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遇碍,初谋展才
小镇比远处看起来更加破败,房屋低矮,街道狭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
苏云澜微微蹙眉,心中那股古怪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她将从山洞里找到的书籍和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妥善安置在板车上,轻轻拍了拍,目光坚定。
这些,是她未来教育事业的基石。
小镇上的人们对外来者充满了警惕,好奇的目光落在苏云澜一行人身上,窃窃私语的声音像蚊蝇般嗡嗡作响。
苏云澜并不在意,她径直走到一处较为宽敞的废弃院落前。
这里虽然杂草丛生,屋顶也破败不堪,但稍加修缮,便可作为学堂之用。
她弯腰拔起一根枯草,在手中揉搓着,眼中闪烁着光芒。
“就这里了。”她语气坚定,仿佛已经看到孩子们在这里朗朗读书的场景。
消息传得很快,镇上唯一的夫子,陈夫子,很快就找上门来。
他身材瘦削,留着山羊胡,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衫,颇有几分酸腐气。
他上下打量着苏云澜,语气不善:“听闻你要在此处办学堂?一个外乡妇人,懂得什么教书育人?”
苏云澜直视着他,不卑不亢:“陈夫子,我虽是外乡人,但也读过圣贤书,懂得启蒙之道。如今流放至此,只想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陈夫子冷哼一声:“力所能及?我看你是想抢我的饭碗吧!这镇上,只有我能教书育人,你一个妇道人家,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指指点点的声音不绝于耳。
苏云澜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反驳,却听到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来:“哟,这不是陈夫子吗?怎么,有人挑战你的地位了?”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秀才,摇着折扇,施施然走了过来。
他名叫吴秀才,有点学问但自视甚高,对苏云澜的学堂更是嗤之以鼻。
“吴秀才,你来得正好!”陈夫子像是找到了同盟,指着苏云澜说道,“这妇人想在此处办学,简直是胡闹!你我身为读书人,岂能容她如此放肆?”
吴秀才轻蔑地一笑,上下打量着苏云澜,眼中满是轻佻:“妇人,我劝你还是早些死了这条心吧。教书育人,岂是尔等能做的?”
苏云澜脸色一沉,正欲开口,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办学堂?谁家的孩子有空去学堂?地里的活儿还干不干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妇人,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
她是赵大妈,镇上出了名的泼辣,在她眼里,读书识字毫无用处,只会耽误孩子干活。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刁难,苏云澜并没有退缩,她目光坚定,环视众人,缓缓开口……
“诸位……”
“诸位,”苏云澜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像山涧的清泉,缓缓流淌,驱散了空气中的浑浊,“我知道大家心中存疑,但凡事总要试过才知道。读书识字,并非无用,它能让孩子们明理,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她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略带稚嫩的声音,“我觉得苏姐姐说得对!”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清秀的少年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正是萧煜寒的五弟,萧五少爷。
他虽年纪不大,却已显露出几分书卷气。
他走到苏云澜身边,目光坚定地看向陈夫子,“陈夫子,你说女子不能教书,可曾读过《礼记》中的‘女子有行,远于四方’?可见女子亦有才学,为何不能教书育人?”
陈夫子被萧五少爷的话堵得哑口无言,他涨红了脸,胡须颤抖,却找不到话来反驳。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窃窃私语,他们没想到一个流放犯的弟弟,竟然有如此才学,一时之间对萧五少爷刮目相看。
苏云澜看着挺身而出的萧五少爷,心中暗喜,这萧家兄弟,果然都是人中龙凤。
吴秀才见陈夫子被一个少年说得哑口无言,心中不悦,他摇着折扇,轻蔑地笑道,“哼,光会说大道理有什么用?你们的学堂拿什么教?难道用空口白话哄骗孩子吗?”他目光扫过苏云澜,语气尖酸,“我看你们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拿不出来吧?”
苏云澜心中冷笑,她早就料到有人会在这上面做文章。
她微微一笑,走到板车旁,小心翼翼地从一个木箱里拿出一摞书籍。
这些书籍纸张泛黄,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正是她在山洞中找到的孤本。
她将书册展开,露出其中精美的插图和密密麻麻的文字,展示给众人看。
吴秀才原本不以为然的脸上,逐渐露出惊讶的神情,他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那些书,嘴里喃喃自语,“这……这怎么可能?”
