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日益繁荣的进程中,朝堂之上又迎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内阁的设立。
二皇子在与几位心腹大臣反复商讨后,决定效仿明朝,构建一个能协助他处理繁杂政务、平衡各方势力的内阁。消息一经传出,朝堂上下再次掀起波澜。
“陛下,这内阁一旦设立,朝堂格局怕是要彻底改变了。”一位心腹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二皇子微微颔首,目光坚定:“正是要改变,如今政务繁杂,单靠朕一人,难以做到事事周全。内阁能广纳贤才,为国家出谋划策,是势在必行之举。”
筹备内阁的过程并不顺利,各方势力都在试图安插自己的人选。老牌世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重掌朝堂话语权的机会,他们暗中谋划,试图让家族中的亲信进入内阁。马家家主虽在之前的风波中有所收敛,但仍贼心不死,与其他老牌世家的家主们秘密商议。
“这内阁可是关键之地,”马家家主神色阴沉,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们必须得想办法多安排些咱们的人进去,否则日后在朝堂上,我们说话可就更没分量了。”
另一位老牌世家的家主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说:“可如今陛下对咱们盯得紧,贸然推举,会不会适得其反?”
马家家主冷哼一声:“所以才要暗中运作,找那些既出身咱们家族,又有一定才名的子弟,包装一番,再寻合适的时机推荐给陛下。”
而新兴世家也不甘示弱,李家家主召集家族智囊团,表情严肃地说:“内阁设立,是朝堂发展的新契机,我们一定要推选有真才实学、能为国家谋福祉的家族子弟进入,不能让老牌世家又钻了空子。”
一位智囊团成员思考片刻后说道:“大人,依我看,咱们可以从家族中那些在商业、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年轻子弟中挑选,他们既有能力,又熟悉新兴事务,定能在内阁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家家主点头表示赞同:“就这么办,尽快列出人选,我们再仔细斟酌。”
礼部尚书赵德明,作为朝堂上中立势力的代表,也在积极为内阁的组建出谋划策。他进宫面见二皇子,恭敬地说道:“陛下,内阁成员的选拔,关乎国家未来,万不可受各方势力干扰,必须以才学、品德和治国理政的能力为首要标准。”
二皇子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赵爱卿所言极是,朕定会明察秋毫,选出真正能为国家效力的贤才。只是如今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朕也需谨慎行事。”
赵德明接着说道:“陛下,不妨设立一个选拔标准和流程,让有识之士都能参与竞争,再由陛下亲自考核,如此一来,既能选出人才,又能堵住众人之口。”
二皇子眼前一亮:“赵爱卿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速速拟定选拔章程。”
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和二皇子的仔细考量,内阁成员终于确定。马逸风凭借着他对朝堂变革的深刻见解以及在民间推动商业发展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内阁。他得知消息后,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对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说:“这是我们改变朝堂、为国家做更多事的好机会,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
内阁成立之初,主要负责协助二皇子处理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供二皇子参考。然而,老牌世家和新兴世家在内阁中的成员,时常因意见不合而产生激烈争执。
一次,在讨论国家税收政策时,老牌世家出身的内阁成员主张维持旧有的税收制度,理由是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这旧制度已经施行多年,一直相安无事,贸然更改,恐怕会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
马逸风立刻站出来反驳:“如今时代不同,国家商业繁荣,百姓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旧的税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减轻商业税收,鼓励更多人参与商业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老牌世家的内阁成员脸色一沉:“哼,说得轻巧,减轻税收,国库收入从何而来?国家各项开支又该如何保障?”
李轩也站起身来支持马逸风:“马公子所言有理,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至于国库收入,商业繁荣带来的是更广泛的税源,长远来看,未必会减少。”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内阁中中立的成员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在部分地区试点新的税收政策,观察效果后再做进一步推广。
“诸位,如此一来,既能尝试新政策,又能避免全面推行带来的风险,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中立成员耐心解释道。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也让内阁成功解决了一次重大的政策分歧。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的权力逐渐扩大,不仅负责处理政务,还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在边境事务上,内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镇北王在边境再次遇到邻国的小规模骚扰,他向朝廷请求支援并征求应对策略。
内阁成员们紧急商议,有的主张直接出兵反击,以彰显国威:“小小邻国,竟敢如此挑衅,若不狠狠教训,日后必定更加嚣张!”
有的则建议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避免战争带来的损失:“战争劳民伤财,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应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马逸风思考良久后说:“我们可以先派遣使者与邻国谈判,表明我们的立场和底线。同时,暗中加强边境防御,做好战斗准备。若谈判破裂,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一位内阁成员质疑道:“若使者谈判期间,邻国趁机进攻,我们该如何应对?”
马逸风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会提前部署好防御策略,一旦有风吹草动,边境将士可立即做出反应,确保万无一失。”
最终,二皇子采纳了马逸风的建议。使者前往邻国后,经过艰难的谈判,邻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停止了骚扰行为。边境危机得以和平解决,内阁的威望也在朝堂上进一步提升。
然而,内阁权力的增长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一些官员私下议论:“内阁权力如此之大,会不会威胁到陛下的统治?”这些言论传到了二皇子的耳中,他陷入了沉思。
“陛下,内阁权力渐大,确实需加以制衡,否则恐生变故。”一位近臣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二皇子微微皱眉:“朕也正为此事烦恼,内阁于国家虽有大用,但权力平衡不可忽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为了平衡权力,二皇子决定在内阁之外,设立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内阁成员的行为。这个监察机构直接向他负责,有权弹劾内阁中违法乱纪或滥用权力的成员。
监察机构成立后,很快就发挥了作用。一次,他们发现一位老牌世家出身的内阁成员,在处理一项工程招标时,收受贿赂,偏袒自己家族的企业。监察机构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二皇子,并在朝堂上弹劾该成员。
“陛下,臣等查实,内阁成员[姓名]在工程招标中收受贿赂,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朝堂公正。”监察官员义正言辞地说道。
二皇子得知后,龙颜大怒:“内阁本是为国家效力之所,岂容你这般贪腐之徒败坏风气!立刻将其撤职查办,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