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抚幼堂
接风宴隔日,廖华裳就在威州城北城门外设了四个施粥棚。
并在各施粥棚旁边安放了一张案几,上面有笔墨纸砚。
廖华裳将冯胜从侯庆那里叫了回来,负责维护现场秩序。
一脸横肉的冯胜嘴里叼着根枯草,往那儿一坐,脚踩在旁边凳子上,斜着眼睛看着棚外端着碗的灾民百姓。
他的那群山匪弟兄抡着勺子在那分发粥饭。
明明行的是善举,却像一群拦路打劫的剥皮客,下一刻就要去抢灾民手里的粥饭碗。
整个现场秩序井然,无一人敢大声喧哗。
司农司田少卿笑得脸都抽搐了,整个人都在簌簌发抖。
旁边知事一遍遍地喊着,“诸位乡邻,靖国夫人奉皇命开办牧场,现招募人手。有意者,可在此登记名录。”
喊了半天,无一人上前。
都在战战兢兢等着放粥。
冯胜冷着脸看了一会,抽出嘴里的枯草,凌空指了指队伍中的一个壮汉,“喂,你!”
那壮汉左右看看。
冯胜暴喝一声,“看什么看?!说得就是你!过来!”
一个山匪头目,脸一沉,还是很能唬人的。
那壮汉吓得缩着脖子,捏着一只破碗,慢吞吞走过来,结结巴巴道:“大,大大爷,唤小人何事?”
冯胜拿草点了点案几,“你去。”
那壮汉一怔,“啊?”
“啊什么啊?快点!”
那壮汉可怜兮兮道:“这,小人上有老,下有小……”
冯胜脸一沉,“上有老下有小才给你机会,让你找个活计赚点嚼用。瞧你生得皮糙肉厚、膘肥体壮的,咋滴,想吃白食啊?”
他慢慢站起来,瞪着眼睛用力一撸袖子,“嗯?!”
身后的山匪一个个放下勺子,紧紧腰带跃跃欲试。
那壮汉吓得一激灵,侧着身子慢慢蹭到案几前,在那张录用文书上摁了手印。
至于是啥文书,司农司知事不给看,那人也不知道。
一张文书签完,后面灾民队伍中的壮汉瞬间少了一多半。
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妇孺。
也有衣衫褴褛、一脸菜色的中年男子上前询问。
田少卿慢慢跟他们解释,“凡家中主要劳力身患疾病、或有残疾的,也可以应招。”
“你们的家人,靖国夫人专设了抚幼堂。五岁以下孩童免费供给食宿,五岁以上可根据个人意愿,或读书或习武。”
“满十岁之后,需入廖氏商铺做伙计或学徒,做满十年方可恢复自由身。”
还有这等好事?!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上前问道:“大人,那,小人能不能应招?”
田少卿上下打量一眼:这也实在太老了。
进了牧场能干啥?
冯胜突然插嘴说道:“年愈七十者,可去荣养堂。但是家中后辈,必须入牧场或抚幼堂做事。”
去抚幼堂,不止能吃饱穿暖,以后还能读书习武。
这可是多少百姓,连做梦都不敢梦的好事!
那老头激动的口水都喷到了胡子上,“多谢靖国夫人,靖国夫人可真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活菩萨!”
他回头招呼幼孙,“狗儿,快,快来。”
老头儿眼眶泛泪,“我那儿子,去年被北齐兵给绑了去,运粮草,没了……”
他擦了擦泪,“儿媳妇改了嫁,走了。我们家,就剩了这么一根独苗苗。”
有人怂恿他将孙儿送去济善堂。
可他不愿。
济善堂里都是孤儿。
他害怕,他的孙儿去了那里,会被别的孤儿欺负。
他的孙儿就算没了爹娘,也还有他呢。
只要他还活一天,宁愿带着孙儿讨饭,也不会将孙儿送去那等地方。
靖国夫人是个大善人,整个北关谁人不知?
她开设的抚幼堂,一定会对孩子们好。
更何况,到了抚幼堂,以后还能读书或习武。
长大了还可以直接去廖氏商铺做事。
要是做得好,能长长久久留在商铺,比在哪儿都好。
就算不被留在廖氏,能认得几个字,或会些拳脚,总能找到一份合意的营生。
廖夫人这是给穷苦百姓家的孩子,铺了一条顺顺畅畅的康庄大道!
这话一传开,整个粥棚瞬间沸腾了。
来领粥的老头妇人带着家中幼子,全都挤到了书案前。
年轻点的、能干得动活的,就由司农司知事统计名册。
孩子记入抚幼堂。
年长身体康健的男子和妇人,有想找活计的,可以去牧场,也可以去抚幼堂或荣养堂做事。
差不多一个时辰,挤在案几前的百姓才慢慢散开。
冯胜看看差不多,朝手下兄弟一摆手,“放粥。”
所有百姓都自觉排好队,无人大声喧哗,更无人闹事。
每年施粥,前来领粥的灾民,不乏好吃懒做之辈。
就像之前悄悄从灾民队伍中退走的那些壮汉一样。
他们离开北城门粥棚,又去了别的城门所设粥棚。
混在灾民队伍中,每日也能混个肚儿圆。
有他们在,那些老弱妇孺,很多都挤不到前边,更领不到一碗粥。
在得知北城门廖氏所设粥棚情况之后,越来越多的灾民都去了北城门。
冯胜也不拿刀,只叉着腰、嘴里叼着根草,晃晃悠悠在排队的灾民旁边转悠一圈。
不时从队伍里揪出一个人,推搡到一旁。
那一身经年积累的匪气,往那儿一站,什么都不用做,都能吓得人胆寒。
廖华裳坐在不远处的马车里,将车帘挑起一条缝,看着冯胜将一名头上没有数值的男子,从队伍里揪出来。
推到一边时,还照那人的屁股用力踹了一脚。
她朝旁边看了一眼。
侍立一侧的郑全连忙上前一步。
廖华裳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后,郑全就朝冯胜走了过去。
马车刚刚停在一处拐角,冯胜已经踮着脚尖,疾步走了过来。
不管廖华裳在马车里看不看得见,冯胜迅速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卑谦地躬着腰,谄媚无比地唤道:“家主找小人,有何吩咐?”
廖华裳看着他堂堂七尺壮汉,偏要夹着嗓子,做出那宫中太监的做派,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冯胜。”
冯胜又往下弯了弯腰,“小人在。”
廖华裳问道:“你挑出来的那些人,有什么问题?”
冯胜连忙回道:“回家主,那几个人,虽然人看着面黄肌瘦,但筋骨结实有型,一看就是练家子。”
“这些人,不是敌国的细作,就是故意来捣乱的。”
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
廖华裳赞许点头,“不错。这几个人,交给你了。务必从他们嘴中,问出点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