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的科技学院内,姚媚儿这位对科学充满狂热的研究者,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她最新发明的机器。
这台机器的设计简洁而巧妙,它的核心功能是将信息转化为可以通过电信号传输的二进制代码。
机器的主体是一个坚固的机箱,通过一系列精密的齿轮和机械装置,连接到一个由电力驱动的绘图装置上。
这支特殊的笔能够不断地吸取墨汁,根据按键时间的长短,画出长短不一的横线,从而形成五位的二进制数字——短横代表“0”,长横代表“1”。
为了将汉字信息编码,姚媚儿与一群研究汉字的学者合作,利用《说文解字》和现代汉字研究,整理出了一套常用的几百个汉字。
他们将这些汉字根据偏旁部首进行分类,并设计了一套编码系统,其中每组三位的二进制数可以代表一个特定的汉字。
为了便于查阅,还专门编制了一本词典,以便将二进制代码转换回汉字。
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姚媚儿将测试这台机器的可行性。
她早已与城外十里处的分院约定好了传输内容,准备进行一次远程的信息传递实验。
在场的助手们紧张而兴奋,他们知道,如果这次实验成功,将标志着中国在信息传输技术上的一个巨大飞跃。
姚媚儿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操作。
她的手指在按键上轻轻敲击,笔尖在纸上留下了清晰的墨迹,每一笔都代表着一个个二进制数字,这些数字将组成一段预定的信息。
随着机器的运转,一张充满横线的纸逐渐完成。
姚媚儿小心翼翼地将这张纸放入一个特制的传输装置中,这个装置将通过一系列的信号塔,将信息传递到城外的分院。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希望分院能够准确接收并解码这段信息,从而验证这台机器的实用价值。
而在城外那座略显宁静的分院之中,同样摆放着这么一台神秘的机器。
在它旁边的另一台机器里,有人小心翼翼地放入了一张洁白如雪的纸张。
这台机器内部复杂精妙的结构,通过电信号精确地控制着一个小小的开关。
这个开关可不简单,当它启动时,不仅能指挥一支精巧的笔在纸上稳稳地画出笔直的横线,同时还掌控着下方那个负责移动白纸的机械装置。
每当开关被触发一次,白纸便会精准地移动一段特定的距离。
更为神奇的是,一系列紧密咬合的齿轮巧妙地协同工作,使得白纸每呈现出三组数字之后,就会自动折叠并迅速复位,接着开启全新一轮的循环。
这样一来,每一行所形成的图案和排列方式恰好对应着一个完整的汉字。
就在这时,马岱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科技学院。
他径直走到这台机器背后,静静地凝视着那张不断变化的纸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由零和一组成的二进制代码逐渐在纸上显现出来。
看到这些密密麻麻却又井然有序的符号,马岱的内心涌动起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困扰众人许久的远程通讯难题,如今终于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听说在成都科技学院,那里的科学院正全力以赴地研制一种新型的传声筒呢。他们打算将纸筒连线传音的基本原理应用到电报传播当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相信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拥有真正意义上能够传递声音的电话啦!\"
马岱一边在心里默默思忖着,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机器。
只见那台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着,最终在发出一串全部都是一的特殊信号后,缓缓停止了下来。
很显然,这次的数据传输已然圆满完成。
“将其翻译出来,并与原内容仔细比对一番,与此同时发送一则消息过去,告知对方我们已经收到了相关信息。”元首下达完命令后,目光威严地注视着面前的下属。
“遵命,元首!”下属恭敬地回应道,然后迅速转身投入到工作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没过多久,对比结果便呈现在众人眼前。经过认真核查,传输过来的内容竟然与原始内容毫无二致,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差错。如此精准的传输效果让人不禁为之惊叹,看起来这些内容完全能够直接投入使用了。
不过,相较于仅仅传输那简单的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而言,这种方式确实要繁琐许多。然而,考虑到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处理方法却是极为恰当且必要的。毕竟,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之一,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根据《说文解字》以及众多汉字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简化,如今只需确定为数不多的几个关键位置,让它们分别对应形成大约三十种各不相同的偏旁部首。而这区区三十个偏旁部首,便足以灵活运用到成百上千个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汉字当中。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未来对于汉字的优化改进仍将会持续进行下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人们日益提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汉字还具备一项其他文字所难以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凭借自身结构的变化来自然地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无需像某些语言那样过度依赖标点符号来明确语句之间的分隔和停顿。这种与生俱来的特点使得汉字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显得更为流畅、生动,充满了无尽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马岱凝视着眼前那密密麻麻的二进制数以及相关内容,眉头微皱,缓缓说道:“目前来看,这套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啊!无论是对各类数字的精准识别,还是对于复杂汉字的准确解读,都还存在一定难度。不过呢,好在它已基本能够满足当前需求,算是差强人意吧。依我之见,此刻便可以着手在长安与开封两地铺设电缆了,咱们不妨沿着铁轨一路铺过去。”
尽管电报机已然问世,但它并未如人们所预期那般迅速地大规模推广开来。
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乃是先行铺设电缆线路,这一方面是因为该技术尚存有诸多可提升之处;另一方面,仅靠短距离的测试,很难让普通民众真切感受到其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影响力。
而实际上,就在此时此刻,那些西方列强早已开始将电报机纳入军事及通信领域,并逐渐实现了广泛应用。
相比之下,华夏帝国在此方面的进展显然稍显滞后。
然而,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改进创新,相信终有一日定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