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我签!”反正不签以后也指不上这个儿子了,一百两啊!他还从来没有见过银票呢!季老头伸手,“银票给我吧!”
这断亲书也是临时起意,夏初也没有准备,吩咐小厮,“去准备笔墨纸砚。”
“是。”
“不用了,我有。”季淮序打开自己的小包裹,里面有着不算多好,但十分爱惜的笔墨纸砚。
二贵有眼力见的搬来一张木桌,夏初写完晾干墨迹,季老头不认识字,看都没看就按了手印,眼里只有那一百两银票。
把银票递给旁边的小厮,示意他交给季老头,拿到银票后的季老头乐不可支。
夏初拿过按了手印的断亲书,一式三份,全都仔细查看后,一份交给了季老头,一份小心地收入怀中,把最后一份递给二贵,“送去衙门备案!”
“是!”二贵把断亲书揣进怀里跑了。
季老头随意把断亲书扔给季老大,拿着银票亲了亲就要走,却被季淮序叫住,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爹,这是我最后叫你一声爹,从此之后咱们再无瓜葛。”
季老头回头哼了一声,转身快步进屋找地方把银票藏起来。
夏初看向季淮序,拉他起身,发现他的眼神中有一丝落寞但更多的是解脱,温柔的拍了拍他的手,“我们回家吧!”
“好!”季淮序回握住夏初的手。
丧礼也完事儿,他们可以回夏宅了,这庄子再大位置也是偏僻,平时都是避暑才来,宅子离华阳城坐马车也得走一天。
夏宅是在华阳城上的一家四进宅院,华阳城是一座交通要塞的城池,四通八达,经济发达。
夏宅就在华阳城的西市,其实以夏地主的财力完全可以在更繁华的东市买宅子,可是西市有更多的文人,尤其是夏宅不足五百米的那家就是祁举人家。
当时小少爷就在祁举人家里读书,祁举人如今已经四十六岁,年仅十四便考上秀才风光一时,却在三十九岁才中了举人,祁举人并没有再往上考,而是回到华阳城,开了私塾。
这几年来,祁举人的口碑不错,考出来的秀才也不在少数,于是有更多的人前来求学。
西市也比较安静,到了夏宅门口,那门上的白绸子都已经撤了下去,小厮迎上来掀开马车帘子。
“少奶奶!”
“嗯,宅子里的丫鬟小厮都叫到前院来吧!”
“是,少奶奶!”
夏宅下人倒是挺多,四十一人,光之前服侍地主的小厮和婢女就有十二人,夫人那里还有十人。
夏初和季淮序走进院子,下人们很快在前院集合完毕。
夏初站在台阶上,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起,你们也知道从今以后我就是这夏家的家主,你们的卖身契也一并到了我的手里,我不管你们之前是怎么样,从今天起我需要的只有忠心。”
众人齐声应诺,能留在夏宅总比不知道被卖去哪里要好!
随后几日,夏初带着季淮序熟悉宅子,其实夏初也是第一次逛,有很多地方她不喜欢的,都直接让管家记下来给改了。
两人还一起挑选布料、家具样式,为三日后的婚礼做准备。
因为这属于丧事之后的喜事,不宜大办,夏初也想尽快立女户,都是以季淮序的喜好为主去改的房间,还给他准备了一间书房。
婚礼当天,夏宅热闹非凡,好多人都想来看看夏初这个捡了个大便宜的人到底长什么样,也想看看这个赘婿到底有什么资本!
夏宅门口,季淮序骑在高头大马上,那骏马脖子上还带着一朵大红花,季淮序一身红色喜袍,头发都被束上去扎成一个发髻斜插着一朵红花。
当真是人比花娇,那不算白皙的脸竟然从里到外害羞的粉嫩的厉害。
夏初伸出手抬头伸向季淮序,“我来接你回家!”
季淮序低头看着笑魇如花的女子,那一身红色喜袍是为了他穿的,那脸上的笑容是因为他绽放的,一直空着的心脏竟奇异般的被这个笑容占据了!
季淮序有些粗糙的手握上那细嫩的小手,下了马。
没有跨火盆,没有拜高堂。
两人就那样手牵着手,进了前厅,夫妻对拜,两人相视一笑。
酒席十分隆重,是白管家从天仙居定的。
夏初敬了一圈酒,确定自己对每个人都有了初步印象,这才回了新房。
新房里季淮序坐在婚床上,看着那完完全全按照他们两个人的心意一起去改造的房间,那窗户上还贴着夏初亲手剪的喜字。
夏初一身酒意走进了房间,对门口的丫鬟和小厮摆手,“洗澡水放好就都回去休息吧!不用守夜。”
“是,家主!”
房间很大,可季淮序还是感觉到夏初炙热的呼吸仿佛就在耳边,那淡淡的酒气让他都有了几分醉意。
不知是夜色醉人还是酒更醉人……
那一地红衣尽显缠绵,那洗澡水从热到凉,折腾了几番云雨。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时候,那不算宽厚的手拉过被子盖住还有着痕迹的肩头,一下一下顺着夏初白皙的背,轻声低哄,“今天落户,我的名字落季淮序好吗?”
夏初这才知道季淮序是他十岁那年自己取得名字,可是家里人还是都叫他季小四。
“好!”
夏初看着自己新立的女户,她的名字也从李小花变成了夏初。
夏家的所有账本夏初也都开始梳理,别说,白管家真是管家的一把好手。
家里家外都被白管家安排的妥妥当当,那些店铺的掌柜也都和白管家对接。
夏初也秉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全权交给白管家。
夏家不只是有地,名下有十七家店铺,其中九家都是首饰店,这首饰店是所有店铺里最挣钱的,不只在华阳城有五家,在京城还有四家。
另外还有两家书铺,两家成衣铺和四家粮铺。
往家账本看来,这十七家店铺一年的收入也有七千两左右。
再加上还有四个庄子,庄子的粮食都在自家粮铺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