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场混战中,其余的叛军大将眼见战局逆转,纷纷策马扬鞭,寻找逃生的出路,只有叛军大将王元林如同钉在战场上的一颗铁钉,坚定不移。
他的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手中的马刀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伴随着呼啸的风声。
他横冲直撞,所带领的一彪人马亦是被他的勇气所感染,气焰熏天,仿佛要将革命军的阵线撕开一道口子。
革命军中的猛将黄虎臣,眼中冒着怒火,他看着王元林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紧握着长矛,肌肉线条在战袍下绷紧,随即翻身上马,马蹄声如雷鸣般在战场上回荡。
他瞄准了王元林的位置,发起了猛烈的冲锋,如同一条脱缰的野马,直取王元林。
两军即将相遇的瞬间,战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黄虎臣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发出一声长嘶,他挺矛猛刺,长矛如同闪电一般,直奔王元林的胸膛。
王元林虽然勇猛,但面对黄虎臣的突然袭击,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长矛逼近。
矛尖刺入肉体,王元林的喉咙被长矛刺穿,鲜血瞬间染红了战袍,他的身体在马背上摇晃了几下,最终无力地栽倒在地,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叛军见主将阵亡,如同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士气瞬间崩溃。
剩下的人马四处奔逃,有的丢盔弃甲,有的哭喊着同伴的名字,战场上弥漫着恐慌和绝望的气息。
革命军在辽阔的戈壁滩上艰难行军,他们背负着沉重的粮草,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马明这位曾经的叛军首领,此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他惊魂未定,只顾着策马狂奔,全然没有了拒战的勇气。
湘军少帅刘锦棠,年轻有为,英勇果敢,他率领着精锐的湘军,紧追不舍,一路追击到了阿克苏城的门口。
阿克苏的居民们早已紧闭城门,拒绝那些如同丧家之犬的马匪残兵入城,而对于革命军的到来,他们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欢迎。
城门之外,家家户户端出了箪食壶浆,美酒佳肴,迎接清军的到来。
迎宾队伍排出了城外好几里,彩旗飘飘,鼓乐喧天,刘锦棠见此情景,心中大悦。
他深知,剿抚并用的政策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结出了善果,这样的良民应当得到安抚和关怀。
为了更好地处理南疆各地的善后事宜,刘锦棠立即下令设立了善后抚缉局,专门负责办理相关事务。
城内的民众们不仅热情欢迎革命军,还踊跃提供敌军的动向情报。
他们告诉刘锦棠,安集延的残部已经逃往叶尔羌,这一消息对于清军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刘锦棠立即召集将领,商议对策。他决定乘胜追击,不给叛军以喘息之机。
同时,他也下令加强对阿克苏城的防御,确保后方稳定,以免叛军反扑。
马明军的余部在阿克苏战役后,慌忙逃往了乌什。
刘锦棠在分析了形势后,决定暂时放弃追击安集延的残部,集中力量追击马明。
他深知,马明是叛军中的重要人物,若能将其剿灭,将对整个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刘锦棠迅速下达命令,令黄万鹏带领旌善骑兵倍道兼行,沿着雪山狂飙疾进,直捣乌什。
旌善骑兵是湘军中的精锐力量,以速度快、战斗力强着称。
他们在黄万鹏的带领下,不畏艰险,翻山越岭,如同狂飙一般,奔袭千余里,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乌什,截断马明军的退路。
同时,刘锦棠还命令谭慎典率领两个马队的营,从侧翼进行迂回进袭。
这样的战术布局,既可以形成对马明军的夹击之势,又可以防止敌人逃窜。
谭慎典的马队同样训练有素,他们将从翼侧悄然接近,打马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10 月 26 日这一天,阳光洒落在乌什城东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
黄万鹏率领着部队,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冲向敌人。
他们在城东遭遇了一小批负隅顽抗的敌人,然而这些敌人怎能抵挡得住革命军强大的攻势?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黄万鹏成功地击溃了敌人的阻击。
胜利的喜悦并没有让黄万鹏停下脚步,他毫不犹豫地继续率军追击,一直追到了距离乌什城西九十里的阿他伯什。
这里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放眼望去,除了漫天飞扬的黄沙和零星点缀的怪石之外,根本看不到任何叛军的踪迹。
原来,狡猾的马明早已通过一条隐秘的小道逃往了喀什噶尔。
至此,革命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路向西疾驰上千公里,南征北战,奋勇杀敌。南疆东部的四座重要城池——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和乌什,都被革命军顺利攻克。这场胜利可谓来之不易,革命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然而,由于连续不断的追击作战,革命军的队形已经变得散乱不堪。此时,河南嵩武军仍在从喀喇沙尔前往库车的路途之中艰难前行,而先锋队的余虎恩则带领着六十九师迅速抵达了巴尔楚克。尽管如此,眼前的局势已然明朗,革命军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这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和阗缠回头领尼牙斯见革命军势如破竹,深知大势所趋,毅然决定倒戈相向,主动向革命军请降。不仅如此,他还积极组织兵力,对叶尔羌展开围攻,给叛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喀什噶尔城内也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当伯克胡里亲自率领援兵出城增援叶尔羌时,当初投降阿古柏并留守喀什汉城的清军守备何步云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倒戈。
他率领着数百名汉族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喀什噶尔汉城,一举活捉了胡里全家三十七口人,并成功抢占了这座城市。
喀什回城的主将阿里达什,此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手中兵力单薄,难以与敌军正面抗衡,无奈之下,只能依靠坚固的城墙据守回城,以求自保。
同时,他深知局势紧迫,刻不容缓,于是当机立断派出使者,快马加鞭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给胡里王。
胡里王接到消息后,心中大惊。
他意识到仅凭自己现有的力量恐怕难以应对这场危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邀请实力强劲的马明一同前来增援。
而另一边,镇守此地的何步云见形势危急,不得不采取行动。
他迅速派遣手下亲信之人日夜兼程赶往阿克苏,向革命军紧急求援。
因为他明白,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支援,后果不堪设想。
远在后方指挥作战的刘锦堂在得知前方战况后,果断做出决策。
‘‘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战机,一举击溃敌军。’’
于是,他迅速调遣兵马,分兵三路,浩浩荡荡地向着喀什噶尔进发。
其中,前锋部队由勇猛善战的余虎恩率领六十九师骑兵团担任。
他们如同一股疾风骤雨般从巴尔楚克疾驰而出,目标直指喀什噶尔。
一路上,余虎恩不断激励着麾下的将士们:“诸位兄弟,如今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奋勇杀敌,成功拿下喀什噶尔,元首必定会重重赏赐!到那时,喀什城中堆积如山的黄金任我们取用,还有那无数美丽动人的西域俏女子也都将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
这番话语犹如一把烈火,瞬间点燃了湘军将士们内心深处的斗志。
与此同时,另一路军队则由黄万鹏统领旌善骑兵负责。
他们沿着乌什方向前进,并取道布鲁特边境,旨在拦截企图出逃境外的白彦虎及其残部,彻底断绝敌人的退路。
最后一路大军,则由刘锦堂亲自督军,带领本部马步各营直接杀向叶尔羌和英吉沙尔。
尽管当时正值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但全体将士毫无畏惧之意。
在漫长而艰苦的行军途中,余虎恩身先士卒,始终冲在队伍最前列。
他以身作则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使得每一名革命军将士都咬紧牙关,奋力前行。
就这样,经过连续三日三夜不停歇的急速行军,这支英勇无畏的军队终于抵达了喀什城东的牌素特。
此刻,他们虽然疲惫不堪,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誓要攻克喀什噶尔,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