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九年十一月。
当千人万人在眼前,随着自己一声号令之下,便是如同山海一般涌动起来,确确实实会提供出一种强烈的刺激,分泌肾上腺素,或是什么其他的激素,让自身兴奋起来。
即便这已经不是斐潜第一次校阅部队了。
不是献虏,也不是大阅,毕竟半场开香槟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好。
只能算是斐潜这十几二十天的加强训练的一个成果展示。
校阅地点就在麟趾塬上。
在校阅地点的左右两边,似乎依旧还能闻到之前的硝烟和鲜血的味道,兵卒身上的铁甲和手中的刀枪也似乎是在争夺天上太阳的光辉。
步卒在前,骑兵在后。
旌旗招展,战马嘶鸣。
斐潜走上了潼关楼台,面向那一片如同山海一般的兵卒军校。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了斐潜身上。
如果目光有热度,那么现在的斐潜应该就是直接被点燃了……
斐潜昂首,一字一顿。
『太兴九年,敌纵虿尾,妖孽以兴!窃盗狼心,欲乱关中!』
『诸位鼓血勇而效貔恘,保家国而举刀兵,顺民心而除贼军!』
『我等士卒儿郎,尽是九州豪杰!所属吏员将校,皆为四海英雄!』
『然有战,必有伤亡!』
『有或为流矢所中,魂落黄泉,有或为刀枪所伤,魄归长夜,呜呼!哀哉!』
『前者仆,后者继!英魂化黄土,热血祭苍天!』
『英灵尚在!随我旌旗!』
『生者有余勇,亡者存英名!』
『此战,以靖九州乱!以安四海宁!』
『非我等欲战不休!乃以战而开天下太平!』
随着斐潜话音落下,军阵沉默了片刻之后,无数细小的声音汇集到一起,便是轰然如同滔天巨浪一般山呼而起。
『开太平!开太平!』
『骠骑万胜!骠骑万胜!』
当一切东西,无论原本是多么的毫不起眼,但是汇集一处,达到了一定数量的时候,都是会引起极大的震撼。
水滴汇成大海,沙土汇成沙漠。
这雄浑的声音,不是在勾栏酒肆中,佩剑书生自命风流的低吟浅唱,也不是在垂柳小桥下,娇媚歌女婉转动人的勾人心魄,而是成千上万战后余生的健儿,带着大漠的寒风,挟着陇右的豪迈,以一身的豪情热血,吼出生命的乐章!
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或者说,没有像样的名字。
即便是记录史书的小吏再努力,再勤奋,都不能将他们的名字留在青竹之上。
只有在史书一角,在那斑驳犹如血泪的墨色之中,隐隐约约的有大秦三十万兵追亡逐北,有大汉文景武帝三代,百万兵卒劳役举国抗胡,还有那后来大唐之中吐蕃境内,积石山下无数的亡魂……
鲁肃在一旁观礼,见到如此情形,不由得有些颤栗。
江东不是没有强兵,也不是没有悍卒,可是绝对没有眼前的这么多!
这些骠骑麾下的军将士卒,身上的盔甲战袍,也并非多么光鲜亮丽,但是那些带着箭矢刀枪留在上面的痕迹的甲片,即便是打磨过了,依旧清晰。那些浆洗得有些褪色的战袍,即便是缝补过了,也依旧还有战场上血和火留下的烙印。
鲁肃一个一个的细细看过去,越看便是越觉得心中发寒。他知道这是骠骑将军摆出来的下马威,但是这确实是很有效,尤其是那些在远处的骑兵,每一个都是腰背笔直,纯用双腿操控坐骑。而且更为让鲁肃惊讶的,就是不仅仅是人站得齐整,就连那些战马也站成了一条直线!
而接下来的演练,就更加的让鲁肃胆寒。
鲁肃大体上也是知晓兵事的,周瑜生病的期间,他替代周瑜管理兵卒,对于兵卒的各项事务也都比较了解,可是他看见这些骠骑兵卒,一队仿佛一人,这种整齐划一的姿态,绝对不是临时凑一凑就能凑出来的。
麟趾塬上,并不如后世塑胶地板一般的平整,即便是已经经过长时间的踩踏和碾压,但是依旧会有一些小石头大土块什么的,按照道理来说,这些东西必然会影响队列的齐整,使得某一队在行进演练的时候,会突然出现像是狗啃一样的缺了一块,或是一角……
可是鲁肃看到,即便是偶尔会出现一点波动,队列里面的其他人就会如同人的肢体一般,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协调!
这种舒适且流畅的状态,可能没有像是后世正步走方阵那么的直接震撼,可是让鲁肃的心不由得直直往下沉。
因为战场也不可能是平整的……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孙权身边也有一批膀大腰圆,盔甲闪亮的亲卫,要说摆架势,举旗帜,可能比眼前的任何一支骠骑兵卒都要更好,毕竟那是特意在千百人当中挑选出来,高矮都要一致,再加上处于亭台楼榭之中,不管是站在哪里,都有固定的位置,所以整齐度也是极高的。
可这些人要和眼前的骠骑兵卒一比,简直就是天地之差了!
