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炎炎烈日高悬天空,热浪滚滚袭来。
伯克胡里率领着他那气势磅礴的大军,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行军,终于抵达了阿克苏城外。
这支军队犹如汹涌澎湃的洪流,携带着无尽的威势和野心。
在英国教官的精确指挥下,炮营迅速展开部署。一门门黑洞洞的火炮昂首挺立,宛如狰狞巨兽,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震耳欲聋的炮声骤然响起,炮弹如雨点般砸向阿克苏城。
刹那间,火光冲天,烟尘弥漫,整个城市仿佛陷入了一片末日景象之中。
与此同时,安集延骑兵纷纷翻身下马,他们手持锋利的武器,以猛虎下山之势朝着阿克苏城发起了冲锋。
这些剽悍的战士们毫不畏惧地冲向壕沟,用手中的工具奋力填充,试图突破这道防线。
而面对前方密集的鹿砦,他们则毫不犹豫地挥刀猛砍,将其一一破坏。
城内的守军奋起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枪炮声、喊杀声响彻云霄,鲜血染红了大地。
整整六个小时过去了,战斗依旧激烈异常,但维军的外围阵地最终还是难以抵挡敌人强大的攻势,逐渐被摧毁殆尽。
然而,阿克苏城并没有就此屈服。内城由名将阿布都尔亲自坐镇防守,这里的城墙高耸入云,坚不可摧。
阿布都尔精心布置的防御工事让安集延人的进攻屡屡受挫,尽管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强攻,却始终无法攻破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大地。就在这时,马明的主力部队如同神兵天降一般赶到了战场。
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兵力和装备,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这场大战瞬间演变成了二打一的局面,形势对于守城一方来说越发严峻起来。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了满目疮痍的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安集延人便迫不及待地再次向内城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一时间,战火重燃,喊杀声再次响彻天际……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际,只见马明身先士卒地率领着他那支训练有素且士气高昂的部队如猛虎下山般从侧翼猛然冲杀而出。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原本信心满满的维军瞬间乱了阵脚,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会遭遇这样一支生力军的冲击,一时间惊慌失措,纷纷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四处逃窜。
而伯克胡里眼见局势大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乘胜追击的绝佳机会。
他当机立断,指挥着自己的军队连续发起一轮又一轮猛烈的进攻,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在当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成功攻克了阿克苏这座重要的城池。
与此同时,艾克木汗条勒见大势已去,只得带领残部仓皇出逃,一路向着俄国方向狂奔而去。
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他此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势力和利用价值,刚一进入俄国境内就被冷酷无情的沙皇下令关押了起来,从此过上了暗无天日的囚徒生活。
这边厢,伯克胡里对于此次战役能够大获全胜可谓欣喜若狂。
他深知,如果不是马明及其所率部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给予敌军以致命一击,这场胜利恐怕很难如此轻松地到手。
因此,为了表达对马明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其卓越战功的肯定与嘉奖,伯克胡里毫不犹豫地力排众议,将马明提拔为新一任的阿奇木,并委以重任,让他全面接管库尔勒地区的防务工作。
自此以后,马明所率领的军队便长期驻守在如今的焉耆、库尔勒等战略要地。
9月2日,正值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革命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对阿古柏的余孽展开最后的清算。
左宗棠,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深知战机稍纵即逝,于是他果断下令,利用秋令的干燥气候,便于行军和作战的条件,立即檄饬各路军队克日进兵,展开全面的军事行动。
左宗棠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各个部队,他要求各军务必紧密配合,节节扫荡,不容敌人有丝毫喘息之机。
他深知,只有彻底肃清阿古柏的残余势力,才能确保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做出贡献。
各路军队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
自从阿古柏死后,其旗下的叛逆势力陷入了混乱和溃散的状态。
在这些残余的势力中,伯克胡里和马明两股势力最为庞大,他们的作战风格迥异,给革命军的清剿工作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伯克胡里擅长守城阵地战,他的部队在城市攻坚战中表现出较强的防御能力,依托坚固的城池和复杂的防御工事,给革命军带来了不少麻烦。
而马明则不同,他擅长流窜游击作战,其部队行动迅速,善于利用地形进行伏击和骚扰,使得革命军难以捕捉其踪迹。
左宗棠对这两股势力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马明虽然凶猛有余,但狡猾不足,其部队虽然目前藏匿于开都河西岸,一旦革命军进逼,马明很可能会选择避其锋芒,采取逃窜的策略。
左宗棠进一步判断,由于北路有陈玉龙、穆生华等将领的严密防守,马明不可能再向北逃窜,他必然会向西逃往库车、阿克苏一带,与伯克胡里的部队汇合。
因此,左宗棠下令加意侦探马明的动向,并部署防剿措施,要求各部官兵毋稍疏忽,务必严密监控马明的行踪,同时做好应对其流窜作战的准备。
他强调,只有在掌握了马明的确切动向之后,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围剿,确保新疆地区的稳定。
刘锦堂在左宗棠的精心部署下,心中稍感安心,于是亲自率领着精锐的第七十一师,鼓噪而行,向西挺进。
他们的目标是清除阿古柏余孽,统一新疆地区。
在刘锦堂的指挥下,黄万鹏率领着旌善骑兵团,董福祥则带领着甘军独立团,兵分两路作为先行前锋,从托克逊急速驰骋,直奔曲惠安营。
左路由黄万鹏率领的旌善马队担当,他们沿着苏巴什、桑树园子、库米什、榆树沟、乌什塔拉的大道前进。
这条路线地形复杂,需要骑兵的灵活性和速度。
黄万鹏的部队在行进过程中,不断侦查前方情况,确保路线安全,同时也要防范可能出现的敌军伏击。
右路由董福祥率领的甘军独立团担当,他们选择了伊拉湖的小道前进。
这条路线虽然隐蔽,但路况较差,因此董福祥的部队在行进的同时,还要负责沿途搬运柴草,开挖泉井,为后续主力部队的跟进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们按程预备,确保后勤补给线畅通无阻,以便主力部队能够顺利推进。
两路部队在刘锦堂的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钳形攻势。
不仅要应对可能出现的敌军抵抗,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确保能够在新疆的广袤土地上迅速推进,完成清剿阿古柏余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