他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把夺过苏云澜手中的书籍,仔细翻阅着,越看越是心惊。
书中的内容深奥精妙,绝非市面上常见的泛泛之作。
他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刚才还趾高气扬的气焰,瞬间被浇灭了大半。
苏云澜看着吴秀才这般模样,心中畅快,这些书,足够打破他所有的嘲讽与质疑。
“这些书……”吴秀才还想说些什么,却被一个低沉的声音打断。
“如何?”声音的主人正是萧煜寒,他站在人群外,目光如炬,落在苏云澜身上。
萧煜寒的目光深邃而沉稳,他静静地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苏云澜从容应对各种刁难,眼中满是赞赏和钦佩。
他注意到苏云澜在面对质疑时,眼神中闪烁的自信光芒,以及她唇角扬起的那抹坚定微笑。
他知道,他的妻子,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
苏云澜感受到萧煜寒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转头看向他,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种无声的默契在他们之间流淌,仿佛一股温暖的春风拂过,驱散了周围的寒意。
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我说苏娘子啊,这办学堂是好事,可俺们这些乡下人,就指着孩子在地里帮忙干活呢,这要是都去上学了,地里的活谁干啊?”说话的是赵大妈,她身后还跟着一群家长,一个个愁眉苦脸,显然对苏云澜办学堂的事情颇有微词。
赵大妈的声音粗犷而洪亮,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她身后的家长们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难处。
“是啊,我家小子才八岁,就能帮着放牛了,这要是去上学,耽误了多少活计啊!”“我家丫头也一样,能帮着家里洗衣做饭,这要是去上学,家里的活谁干啊?”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仿佛一波波声浪,压得苏云澜喘不过气来。
她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几乎抬不起头。
周围的空气也变得压抑起来,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感到窒息。
苏云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她知道,这些家长并非恶意刁难,只是出于对生计的担忧。
她环顾四周,目光落在那些眼神中充满焦虑的孩子们身上,心中更加坚定了办学堂的决心。
她缓缓开口:“各位……”
“各位,”苏云澜的声音再次响起,清脆而坚定,像一缕阳光穿透了阴霾,“我理解各位的担忧,但孩子们来学堂,并非只是读书识字。我还会教他们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识草药、学算数,甚至简单的农耕知识。这样,他们不仅能增长见识,也能更好地帮助家里。”
赵大妈等人面面相觑,显然对苏云澜的说法有些将信将疑。
一个年轻妇人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问道:“苏娘子,你说的可是真的?学算数能干啥,还不如多刨点地实在。”她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苏云澜微微一笑,她早有准备。
她走到一块空地上,从板车上拿出一把算筹,摆弄起来,“这算数啊,可不是简单的加减,它可以帮你们计算地里收成,知道什么时节种什么,还能帮你们在集市上不被小商贩欺骗。识字,能让你们看懂契约,明明白白知道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她边说边演示,简单地用算筹算出一道加减题,村民们虽不甚理解,但看到那算筹在苏云澜的手中灵活地移动,似乎真的可以算出些什么,心中不由得有些好奇。
“你们看,”苏云澜指着板车上一些简单的草药,“这些都是常见的草药,我还会教孩子们识别它们,这样,他们生了小病小痛,自己就能配药缓解,省去了不少麻烦。”她拿起一株艾草,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散开,“而且,学会这些,以后你们上山采药,也能避免误食有毒的草药。”
赵大妈听了这些话,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显然有些动摇。
一些家长也开始交头接耳,他们发现苏云澜并非只是夸夸其谈,而是真的在为他们的孩子考虑。
苏云澜的讲解让部分家长开始动摇,在他们眼中,这妇人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们的心里隐隐升起一丝希望。
看着众人脸上逐渐松动的表情,苏云澜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就在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厮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封信,径直递给一旁的林师爷,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
林师爷看完信,脸色骤变,他匆匆扫了众人一眼,将信捏在手中,目光复杂地看向苏云澜,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对着身边的衙役轻声道:“我们走。”说罢,便匆匆带着人离去。
苏云澜感觉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她看着林师爷匆忙离去的背影,总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心里升起一丝不安。
正当她想要上前询问时,却听到人群中传来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似乎有人在说着什么关于官府和书院的事情。
“真是多事之秋。”
苏云澜转头,看到萧煜寒正看着她,眼神沉静,看不出喜怒,只听他低沉地说道:“走,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