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边城乱成什么样儿,谁都不操心。
不过,这一切只是刚开始而已,肖南不会让胡国好受的,他不是要挡着她前行的路吗
那她就扫平路上的障碍,听说胡国的国都在最北方,他们一开始就是游牧民族,后来慢慢发展,不断的向南侵略着,才有了如今的胡国。
他们侵略的,应该是龙国的土地,经过多少代,龙国的地图已经没有了这些城池。
孟飞虽已收复了不少,但还有不少城池没有收回。
即便这样,龙国的面积,三国加起来都不及一半,侵略是他们获得财富的最大来源。
龙龙扫荡完他们后,这几国的国主都傻眼了,指着收税,百姓的粮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强大起来。
这两年,他们的日子不好过,就算搜刮百姓,也过不上以前的生活了。
可他们又不敢太过了,没有百姓,哪来的他们的国家,骑虎难下。
骊国她收了,这胡国得好好休理一下,说实话,要不是为了空间多出胡国的土地,她还真闲这里国主脏呢,他都不配当她的奴。
肖南他们醒来,已经下午了,这一觉睡的真香。
大家聚到一起,揉着肚子:“吃饭吧?顺便在这镇上,补冲一下物资。”
“好!出去吃饭,看看这胡国有什么美食。”
等大家出来后,才看到,这镇子好小,就那么为数的几家铺子,住宅也不多。
就连酒楼,也没有,只有两个小饭馆。
没办法,大家来到饭馆,里面的地方挺小,店家一看来客人了,忙搬出几张桌子,又搬出椅子。
“尊贵的客人,请坐,请坐。”
孟飞问道:“咱们饭馆,都卖啥吃食?”
“嘿,你们是外来的吧。”
“嗯。”
“我们店主要是玉米面的面条,还有粘豆包,要是想吃肉,也有,酒也有,本店小本经营,味道嘛,自然不如大酒楼的。”
“嗯,那就一人来碗面条,你看着我们人数,来些粘豆包吧。”
“好类,请诸位客人稍等。”
肖南用意念跟龙龙说道:“跟过去,看着点。”
“是!”
如今胡国有他们一家的画像,想必那个国主,想尽各种办法对付自己一家吧。
他们能做出那事,肯定一路上也有不少对付自家的法子。
不过,城墙倒塌他们应该料不到的,而且,自家进城,他们也不知道,这饭馆应该不会有猫腻的。
没一会儿,龙龙的声音传来。
“主人,这家人,知道咱们的身份,只是他们不敢。”
“不敢什么?”
“下毒,那个国主,在胡国下了诏令,凡是碰到咱们,不管用强的,还是下毒,必务不能让咱们在胡国游玩。”
“就是想着法子弄死咱们呗?”
“是的!”
“那就每个过个城,只要有城池,就把它的外墙推倒,给咱们的车留出一路就行。”
“必须的,绝对不能让他们好过了。”
“咱们就这样,一路推到他们的国都,再把他们的皇城推了,想弄死咱们?那就没必要对他留手了。”
“要弄死他吗?”
“这是必然,谁不叫我好过,我若还叫他活着,那就太窝囊了。”
“也行,反正他们也要选新主,到时候收了新主也是可以的。”
“看来,骊国之行,咱们还是显的太软弱了,让他们有了这样的心思,真是不该呀。”
“就是,就是,要是不给点颜色看看,到时候汗国之行也得这样。”
“推墙的活交给你了,在不伤害百姓的前提下,干活别的坏事也行。”
“交给偶。”
过了好一会儿,一碗碗爽口的玉米面条上桌了。
卤子是酱油鸡蛋的,闻着还挺香的,随后,粘面包每个桌上摆了三笼。
豆包不大,男人两口就能吃一个。
老板冲他他们笑着说道:“再过一会儿就天黑了,你们呀少吃些豆包,它是黏面做的,不好克化。”
“多谢,你们一家是好人。”
说着,肖南塞给老板一锭银元宝,老板赶紧弯腰谢过,坐到门口边看着他们。
大家先尝了一口面条,同时点点头,以各自拿了一个豆包尝了一口。
再次点点头,豆沙馅都吃过,但是这种黄色的黏面却是第一次吃,那种黏黏的口感配上糯糯的豆沙,简直是绝配。
乔老夫人只吃了一个,两老头儿干了三个,其他人也没少吃。
加上玉米面条,都吃撑了,肖南无奈的摇摇头,发给他们一人一个药片。
吃过它后,大家全神奇的说道。
“哎呀,这药片不错,比吃红果条效果要好的多,我都想再吃一碗面了。”
“明日走的时候,买上一些,带着路上吃。”
丫头们开心的说道:“要不要再买些米面什么?”
“有集市的话,可以买上一些。”
“是!”
没想到,第二天还真的有集市,天不亮,路两边就有人开始占位摆滩了。
来的都是周围村子的人,有卖鸡蛋的,有卖野物的,有卖各种小食,还有卖各种菜。
这倒是让肖南心情好了不少,大家在窗户前看着,想着等人多一点的时候,都下去转转。
就在这时,集市发起了一起因为占位打架之事。
有人占了两个摊位,闲着不让别人占,说是有人打了招呼,要占这个摊位。
可那人不行,就非要占这个摊位,为此,两个壮汉打了起来,打了好一会儿,谁也没占到便宜,全都受了伤。
光治疗费,就他们卖一天东西贵了,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肖南等人看着,谁也没出去就管,汉子打架,本就正常,又不是人命关天。
这事刚一过,集市上出现了一群小混混,看到漂亮姑娘过去就调戏,好在,他们只调戏一下就过了,并没做过分的事的情,不然的话,龙龙马上就会冲过去收拾了他们。
孟飞说道:“哪都有这种货色,为什么就不能灭绝掉这些人呢?”
“不懂了吧?”肖南笑笑。
“为夫竖耳聆听。”
“骨子里的坏,是上辈子传下来的,就是你们说的劣根,代代相传,要是这家能出个好人,那就是这家人上辈子不知道哪根筋错了,无意间救了个人,才会有机会生个好根。”
“嘿,媳妇说的是,象那些小村子里,这样的货色多的是,只是不出来,大家不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罢了。”
“对喽,就象平安那些人,他们不欺负外人,只欺负自已村里的,可在外面人看来,他们都是老实忠厚的庄稼人。”
“如今平安村的人快走完了,他们不想在那里看着咱家越过越好,眼红的发疯,又不能把咱家咋样儿,也怕咱家报负,能离开的都离开了。”
“最先走的就是老村长家吧?”
“对,他们卖掉宅子和地,第一次走的就是他们,村里就他家最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