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对,可能还就真是邪魔作祟,咱们必须赶紧把风水改一改。”
李秀兰点头赞成王长根的看法。
她比王长根更加迷信,曾经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她都以为生活已经没有出路了,最后却通过问仙的方式,度过了难关。
屋内坐着的王小华,将父母这些话听得一清二楚。
他脸上不由露出苦笑。
不过却没去反驳什么。
现在他已经深刻意识到,学会闭嘴,比学会说话,要重要得多。
也深刻理解,父母曾经种种看似荒唐的行为,其背后都有一定的形成原因。
作为子女的自己,应该试图去理解他们,而不是去反驳他们,去否定他们。
“要不这样吧,明天我就去隔壁镇问问神婆,那神婆很灵验的,先让神婆帮我们驱邪,然后再去请地理先生来看坟。”
李秀兰如此说道,表现得有些急不可耐。
家里惹了邪祟,她自然是一刻都不能等,必须赶紧把邪祟赶走。
“好,那你明天去隔壁镇一趟。”
王长根点头答应。
他们一直争吵不断,但在迷信这一方面,却出奇地意见一致。
不,不应该说是迷信,应该说那是他们的信仰。
是支撑他们在贫苦生活中继续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这和西方人信仰上帝,本质上是一样的。
并没有优劣之分。
都是朴素的精神支柱。
怎么能被打成迷信呢?
就在这时,李秀兰的手机响了起来。
《月亮之上》的手机铃声音乐,响亮地回荡在整个院子里面。
李秀兰连忙拿出手机,看了一下手机号码。
赫然是牛春生打来的。
她不想让王长根有什么误会,就当着王长根的面接听。
“牛春生打电话来了,我接一下。”
王长根面无表情,没有回应什么。
李秀兰接通电话:
“喂,春生,什么事?”
电话那边传来牛春生的声音:
“秀兰,你老公还好吧?治病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你尽管和我开口。”
牛春生确实很会做人,他知道王长根生病住院了,所以一开口就询问这事,但很明显,他打电话的目的肯定是不是为了这。
“春生,多谢你的好意,我老公刚出院了。”
李秀兰满心感激。
“那就好,那就好。”牛春生松了一口气,然后说道:“之前小华不是说好了来给我家林馨做家教吗?现在林馨放暑假了,你帮我问问小华,看他什么时候下来县城。”
李秀兰忙说:
“好的,我回头就问问他……对了,小华下去给你女儿做家教,是不是得给他在外面租个房子住?”
“不用不用,我这边有空房子,他住我家就好。”
“那多不好意思,就怕小华打扰到你们,你老婆她不会有意见吗?”
“没事,她能有什么意见?回头我和她说说就是了。”
牛春生非常豪爽,他还说道:
“到时候小华来了,让他当我家是自己家就好,不用那么拘束的,吃住都免费给他提供,他只需辅导好我女儿就行,我女儿明年能不能考上高中,就全指望他了。”
李秀兰忙说:
“我一定让小华好好辅导林馨,准让林馨考上高中!”
李秀兰刚挂了电话,就看到王长根拉着一张脸。
“这牛春生,对你和小华,真是好得过分了!”
王长根语气里有些不爽。
他这人就是这样,别人对他不好,他不爽,别人对他太好,他也会不爽。
“你别生气,牛春生需要咱家小华辅导他女儿,对咱们好点不是正常的吗?他女儿能不能考上高中,还得指望我家小华呢!”
王长根这时却说:
“回头让小华在外头租个房子住吧,县城租个单间,也就几百块一个月,咱又不是租不起,别去住人家屋里,牛春生嘴上说得豪爽,可是他老婆可就不一定这么认为了。当初小华高考的时候,咱们去他家做客,他老婆就有点不太高兴。”
不可否认,王长根虽然脾气很臭,但是嗅觉还是挺敏感的。
林小芳确实不太欢迎他们这些穷乡下人来做客。
当时王长根和李秀兰进她家客厅的时候,还让他们必须穿上鞋套才能进去。
“行,那我这就去和小华说说。”
李秀兰转身走进屋里。
“小华,你春生叔问你什么时候去他家辅导他女儿,要是你没事做的话,明天就去吧。”
“行。”王小华点头答应。
李秀兰便吩咐道:
“你要好好辅导他女儿,千万不能偷懒,毕竟人家说了要给你一万块钱工资,咱必须对得起别人花的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知道吗?”
“知道了妈,我会好好辅导她女儿的。”
“对了,你春生叔应该会邀请你在他家里吃住,到时候你可别答应,那是人家的屋子,咱们不是他家人,和他们同吃同住不太好,明天你下去县城,就先找个租屋,然后再去他家拜访,知道吗?”
“这您放心,就算您不说,我也不会住他家的。”
王小华想起了那天他去还钱的时候,在门外听到的,牛春生和林小芳的对话。
牛春生对他和他母亲很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林小芳不太待见他们一家人,也是不争的事实。
人家是夫妻,自己是外人,肯定不能因为自己这点琐事,就让人家夫妻争吵。
李秀兰到屋里去,拿了五百块钱出来,交给王小华。
“这五百块钱是给你租房吃饭用的,如果不够用,到时打电话给我,我再给你送点下去。”
李秀兰其实想给王小华更多钱,她也知道,在县城租房加吃饭,五百块钱肯定不够的。
但是没办法,现在家里已经没多少钱了。
之前给王长根治病,已经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现在家里就只剩下七八百块钱。
给王小华五百块,自己剩三百,明天去问神还要用。
至于王大山和王二海那边,她也不好意思开口去要。
毕竟王长根的医药费,他们出了近三十万。
不能再给大儿子和二儿子制造经济上的压力了。
不然他们的公司可能就没法经营下去了。
做父母的,穷点苦点,其实没啥,忍忍就过去,反正在农村能够自给自足。
不连累子女,那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