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权衡再三,决定先派一小股精锐骑兵北上,佯装主力部队,虚张声势,威慑公孙渊,同时命幽州并州将领坚守城池,凭借险要地势拖延时间。
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按照原计划与张绣合兵。他深知,只有连成一片,集结的力量,先解决曹操这一最大威胁,才有足够实力回头应对北方。
张羽与张绣顺利会师后,双方迅速整合兵力,商议战略。张绣提出,趁曹操淮南、益州两线作战失利,士气低落,主动出击,攻打曹操势力较弱的兖州。张羽表示赞同,二人立即点兵,浩浩荡荡向兖州进发。
曹操得知张羽与张绣合兵,且目标直指兖州,大惊失色。兖州是他的根基之一,不容有失。他赶忙从淮南和益州战场抽调部分兵力,回防兖州。同时,他命曹休,曹仁率领一支奇兵,绕道突袭张羽和张绣的后方,试图打乱他们的进军节奏。
张羽和张绣在进军途中,得到曹军动向的消息。
张绣主张加快行军速度,抢在曹军回防前拿下兖州。
张羽却认为不可贸然行事,应先派出侦察兵,摸清曹军虚实和曹仁,曹休的行踪。
果然,侦察兵发现了曹仁的奇兵。张羽和张绣设下埋伏,待曹仁军进入包围圈后,伏兵四起,将曹仁打得大败。
淮南战场上,曹洪和满宠虽苦苦支撑,但江东军的压力丝毫未减。孙权得知张羽和张绣合兵攻打兖州,意识到这是打破淮南僵局的好机会。
他命令周瑜,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总攻。周瑜率领江东军,如潮水般冲向曹军防线。曹洪和满宠率领士兵拼死抵抗,战场上血肉横飞,喊杀声震耳欲聋。
就在双方陷入胶着之时,曹操从兖州战场抽调的援军赶到了淮南。曹洪和满宠见状,士气大振,与援军里应外合,对江东军发起反击。
江东军因兵力损耗过大,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出现溃败之势。周瑜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退。
而在兖州战场,张羽和张绣击败曹仁后,继续向兖州推进。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来迎战。双方在兖州城外摆开阵势,一场决定中原局势的大战一触即发。
张羽和张绣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他们激励士兵,背水一战。
曹操也不甘示弱,身先士卒,鼓舞着曹军的士气。
战斗打响,双方士兵奋勇厮杀,战场上硝烟弥漫。张羽和张绣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巧妙的战术,一度占据上风。
但曹操毕竟经验丰富,他及时调整战术,稳住了阵脚。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死伤,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此时,北方的公孙渊得知张羽主力南下,幽州并州防御空虚,不顾张羽派出的骑兵威慑,加大了对边境的进攻力度。幽州并州的将领们苦苦支撑,不断向张羽求援。张羽分身乏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张羽望着北方急报,内心焦虑万分,但兖州战场正处关键,实在难以抽调兵力。
他强压不安,对张绣说道:“公,北方局势危急,但此刻兖州之战不容有失,我们必须速战速决。”
张绣点头,二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全力冲击曹操中军。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张羽一马当先,挥舞长枪,所到之处曹军纷纷避让。
张绣则率领精锐部队,如利刃般直插曹操防线。
曹操见势,亲自督战,鼓舞着曹军士气。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大地。
激战正酣时,张羽麾下谋士李儒献策:“主公,曹军后方粮草重地防备相对薄弱,若派一支奇兵突袭,必能扰乱其军心。”
张羽思索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便挑选了一支轻骑兵,交由得力将领率领,趁夜色悄然绕到曹军后方。
与此同时,在淮南,败退的江东军虽损失惨重,但孙权并未气馁。他与周瑜商议后,决定再次集结兵力,准备从侧翼袭击曹操回援兖州的部队,以减轻张羽和张绣的压力。
周瑜整顿军队,秘密行军,寻找着合适的时机。
而在北方,幽州并州的将领们面对公孙渊的猛烈进攻,坚守城池,凭借城墙和险要地势顽强抵抗。他们不断派出信使,向张羽传达着前线的危急情况,期盼着支援。
兖州战场上,突袭曹军粮草重地的轻骑兵得手,曹军后方燃起熊熊大火。曹操听闻后方起火,神色大变,阵脚出现一丝慌乱。
张羽和张绣抓住这一机会,全力进攻。曹操不得不分兵回救后方,正面防御力量减弱。
就在此时,周瑜率领的江东军突然出现在曹军侧翼,发起猛烈攻击。曹军腹背受敌,陷入了混乱。
曹操见局势不利,长叹一声,下令撤退。张羽和张绣乘胜追击,曹军大败而逃,去洛阳。
虽然取得了兖州之战的胜利,但张羽来不及庆祝,他深知北方的危机迫在眉睫。他立刻与张绣商议,决定留下部分兵力镇守兖州,自己则率领大军火速回援北方。
张绣表示愿意一同前往,助张羽一臂之力。
二人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回北方。
公孙渊得知张羽回师,心中一惊,但他仗着自己兵力优势,并未退缩,准备与张羽决一死战。
张羽和张绣抵达幽州后,与当地将领会合,迅速制定作战计划。他们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等待公孙渊的到来。
公孙渊不知是计,贸然进军。当他的军队进入包围圈后,张羽一声令下,伏兵四起。
公孙渊的军队顿时大乱,陷入了绝境。经过一番激战,公孙渊大败,狼狈逃窜,回去被手下人杀死。
解决了北方的危机,张羽开始整顿军队,休养生息。而此时的天下局势,因这场系列战争发生了巨大变化。曹操实力受损,孙权虽未拿下淮南,但也保存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