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皇子,陛下始终有顾虑。
据朱北辰调查,周家竟然在十年前就没人了。
当时五王之乱后,朝政一片混乱,他所有心思都在朝政上,对此事一无所知。
朱北辰汇报:“这些推波助澜推举大皇子的人,或多或少都和大长公主有关系。大皇子身边的典史,就是大长公主的人。”
“还有,大皇子的婚事,也是大长公主促成的,大皇子没有母族相护,所以他和大长公主私下里走得很近。”
刘仁修皱眉,当母后和他说长子的婚事时,他并没有反对。
长子以后就是一个闲散王爷,娶他自己喜欢的崔家女没什么不可。
没想到竟然这么多事都有大长公主的身影,那大长公主对长子就太好了些。
问题是,姑母对侄子太好了,倾尽所有笼络这么多人,她想要什么?
还是因为老大长得像魏王,所以她才格外偏袒吗?
还是说,她的心里一直想着魏王?
当初五王之乱,大长公主并不干净,只是当时死的人太多了,她又亲自毒杀生母,以表忠心。因此,母后饶恕了她。
……
他道:“皇姐在他小时候就待他极好,他们亲近也无可厚非。只是她竟然插手立储大事,就僭越了。”
能狠心弑母之人,他从没有信过。
这天,朝堂上,当有人再次提出要立大皇子为储君时,陛下什么都没说,却在散朝时突然震怒,怒斥大长公主买卖官职。
罚其闭门思过,封地减半。
这几天最活跃的几个官吏因为各种缘由,革职查办,情节严重者,杀无赦。
一时间,朝堂再度紧张起来,一些想要站队大皇子的人,纷纷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再不敢这个时候冒头了。
大长公主如何气愤自不必说,但皇上虽然大发雷霆,却并没有处置大皇子,朝堂上还是一如既往地父子相欢。
长子像魏王,也说明不了什么,毕竟魏王长得更像先皇一些。所以大皇子或多或少也有些先皇的影子。
孙子像爷爷,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如果是立储,大皇子不行。
先不说出身,单就长子身后的大长公主府,驸马府,还有一些老牌氏族的支持,这些人并不是因为他能力出众才支持他的。
他们大都是因为大长公主的周旋,也有的是觉得这个长子性格温厚,更好拿捏罢了。
而且,苍梧通过小丫头的一系列改革,终于让他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帝王,不但要控权有方,还要知人善任,关注民生,以民为本。
如果长子继位,这几个方面他都很难做到,他不是个聪明的,他的魄力也不够,他身后支持他的那一群人,首先容不下的就是小丫头改革的田亩税制度。
所以,对于立储立长的呼声,刘仁修根本不予考虑。
此时宋锦绣的长公主府隔壁,田杏花一脸铁青,看着继母和几个不省心的弟弟们。
他们是跟在张子涵回京的车队后面,偷偷摸摸跟着一起来的,所以一路上虽然风餐露宿,但也算是顺利。
当初在仑山县大路上,看到风光无两的状元公女婿,又听说田杏花没有死,不知道是真是假。
聪明的田二牛提议,进京去看看,要是大姐没死,他就找状元公姐夫谋份差事。
要是大姐真的死了,那他们就远走高飞,躲得远远的,要不外甥女那天想起他们来,为母报仇,他们还能有活路?
于是四个人一商量,就跟来了。
到了京城,他们不敢直接进公主府打听,万一这是外甥女设的一个陷阱,让他们自己上京请罪,他们这一问,不是自投罗网?
娘几个就这么每天守在大长公主府门口,终于看到了出门的田杏花。
田杏花一品诰命出行,高马驾车,一身华服堆金砌银,丫鬟仆妇围绕,黑骑侍卫相随。
四个人看得目瞪口呆。
直到田杏花的马车走远了,刘氏等人这才反应过来,
“我嘞个乖乖,你们大姐果然没死,不但没死,还有了如此的泼天富贵。大牛,二牛,三牛,咱们终于熬出头了,以后咱就跟着你们大姐,她吃肉,娘喝汤,求也得求她收留咱们。”
田大牛憨憨一笑,“娘,大姐有肉吃,能让你喝汤吗?最起码咱们都能啃上肉骨头。”
田二牛眼睛晶晶亮,“娘,大姐身边那几个丫鬟,能不能给我做媳妇?我可是听说了,这大户人家的丫鬟,主子让干啥就得干啥的。”
刘氏自认为年纪老了懂得多,她道:“嘁,你个没出息的,就你们大姐这派头,那丫鬟都是做通房的,娶媳妇,就得是官家女。”
田二牛眼睛瞪的像铜铃,“真的?那我要仨通房。大姐身边那仨丫头,我都看上了。”
说完,他又觉得不好意思,连忙对大哥和三弟道:“大哥,三弟,你俩也别和我争,你们想想,大姐家里肯定不止这几个丫鬟,到时候你们再挑就是了。”
田大牛听他这么说,不由脸一红,“俺不要通房,俺就要个媳妇就中了。”
田二牛不屑地道:“大哥你真是个憨。娘们哪有嫌多的?爹不还娶了俩吗?”
田三牛犹豫着问:“娘,大姐会认咱吗?以前她就是不要娘家的,几年不回家一次,回娘家还是被休,还被娘逼着嫁人了。她要是恨咱们,把咱们打一顿咋办?”
众人顿时大眼瞪小眼,忐忑不安起来。
好一会,刘氏猛地一拍大腿,“她恨我干啥?她感激我还来不及呢!”
三个儿子一起看向她。刘氏眼珠子一转,大声道:“要不是我逼着她嫁人,她能嫁给状元公?”
田三牛抠抠耳朵,问道:“可是这个姐夫一看就没有那个大姐夫好看。”
“呸,好看能当饭吃?不管怎么说,状元公就是有出息。走,咱这就坐公主府门口,等你们大姐回来。”
对于公主府时不时接待这些仑山县来的亲戚,门房早就波澜不惊了。
长公主府大门口自然不会让他们坐着挡路,他们礼貌地把人让进门房,奉上茶水,有人早就把消息报给了常姑姑。
常姑姑又告知了张母。
张母一听是儿媳妇的继母兄弟,也不敢怠慢,连忙把人请去了隔壁。
自从宋锦绣去了南疆,她就搬到了隔壁住了,因为儿子说有了公爹的消息了,可能他们不日就要进京,所以他们不能住在公主府给锦绣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