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民国的规矩要是没分家的儿子媳妇肯定得跟着黄氏住。总不能让新媳妇只是搬进大哥的屋子就完了,那也太怠慢新人了。势必要修房子准备聘礼等等繁琐之事。
霍家院子这里地方有限,原本明慧就准备盖个小楼,但时局变换,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民国的工程速度远不及现代,动不动就一个工程干几年,以前皇家的大工程干几十年也不稀奇。
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位“大哥”是什么意见,他出去好几年了,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是听还是不听呢?可别闹出什么事来。人要是在外边“自由恋爱”了,恐怕这个婚事就不好办了。韩青家里给定了亲事,他虽然不喜欢到底还是为了孝道遵从父母的意思回去结婚了,才又出来闯荡世界。但明慧也知道有类似鲁迅先生那样逃出家门,再不回家的例子。留在家里的女子何辜?却蹉跎一生。
可有些话明慧却不好说,只是皱眉说:“大哥是不是要放寒假,要不要写信去让他回来过年?我看是不是也叫二哥回来商量一下才好!”
“若是你大哥能回来过年,自然是最好的!你二哥那里我已经让刘勇给他带话让他晚上回来一起吃晚饭。”
但晚上二哥并没回来吃饭,大概今天是‘羊六福’开业的第一天事情多吧,大概晚上快九点霍永诚才回来。他一脸疲惫之色得接过来信看了一遍,脑子似乎有点转不过来:“是未来的大嫂要来?那大哥什么时候回来?”
前一个问题是肯定的,但后一个问题谁也没有答案。前几年里老大并没有在寒假回来的先例,去年是霍老爷病故,请假回来也不是寒假期间。前一段时间基本联系不上,但寄过去的钱是有人收的。黄氏其实一度动心让人去广里去看看大儿子,但霍永诚说要去她又不肯,这从北到南真是千里迢迢,二儿子也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黄氏实在是担心安全,虽然没给大儿子寄几千块大洋,但还是寄过去五百块大洋。
“看看你们想法子联系上你们大哥,让他回家来过年!”黄氏说。
“要不我明天给大哥的学校再打个电报让他回来!”霍永诚说。
“我明天让葛掌柜给您送些钱来,无论如何未来大嫂来了,这聘礼得准备起来。”明慧说。“如果您要是想安排他们都住这院子里,估计有点窄吧,要不要找个旅馆什么的租上一套客房预备着?”
“亲家大老远得来,我们让他们住旅社只怕招待不周,这事我再想想吧!”黄氏也有点头疼,‘静漪园’倒是大,不过地方偏远了,她在这里住了这些年,搬到一个没个街坊邻居的地方住着,着实不习惯。她既然不在‘静涟园’住就也不好把亲家一家放那么偏远的地方去住着。
“如果送亲的是大嫂的兄弟让他住我的屋子就是,大嫂住大哥那间房就是了。”霍永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