支援守军。】

“十万!”有人惊呼,他们已经全情带入了起义军,虽然这时候的起义军已经又拥立了新的皇帝,虽然他们也没有什么上战场的经历。

全情代入之后,对于起义军的每个遭遇,都牵动着他们的心神。

此次王寻王邑带兵来袭同样如此。

虽然他们也搞不懂什么战术之类,但是人数他们还是能够看明白的——城内的起义军最多也就是一万人而已,可那些来进攻的敌军最少都有十万人!十万人啊!

这是多么可怕的数量?

十万人,即使是用人海战术,都能将昆阳城踏平吧?起义军该怎么办才能找到生路?

一万人就已经不算很少,但是十万人,这样的差距,除了天真不知事的幼童外,任何一个人都感到绝望——这是能够通过团结一致打败的敌人吗?

“还有机会!还有机会!”有人喊道,“他们是守城又不是攻城,还有城墙,只要能够守住,只要能够坚持住——”那就有机会了!

虽然看起来机会也不是很大……

但这也足以让人心短暂地振奋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百姓从这四十万变百万中得到了一些灵感:难道当时那xx的军队也是这样虚张声势的,他们实际上的兵力压根没有那么多?

【在刘秀带人紧急出城后,王邑和王寻派兵包围了昆阳城。】

【新军的作战风格也充分体现了王邑这个统帅的个人意志:一定要展现出我大军的强大力量,威风凛凛!】

【因此,他们先是将昆阳包围了十层以上,又设立了百余座军营,将旗帜插得漫山遍野,锣鼓声一刻不停,声传十里。】

【而攻城的方式也是大开大合,一边在地面上直接向城墙发起冲杀,用冲车和棚车顶在最前;又调集了军中的所有弩箭向昆阳城发射;一边又从地下挖掘地道,尝试挖到城墙下避过城头的攻击,甚至直接挖垮或者挖过城墙。】

【但是起义军此时的作战意志也很坚定,毕竟大家真的投了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加之不少人对于新朝是真的心中埋藏着深深的恨意,因此一时半刻,即使攻势猛烈,新军也还是没能拿下昆阳城。】

【可好景不长,昆阳城到底是一座小城,城中的粮草不多,守军也不多——人数上的巨大差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弥补的,身陷重围的恐惧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克服的。】

【新军可以轮番进攻,交替休息,但是守城的起义军由于人数太少,根本做不到这些。】

【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凤等人有些顶不住了,他们甚至一度想要干脆投降算了。】

【但是这个请求被王寻和王邑拒绝了——昆阳顶不住了,那我们为什么要接受你们的投降?你们投降了,我们的功业怎么算?我们的战果怎么算?只有攻破昆阳,将这些逆贼尽数斩杀,才能向天下昭示一下大军的力量!】

【因而,新军并不接受投降,攻势还更猛烈了起来。】

【可这对于起义军而言,某种意义上也并非坏事。他们已经动摇的坚守之心,已经涣散的作战意志,在这样的毫无退路之下重新凝聚了起来,变得比以往更加坚定,真的再度守住了昆阳。】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定地走一条看起来非常艰难的没有希望的路的,即使是这些起义军,他们大多也都是常人,包括主将王凤等——在动摇的时候,他们都需要来自外界的一点点推动。】

【上一次推动他们的是己方的刘秀,但这一次,敌军却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