唆鲁禾帖尼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强打起精神,伸出玉手轻轻拉住杨康的胳膊,娇声说道。
“陛下,您就别再为难臣妾了,您英明睿智,这封号对您来说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儿。”说着,唆鲁禾帖尼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带上了些许哽咽。
见杨康依旧没有松口的意思,唆鲁禾帖尼心一横,坐起身来,锦被从她肩头滑落,露出如雪般的肌肤。
也顾不上羞涩,双手环抱住杨康的后背,将脸贴在他的背上,喃喃道:“陛下,您若不答应,臣妾今日就不起来了。您就当是看在方才……看在臣妾的份上,答应了这事儿吧。”她的发丝散落在杨康的肩头,痒痒的,却也撩动着杨康的心弦。
杨康被她这般纠缠,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双手握住她的肩膀,认真地说道:“夫人,这封号关乎朝堂颜面与各方势力的平衡,不是朕不愿答应你,实在是需要从长计议。”
杨康决定吊一吊唆鲁禾帖尼,太容易得到东西,就不值钱,这个女人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容易得寸进尺。
唆鲁禾帖尼却不依不饶,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戳了戳杨康的胸口,撒娇道。
“陛下您就会拿这些话来哄臣妾,朝堂上的事儿臣妾不懂,可臣妾只知道,您是这天下最有权力的人,只要您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
唆鲁禾帖尼抬起头,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期待,紧紧盯着杨康的眼睛,似乎想要从眼神中找到一丝松动的迹象。
杨康说道:“夫人,回去吧!这件事真记下来!找个时机给夫人办!”
唆鲁禾帖尼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狐疑,知道今天是办不下来,不过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轻声说。
“陛下,臣妾信您,可您一定要说话算话。”她一边说着,一边缓缓松开环在杨康后背的双手,身子慢慢向后退去,坐回床榻一角。
唆鲁禾帖尼垂眸思索片刻,又抬起头来,嘴角挂着一抹浅笑,柔声道:“陛下,既然您已应下,臣妾便安心了。只是臣妾心中还有些疑惑,这新封号,陛下可有了初步的想法?”
说着,拿起一旁的衣物,不紧不慢地开始穿戴,动作优雅又带着几分妩媚,目光却始终未曾从杨康脸上移开。
杨康看着她这般模样,心中不禁觉得好笑,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沉稳,说道。
“此事朕还需与朝中大臣商议,新封号既要彰显皇家威严,又要顾及各方关系,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定下来的。夫人先耐心等候,等有了合适的,朕自会告知你。”
唆鲁禾帖尼微微嘟起嘴,佯装不满道:“陛下总是这般谨慎,不过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臣妾也只能乖乖等着。只是这等待的日子,可真是难熬,陛下可要多想想臣妾。”
说罢,唆鲁禾帖尼已经穿戴整齐,站起身来,走到杨康面前,微微欠身行了一礼,眼神中却满是不舍与期待。
这个件事拖半年,期间唆鲁禾帖尼多次入宫去找杨康,有时候还留宿皇宫。最终还是在春节时候,杨康下召,旭烈兀平西域招降蒙古各部有功,蒙哥改封襄阳侯,加一千股分红。
算上旭烈兀的银川侯,唆鲁禾帖尼也算是一门两侯,不过这都是后话。
此时杨康因为度田已经小有成效,决定前去看看贾宝林。
杨康心里不得不承认,宋帝看女人眼光还是很挑剔的。贾宝林不算冠绝后宫,不过确实是容貌在后宫妃嫔也是数一数二,尽管已经三十二岁了,也就皇后黄蓉能够稳压一头。
杨康踱步朝着贾宝林的住处走去,一路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贾宝林那娇俏的面容。踏入庭院,清幽的花香萦绕,丫鬟们见是陛下,纷纷跪地行礼。
“都起来吧,莫要惊扰了贾宝林。”杨康轻声吩咐,随后径直走向主屋。
屋内,贾宝林正坐在妆台前,手持玉梳,轻轻梳理着如墨的长发。
听到脚步声,她微微侧身,见是杨康,眼中闪过惊喜,赶忙起身行礼:“陛下,您怎么来了,臣妾有失远迎。”
杨康抬手扶起她,目光在她脸上细细打量,笑道:“许久未见,宝林愈发动人了。”
贾宝林脸颊微微泛红,轻笑道:“陛下谬赞,不过是寻常模样,哪担得起陛下这般夸赞。”
杨康拉着她的手,一同坐在榻上,说道:“宝林莫要自谦,朕今日来,一是许久未见,心中挂念,二是这大都可还住的习惯否,这里不比江南水乡,气候干燥异常。”
贾宝林乖巧地点点头,为杨康斟上一杯茶,柔声道:“陛下日理万机,还想着臣妾,臣妾心中欢喜。这宫中一切都好,只是偶尔会思念家乡。”
杨康轻抿一口茶,而后站起身来,拉着贾宝林的手,温柔说道:“既如此,朕陪你四处走走,看看这宫中的景致,也解解你的思乡之情。”
贾宝林脸上浮现出一抹动人的笑意,轻轻点头,任由杨康牵着她的手走出了屋子。
二人沿着曲折的回廊漫步,春日的暖阳洒在身上,暖融融的。
一路上,贾宝林好奇地张望着四周,偶尔指着一处景致,与杨康轻声交谈几句,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不知不觉间,他们来到了一处正在修缮装饰的宫殿前。
只见一群鎏金工匠正忙碌地工作着,手中工具不停地在宫殿的梁柱上摩挲,耀眼的金粉在阳光下闪烁。
杨康的脚步突然停住,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悦。
贾宝林察觉到杨康的异样,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疑惑地问道:“陛下,可是这装饰有什么不妥之处?”
杨康问道:“这些都是南边来的工匠吧!”南边来的工匠泛指原来宋国皇室工匠。谢道清率众投降后这些人都随宫娥一起北迁到了大都,成为金国皇室工匠。
监工见陛下发问,急忙小跑过来,恭敬地回道:“陛下圣明,正是从南边迁来的工匠。他们手艺精湛,这鎏金工艺更是一绝,经他们之手装饰的宫殿,定会尽显皇家威严。”
不过杨康心想,确实是够绝的,只不过这个鎏金工艺大金国是用不起,代价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