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陛下询问,前来汇报的小将连忙拱手见礼:“末将大秦新水军第二先锋军第四小旗阿水拜见陛下。”
嬴政等对方说完话,才摆摆手:“直接回话即可。”
“唯。”
阿水恭敬应喏,随即汇报:“禀陛下,船上确实有旗帜,只是已经破烂得看不清模样了。”
“……”
李信看了眼陛下神色,立即下令:“再探。”
“唯。”
阿水答应着,转身跑向了望塔。
与此同时,又一小旗与阿水错身而过。
不多久便出现在嬴政君臣身边:“禀将军,海船上旗帜有点像我大秦龙旗,只是太过破烂,还不是特别清晰。”
“应当是徐福回来了。”
喜接了话,“历史上,他便是差不多这时期回来,随即……”
后面的话没说完,但在丛林学校看过后代史书的君臣都明白他的意思。
之后没两年,徐福便骗走大秦众多财宝及童男童女,之后便再也没回来。
嬴政:“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等那混账上岸后再抓捕。”
“唯。”
臣子们从陛下那毫无波澜的语气里,听出了浓浓的怒意。
但谁也没说出来,更不会主动去过多关注陛下的脸色变化,以免陛下心里无法接受,从而恼羞成怒。
“陛下,您先到那边行帐内歇歇,臣等去把那贼子给您擒过来。”
王贲见大家都没说话,于是抢先道,“臣保证让那贼子没机会再逃跑。”
“善。”
嬴政赞赏的看看王贲,转身带着剩余臣子往行帐方向走。
李信看看王贲,再看看陛下,随即请令:“陛下,臣去协助通武侯。”
“准。”
嬴政此刻内心其实并没臣子们想的那么愤怒,相反他很高兴。
徐褔回来了,留在海外的心腹大患便没了。
至于那个岛上尚未开化的土着,大秦想要收拾他们,简直不要太轻松。
接下来,大秦只要全力发展好华夏中央领土,再过些年,少年们都长大成人后,便可派他们四方征战。
按照后代史书上描述的全球各大势力的战力及智慧,呵呵……
不是他看不起他们,是完全没把他们当回事好吧。
关键难题还是如何快速将全球拿下来。
交通不发达,就是最大的麻烦。
所以,驰道还必须继续修,百姓生活环境还得尽快改善。
南越那边屠睢已发来消息,按照朝堂送去的方法,很快就能彻底掌握。
一年三熟的田地,已种上了从丛林学校兑换来的高产良种。
用不了多久,大秦疆土及人口就能得到极大扩张。
没错,因为有丛林学校的出现,屠睢并没如历史上所写那样,在战场上阵亡。
北方游牧民族那里,蒙恬正在按照朝堂送去的小知识,大量收购羊毛羊皮。
不是用钱财收购,而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能饱腹的粮食。
因此那边的游牧民族正在按照大秦想要的方向发展。
不用拼死就能吃饱,谁还愿意在马背上去讨生活?
当然,他们勇武的性格,大秦是需要的。
毕竟未来大秦要征战天下,需要大量战士。
嬴政决定,将华夏五十六个民族收齐后,再继续往外扩张。
想到此,他脑海里就不自觉想起那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还蛮欢快的。
跟在嬴政身边的臣子们并没察觉自家陛下安静的表面下,内心会如此丰富。
只感觉陛下脚步加快了。
直到回到行帐坐下,臣子们也看不出陛下此时正在想些什么。
行帐内安静得可怕。
尤其是看不懂自家陛下想法的臣子们。
明明在如此炎热的夏季,他们总感觉后背阵阵发凉,说不出的难受。
嬴政坐下后,目光扫过在场的臣子们,他心中清楚,这些忠诚的臣子们正等待着他的指示和决策。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诸位,徐福的归来,意味着我们海外的隐患即将消除。”
“但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海外的广阔天地同样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拓。”
他停顿了一下,让臣子们消化他的话。
随即继续道:“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征服,更是要让那些未开化的土着看到文明的光辉。”
“除了瀛洲岛的土着外,其他土着都可以通过考核成为我们大秦子民。”
“当然,这个考核制度必须要非常严格。”
“首要一点,就是必须从心到灵魂,都认同并推崇我大秦及大秦文化。”
“其次,他们必须要为大秦做出足够贡献,这个贡献需要打分,这个之后再细细商讨。”
“再就是要让他们……”
“总之,非我华夏五十六个民族的同胞想成为真正的华夏人,就必须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标准,方可通过。”
臣子们听到陛下这席话,莫名就觉得自己比那些蛮夷高出好几个等级,是蛮夷们仰断脖子也看不见的大人物。
“陛下,不如我们设立关卡的时候,按照咱们军功爵制那样,设二十个等级。”
这时李斯开口了,“只有达到最高等级后,才能成为我大秦正式百姓,您看如何?”
