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信乃公与所写没错,公与被囚,以其名望,陈炎多半不会将其关押于大牢,只会软禁,想必是他偶然得到消息,故才想办法写信告知大将军。”
“唯死而已?哼!若他死了,这信从何而来,”逢纪突然讽刺了一句:“以我看,他想必已经降了,以此信诱使我军撤兵。”
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他被陈炎给俘虏了,多半会为了保命而投降,更别说写一封信了。所以,沮授亦是如此。不过,他这讽刺也是抓住要害,让田丰一时哑口无言。
“这……想必是公与偷偷写的,并悄悄把信送出来。”
“沮授深受大将军信任,若其被俘虏,陈炎怎么会给其写信并将信送出的机会呢?元皓,你与沮授交好,为其说话,亦是难免,但大敌当前,你当以大局为重才是。”
“逢纪,你敢辱我?”辛评暗指田丰有私心,不顾大局,让田丰很是恼怒。
“若无私心,又何必为沮授狡辩?在场诸人,唯有你如此。”
“你……”
“好了,大事相商,不准争吵。”袁绍瞪了田丰一眼,明面上他是阻止争吵,但任谁都能看得出来,他更相信逢纪的话。
田丰也是智者,知道光这封信,恐怕无法打消袁绍的怀疑,他顺着沮授的思路想了一下,分析曹操是否有出兵的可能,他脑袋转得快,很快就想明白了。
“大将军……”
“元皓,你无须多说。”袁绍厌烦起来。
“大将军请听我说,公与信中所说,并非虚言,去年初,曹操攻占徐州,又攻破河内。而大将军拉拢张绣和李通失败,年中,宛城张绣降曹。两年前,曹操派钟繇去经营关中,此人才智卓绝,马腾、韩遂等虽作乱一方,但不可能会威胁到曹操。”
“曹操虽与陈炎地盘接壤,但却从未发生过战事。如此一来,曹操所据之地,东、南、西皆已安定,若其趁我军与陈炎大战正酣时,出兵北上,也不无可能,还请大将军谨慎。”
袁绍听了,心头大震,田丰这番话不无道理。
“元皓所言,不过危言耸听而已。元皓称曹操治下安定,实则并不安定。”逢纪跟田丰杠上了,立即反对:“曹操不过平定徐州和河内,何来安定?”
“汝南乃大将军故乡,素来反对曹操,且又黄巾聚集,曹操岂会安心?曹操与陈炎关系微妙,今程昱率军北渡黄河,驻军东阿,必会引起陈炎的警惕,他亦不敢在与陈炎交恶的同时,又率军北上冀州。”
“荆州方向,张绣虽降,但刘表与曹操数次大战,若曹操大军北上,刘表必会窥视许都。江东孙策,得大将军拉拢,曾放言要北上进犯淮南,甚至攻打汝南。淮南局势糜烂,袁术旧部纷纷割据,此种种,曹操岂能心安?”
“且许都之内,诸臣反对曹操,因衣带诏之事,曹操大开杀戒,屠戮群臣,引天下人不满,若曹操敢率军北上,许都必会有人蠢蠢欲动。大将军,曹操治下,矛盾重重,他岂敢轻易率军北上?”
经逢纪这么一分析,曹操治下好像危机四伏一样,似乎不具备大军北上的条件。袁绍原本有点相信田丰,可听了逢纪这番话,又改变了想法,忍不住赞了起来:“元图所说有理呀!”
田丰一听,完了,袁绍又不信他了。
不过,袁绍目光突然扫过了一人,便是刘备,就随口一问:“此事,玄德怎么看?”
刘备抚了抚胡子:“陈炎乘信都兵力空虚时,夺下信都,但其兵力薄弱,与曹操相比,不过疥癣之疾,若明公因攻打信使,而使邺城兵力空虚,为曹操所乘,乃因小失大。曹操狼子野心,久有北上之心,明公不得不防。”
显然,刘备更忌惮曹操,暗指曹操才是大患,他多半是相信了沮授信中之言。
袁绍又狐疑了起来,觉得刘备说得也有道理,他来回踱步,一时无法决断。
……
青州平原郡平原城
孟岱和陶升上次交战吃了个亏,休战了十几天时间,青州军也没有主动攻打其营寨。待士气稍有恢复,两人准备再度攻打平原城。
高顺大军气势上明显占优,自然不会畏惧袁军,他仍是选择主动出城列阵,与袁军相对。孟岱和陶升心里仍有些怂,但这仗还得打呀!
两军对峙,尘土飞扬,战意盎然。随着孟岱一声令下,袁军弓兵先列阵往前冲,进入射程后,纷纷举起弓箭,瞄准了对面的陷阵营射了过去,一时间箭矢如雨。
高顺早有准备,他一声令下,刀盾兵迅速往前,将盾牌紧紧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盾墙,挡住了袁军的弓箭。
就在袁军弓兵一轮齐射刚刚结束,准备换箭再射的空隙,陷阵营的弓兵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迅速杀出,以同样的迅猛之势,向袁军发起了反击。双方就这么隔空对射起来,也是互有伤亡。
孟岱想着要下令冲杀过去,但心中又有些畏惧,前战战败的阴影仍没有完全消除。作为主将,他都这样了,更别说下面的士兵了。这种畏惧的情绪蔓延,全军士气全无。
就这样,双方在箭雨中僵持了一阵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伤亡也在不断增加。陷阵营仍旧士气高昂,袁军开始有些动摇,士气逐渐下降。
孟岱看到这样打下去,也毫无意义,就下令鸣金收兵。袁军的士兵们似乎如释重负,纷纷转身撤离了战场。
敌军撤了,高顺心里很平静,敌军明显没有完全恢复,看来平原稳了。
孟岱和陶升回到营寨,也是忧心忡忡,又连续几天不敢再出战。这时,士兵来报,邺城有袁军到达,张南和焦触率两千大军到达平原城。原来是援军到了,两人大喜。
四人相聚,商议了一番,决定兵分两路,孟岱和陶升率其部,攻打平原的西门,张南和焦触率其部攻打平原的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