架子摆着再好,真上了战阵,又有什么用?!
为什么那些江东士族子弟见到孙权都不会害怕,都胆敢明嘲暗讽?除了孙权本身的威慑力不足之外,孙权站在大殿之外,庭院之中的那些护卫,也不足以让那些士族子弟害怕!
孙权的护卫甚至都佩戴香囊,而且还有不少是士族子弟赏给他们的……
所以怎么可能会怕?
兵卒护卫有没有杀过人,有没有见过血,其实是有差别的,然后有没有经过战争,上过战场,又是差别很大,所以孙权手下的那些护卫,虽然看起来都兵甲鲜亮,但是实际上都不中用,没有哪个士族子弟会害怕一条宠物犬。
即便是大型宠物犬。
可要是一条体格或许并不大,但是见了面就红了眼,露出牙来的狗,别说招惹了,就是远远看见,都会心中一颤,必须找点防身武器再说。
眼前的这些骠骑兵卒,未必人人都是高大彪悍,而且面容黝黑,皮肤粗砺,真谈不上什么上佳容貌,体格优美,但是这些兵卒的眼神,那仰望骠骑大将军斐潜而流露出来的灼热,让鲁肃如芒在背,着实难安。
在那一队队的骠骑兵卒衣甲之上,那些血战之后留下的痕迹,还有那些在空中迎着寒风傲然而动的三色旗帜,虽然有些残破,有些血迹,可是依旧树立在队列之前,猎猎卷动,引导着无数健儿跟随着这旗帜向前,再向前……
鲁肃抬眼,看向了城头之处的骠骑大将军斐潜。
这骠骑,若说是武将,但是虽然穿着盔甲,但是看不出有多么彪悍的身躯,和在他身边的护卫一比,简直可以说是有些略显消瘦。若说是文吏,可是那一身合体戎装,再加上鬓发胡须的尘土,还有那风吹日晒的肤色,绝对不是那些整天呆在官廨之中,动不动就是香囊折扇的模样!
可就是这样一个说武力,没多高,说文采,也没多好的家伙,却在当下统领着千军万马,摧枯拉朽一般的击溃了曹军主力,成为了北方霸主,即将问鼎中原!
这世道啊……
鲁肃注意到,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骠骑上下虽然还打着大汉的旗帜,但已经不是主要的队列指引了,那大大小小三色旗帜,才是占据了整个视野的主角。而且还有一点,这些骠骑兵卒也不再喊什么大汉,只是在山呼骠骑。
鲁肃垂下了眼眸,心中开始琢磨起来。
……
……
斐潜在校阅之后,就召见了鲁肃。
斐潜没有摆什么架子,甚至到了潼关府衙外面出迎鲁肃。
这反倒是让鲁肃有些惊讶,便是忙不迭的下了车,规规矩矩的前来拜见。
校阅搞了,意思到了,也就够了。
斐潜觉得再端什么架子,就多少有些画蛇添足,抑或是弄巧成拙的愚笨。
在校阅的时候,距离较远一些,而且斐潜的注意力也都在兵卒身上,现在面对面见到鲁肃的时候,斐潜多少有些觉得后世三国游戏真不靠谱。
鲁肃这家伙,其实不矮,和斐潜个头不相上下。
但是也没有关二爷那么高。
算是中等偏上。
相貌也不是那种看起来就是老实巴交的类型,相反还颇为上佳,怪不得在三国历史上经常作为使节到处跑。
两人相互谦让着,进了节堂之中。
斐潜待鲁肃就坐,看过了鲁肃递送上来的诏令,便是笑了笑,将诏令放在了一旁。
鲁肃只是瞄了那诏令一眼,也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这个局面,有些微妙。
斐潜有违背诏令么?
似乎有,也似乎没有。
因为斐潜当下,确实和曹操脱离了交战。
从这个角度来说,斐潜遵守了诏令,但是鲁肃其实知道,现在这个阶段斐潜只是在蓄力,随时都可能发动反击,甚至可能下一刻就会出军,那么又是违背了诏令。
这就像是当下的大汉天子,似乎是天子,又不像是天子。
鲁肃默默的坐着,似乎也不准备和斐潜说些什么大义,什么忠诚。
这是……
装老实?
斐潜忽然想要笑。
莫非演义当中鲁肃的老实形象,便是这么来的?
