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写了一个婚纱摄影的收费方案,拍十张照片多少钱,拍二十张多少钱,可以提供礼服,也可以自己带服装。让福来去把前进交通租得全福斋三楼的部分布置一下,做一个拍摄地。墙上挂点大背景图,旁边屋子准备个更衣室,放两排衣架,放些各色各样的旗袍、西装、裙子,放几个古典风家具,也就是一张八仙桌几把太师椅,这个可以拍全家福用。这些个道具‘静漪园’的仓库还有不少,拿一套出来让韩青开车给送过来就行。把红杏调过来当化妆师,她比较爱胭脂水粉,这个算擅长,服装也归她管理。让常宝过来当伙计给福来打下手。福来相机也鼓捣得小有成绩就让他当摄影师,兼出纳。让常宝记预约记录,刚开始用不着安排太多人。让春来去定做了一块招牌:“丽颜照相馆”
“静漪园”的白楼内装修已经完工,现在正在给外面重新粉刷一遍,本来是白色的,经过岁月侵蚀已经斑驳了,要重新粉刷。韩青还建议这个楼外边最好再建个围墙,或者那种铁艺栅栏,这个园子太大了,警戒困难,不如在这个楼外边加一道墙好了。明慧觉得他的主意不错。让丽景建筑的工人们再加个围墙,争取十一月中能全部完工。孟忆娴本来还提议让明慧办个搬迁聚会,明慧说恐怕还得收拾一阵子,等收拾好了再说,要是到了年底和圣诞节一起办也可以的。
明慧的“二哥”又回‘听松居’去住了,他是习惯了单独住,又有人做饭,又不在黄氏跟前省得黄氏唠叨他。奇怪的是他也没在黄氏那里提起盛家小姐,明慧心里嘀咕:“难道他确实不是因为女色才留在盛家长住的?确实只是和同学志同道合为事业谋划?”最近霍永诚因为想学车倒是和赵英兰走得比较近。
明慧自己这一段时间和魏芳颜通了一次信,魏芳颜也只是说他演出还挺顺利的礼貌得问候了一下明慧的学业并没有说什么其他的,不过让明慧比较意外的是这位魏老板是会写字的,还写得不错,在民国识字的少,就是唱戏的也多数并不识字,戏文是全靠背下来的。明慧高三的课业倒是不重,因为并没有现代的高考,一周也不是天天是全天课程。下午她经常说是在屋里做功课的借口穿越回到现代。上次就是穿越回到自己的丽景苑新居,因为两个多月的时间丽景苑二零二也装修好了,她看了之后提了一些小修改意见,又找保洁公司做了新房子的卫生后算是交了钥匙。明慧又上网定了三套沙发还有一些软装材料,这其中的两套沙发她准备弄到民国的“白楼”去用,民国倒是有沙发卖,但价格贵而且样式明慧没看上。明慧选了两套布艺沙发,一套真皮沙发。从袁先生家买得桌椅、书架、古董架、书画案、一张木床、衣柜都从民国‘静漪园’库房搬到这里来。明慧有时间就来看看这的布置,添一些窗帘、靠垫,挂画什么的。实木家具还都请专业人士打了核桃油保养一番,这样二零二的样子才让她基本满意了。她还买了一个保险柜放在二零二的主卧,在民国她收得金条太多了,一个保险柜装不下。趁着黄金价格又涨价了,在六百五十一克的时候又两次兑现了三十根一百八十克的金条,现在她账户里的资金还是很够的。自己三楼的邻居也在装修,看起来不久以后也会搬进来了,只有二楼还没动静。明慧在装修二零二的时候在地下室留了一个通往二零一的暗门,以备不时之需。
自己的父母要换房子,明慧的建议是先别换了,现在这个学校的房子起码老爸上班近。老妈换了一辆五十多万的新车似乎是高兴了,暂时把买房子的事放在一边了。好消息是老爸的正高职称这回似乎有戏,明慧拿了一幅齐大师的画给老爸让他和领导鉴赏一下。这个是十月才从齐二爷手里收得,是一幅牧童和水牛,现在每个月明慧都去齐二那里收点东西,弥补一下齐二的贸易逆差。前一段时间明慧一直没露面就只是说去南方上货去了,要去订货会定秋季新款了。实际上她跟浙江的小陈定了一批呢料子都送去了碧云轩,还定了两万件军大衣呢!真正给现代白米大街的店里就把自己以前设计的礼服都又让裁缝每件都重新做了两件,礼服这个基本上都是手工的,如果没有客户定,基本都只有一件。原来的好几件礼服都被民国名媛买走了,当西式婚纱礼服了。多做出来的礼服也可以给自己的婚纱摄影用。又约着见了哥哥明智一面把给他收得清朝官服给了他。明智最近挺忙的也没多说,只让她继续给他收大清官服,说他想收个全套的。明慧说这可是得慢慢找了。明智说把她的‘同治小饼’都卖了,一小饼七十万,一提七饼,一共两提,去掉拍卖手续费钱到时候给明慧转到卡里。
“这个涨价了?”明慧问。
“那可不,这东西喝了就消耗掉了,以后只能越来越少。”明智说。
“下回我给你找点‘光绪’的吧,老的是没有啦!”明慧说,说着递给他一块“田黄”,一寸田黄一寸金,别看这个田黄石不大,但这东西在现代是论克卖得,明智颠了颠,这石头也有个七八十克,“这个是好东西!”明智说。“那是当然,你留着吧。”明慧说,上回那个茶叶铺子,回去想着给他打电话问问他家的老茶饼还有没有了,自己再收点儿,如果现代卖价不好就留着自己喝或者送人情好了。
明慧和明智告别后就回到民国自己屋里,今天时间不够了,明天下午还要再来,她还想再买一批粮食,上回买得三千斤白面,三千斤大米,给丽景建筑修仓库装修‘白楼’,送人情,自己和碧云轩一众伙计吃得七七八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