“嘶——”
李斯此言一出,在场众官员都倒吸了口凉气。
这提议可真狠,不过,在场君臣都有点喜欢。
毕竟,后世子孙受了那么多欺负,他们这些做祖宗的怎么也得为后辈们找回来。
“李斯,你的提议很有创意。”
嬴政缓缓说道,“不过,这二十个等级的设定需要仔细斟酌,不能过于苛刻,以免让他们失去融入大秦的信心。”
“当然,也不能过于宽松,让他们以为成为大秦人太容易,不知珍惜。”
“我们要确保每一个通过考核的人,都是真正认同我大秦文化,愿意为大秦做出贡献的。”
“也要让暂时通不过的明白,他们之所以无法通过,问题全在他们自己。”
“让他们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别觉得我们的要求太严苛。”
“嘶——”
官员们听到自家陛下的话,吸凉气的声音消失了,但却吸得更狠。
实在是,自家陛下这手段,比李斯还要可怕。
李斯是狠,他的狠你肉眼可见,但陛下是软刀子割肉,你肉被割了还得感激他。
要么说,陛下与李斯才是最合拍的呢。
没有人比李斯更了解陛下,所以李斯经常都能提出令陛下满意的建议。
就如现在。
嬴政扫了官员们一眼,继续道:“当然,原本属于我华夏的五十六个民族想入秦,条件可以根据他们在后世历史上的表现适当调整。”
“比如那些对我秦人(汉人)没造成多大伤害的少数民族,可直接送他们到第十关,后面十关让他们自己闯。”
“而那些对我秦人(汉人)造成过极大伤害的,看在他们在后世已融入华夏的份上,可送他们一两级。”
“就按照这个标准,各位仔细商讨下,该按照什么来划分等级,每一级之间,该如何评定。”
“唯。”
“陛下英明。”
李斯更是市场回应,“臣必会与诸位同僚一起,仔细研究每一个等级的标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让所有想正式成为我大秦百姓的蛮夷们,看即看得到希望,又无法轻易实现。”
“很好。”
嬴政点头,“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这些土着的实际情况。”
“他们可能对我们的文化一无所知,因此,我们还需要设立一个过渡期,让他们学习和适应。”
“陛下所言极是。”
其中一位官员附和道,“我们可以在他们所在洲设立学校,专门教授他们大秦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法律。”
“还要教他们懂得如何忠诚于我大秦,未来成为我大秦最忠实百姓。”
“对,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社会。”
另一位官员补充道,“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他们的文化特点,不能一味地强求他们完全放弃自己的传统。”
“就……当成是他们那种少数民族的特色好了。”
“嗯,这个过渡期的设立很有必要。”
嬴政表示赞同,“我们要让这些土着明白,成为大秦子民,不仅意味着享受大秦子民才有的福利。”
“还有更多隐形好处。”
“当然,暂时不能让他们按照丛林学校的节奏来学习。”
说到此嬴政视线看向几位儒家代表,唇角微勾:“朕给你们传道的机会。”
“好好把你们那种:仁、义、礼、智、信、忠诚,坚贞、等信念传授给四方蛮夷。”
“未来对这些蛮夷的考核里,要加入类似的考题。”
“陛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这些土着中选拔一些有才能的人,让他们管理自己人?”
李斯再次提出建议,“我们派出去征服他们的将士或官员只需将大方向传达到位,至于他们自己人如何管……”
后面的话他没说完,但在场君臣都明白了李斯未尽之意。
“善。”
嬴政满意点头,“但选拔的标准必须比成为大秦子民更严格。”
“不能有任何徇私舞弊的行为,更不能有包庇等行为。”
“我们要确保每一个当地官员都是真正有能力、愿意效忠我大秦之人。”
“臣等明白。” 众官员齐声回应。
嬴政环视四周,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秦愈加繁荣之未来。
“诸位,我们即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让大秦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大秦的光辉照耀每一个角落。”
在场的官员们被嬴政的话所鼓舞,纷纷附和。
“陛下英明!”
臣子们齐声回应,他们对嬴政的决策充满信心。
嬴政点了点头,继续道:“稍后李信回来,要叮嘱他,要尽快完善水师组建。”
“以确保我们能够安全快速的到达海外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政策,让那些土着在放下武器后很快便能和平地接受我们的统治。”
臣子们颔首,表示理解了陛下之用意。
嬴政接着说:“通武侯,你负责的陆地军队也要做好准备,提前对周边的势力进行整合。”
“只有稳固的大后方,方能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将大秦的影响力扩展到整个世界。”
“老臣领旨。”
王翦起身,老迈的身体此刻仿佛被注入了全新能量,让他本就高大的身体愈加高大了几分。
嬴政环视四周,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
臣子们迎着陛下投来的视线,充满希冀的等待着陛下给自己也安排些事情。
嬴政:“诸位,我们大秦的未来,不仅仅在于这片土地,更在于我们能否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那么接下来,你们就先把蛮夷如何成为大秦子民的步骤方法准备妥当,之后再做新的安排。”
“臣等领旨。”
得到陛下很委以重任,臣子们纷纷起身,严肃领旨,“保证做到不让陛下操心。”
嬴政满意颔首,语气豪迈的道:“那么诸位,愿我们一起努力,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秦盛世!”
臣子们被嬴政的豪情所感染,纷纷起身,齐声高呼:“大秦万载,陛下万载!”
“大秦万载,陛下万载!”
他们的声音在行帐内外回荡,让站在帐外的侍卫们体内热血都沸腾起来。
就在这样的氛围里,王贲、李信带着意气风发的徐福走来。
“想不到陛下如此英明神武,竟然提前知道贫道会回来。”
徐福完全没注意到王贲和李信掩藏得极好的杀意,心情极好的道,“老道何德何能,让陛下亲自前来迎接?”
“那可不。”
王贲眼看行帐在即,终于没忍住出声,还顺手抬手,一把揪住徐福脖领子。
顺势在对方腿弯处踢了一脚,让毫无防备的徐福跌倒在地。
王贲的声音随之传来:“你个贼子,跟本侯跪下吧。”
说话间,他已拖着狼狈的徐福,来到行帐前,对侍卫道:“请禀报陛下,就说王贲已将徐福贼子抓住,请旨。”
“通武侯请稍等。”
两名侍卫相视一眼,其中一人留在外面,另一人转身进了行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