斐潜看着鲁肃,忽然问道,『某有闻,子敬原家富多财,殷实之户也。然子敬少年之时,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不知此事真假?真可谓少年英才是也!』
三国演义之中,鲁肃一出场似乎就是中年油腻男,实际上并不如此,现阶段的鲁肃,还是一个青壮年,仪表堂堂,礼仪规范,令人观之顿生好感。
其实斐潜比鲁肃大不了几岁,严格上来说,他们两个应该是平辈的……
可是虽然斐潜口中称呼『子敬』,但是口吻已经是上对下了。
众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权柄会抵消年龄,五十岁的办公室王主任在三十岁的老总嘴里,永远都是小王……
鲁肃吸了一口气,『肃少年懵懂无知,肆意妄为……让骠骑见笑了……』
斐潜笑了笑,『我倒是觉得子敬深虑……以南山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岂能言「懵懂」二字?只是子敬当时为何不举兵而兴,却投了江东?』
鲁肃抬头,看着斐潜,『骠骑可知,江淮之处,当年郑张之辈乎?』
斐潜点了点头,『也略知一二。』
郑,是郑宝。
张,是张多。
还有一个许乾。这三个人手下都有很多人。
郑宝实力最强大,占据巢湖,据称是拥有部众一万余人,加上其所处之地颇为丰饶,起初倒是很有些气象,所以庐江一带的寒门士族子弟,以及百姓民众大多投奔他,曾经为一方所忌惮。
鲁肃笑了笑,略带一点苦涩的说道:『某年少失长,若不散财聚众,便为郑张所掠也!』
斐潜又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天下为乱,四方各逞勇武,子敬也深受其害……既如此,为何又佐江东,割土鼎立,以观天下之衅?』
鲁肃闻言,顿时眉眼就是一跳!
这是他向孙权的献策!
骠骑怎么知道了?
鲁肃细思极恐!
当时厅堂之内,除了他和孙权之外,其他的就是孙氏的仆从……
孙权肯定不会将这些事情到处乱讲,那么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孙氏的仆从之中,有骠骑的奸细!
鲁肃几乎是立刻得出了这个结论,却不知道这结论和实际上的真相谬之千里……
斐潜再怎么能耐,也不可能再孙权身边的仆从之中安插什么奸细,毕竟那些孙氏仆从很多都是家生子,也就是祖祖辈辈都跟着孙氏的,有的甚至跟随过三代孙家之主了,普通人根本混不进内堂,更不用说听见孙权和鲁肃之间的商议内容了。
斐潜之所以知晓这些,因为这都是后世给予的答案。
当然,后世的答案里面也未必都是正确的,也有不少是杜撰出来的。比如后世之中就有所鲁肃有投奔郑宝的计划,甚至还有一说是刘晔劝说鲁肃投奔谁的……这基本上来肯定就是假的了,鲁肃再怎样没眼光,也不会去和郑宝同流合污。
三国之中,似乎是一种巧合,又或是一种必然,都有一位战略级的智囊存在。魏国和蜀国就不提了,吴国之中很多人以为是周瑜,其实并不是。周瑜和孙权的关系十分的微妙,倒不如鲁肃这样的人,更能获得孙权的信任。
对于历史之中的吴国来说,鲁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周瑜。因为鲁肃不仅是能提出战略,更能随时调整,并不会拘泥于一处,或者是一条道走到黑。典型的实例,就是鲁肃在一开始的战略中,本来是打算二分天下,全据长江以南,然后与曹操抗衡的……
当然,这个策略也有可能是周瑜提出来的,或者是周瑜和鲁肃共同商议出来的,只不过周瑜短命,所以自然就算在了鲁肃头上。
在刘表占据荆州时,鲁肃知道刘表可以拿下,所以大胆提出二分天下的策略。但当一半荆州被刘备占据后,鲁肃很快意识到这股新势力锐不可当,以为只可拉拢而不能强攻。于是马上修正战略,劝说孙权联刘抗曹。
可惜周瑜、吕蒙都中了二分天下的毒,孙权又是个摇摆不定,放不下眼前利益的主。以至于后期孙权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打曹操打不过,明天就去刘备那偷点食。背刺关二爷后,吴国和蜀国彻底撕破脸,面对刘备大军,孙权不得不装孙子,向曹丕俯首称臣。孙权的这副嘴脸,连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的张昭都看不过去。
一个人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难的,太多人只会选择一条路走到黑。
对孙权来说,全据长江的大饼实在是太过诱人,所以一直念念不忘,但是鲁肃却能预见到自己战略的不可行性,并果断放弃自己的原设想,并且立刻选择更优化的方向,不得不说是鲁肃高明之处,这种眼界和大局观,足以傲视江东群英。
这种眼界,其实也从斐潜最开始称赞鲁肃散财之举,可见一斑。
当时鲁肃家乡里面的老者,不能理解鲁肃行为的用意,都说鲁家有鲁肃这个败家子,肯定完蛋了!他们那里知道,在乱世之中,光有钱财而没有实力,就是砧板上的肥肉。而且即便是鲁肃召集了少年团,依旧被人盯上了……
后来这些事情,被史书描绘得似乎是周瑜和鲁肃惺惺相惜,但是斐潜觉得更有可能是双方见过面之后,便是臭味相投对上眼了!
别以为鲁肃的武力低,穿着文吏服饰很能迷惑人,实际上这家伙能开硬弓,可以直接一箭射穿橹盾!
至少比斐潜这个战五渣要强……
所以鲁肃真的是各个方面都很强。
斐潜之所以用言语挤兑鲁肃,其实也多少有一点想要留住鲁肃的心思。
要是真能将鲁肃留在关中,江东就几乎可以说是断了一条手臂,外加少了一半的大脑!
可是这事情,真的能如斐潜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