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父母
马车在崎岖的乡间小道上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石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古之月坐在车厢内,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心中满是激动与忐忑。
凌觅诗坐在他身旁,温柔地看着他,轻声问道:
“之月,快到了吧?”
“快了,快了,再过一会儿就能看到下相县城了。”
古之月回答着,眼神中透着期待。
凌觅诗握住他的手,柔声道:
“之月,这么多年没见,公公婆婆一定很挂念你,你别太紧张。”
“我知道,我也是又高兴又害怕,怕他们看到我突然出现,会受不了。”
古之月叹了口气,紧紧握住凌觅诗的手。
不一会儿,马车驶进了下相县城。
古之月吩咐车夫停在热闹的集市旁,他和凌觅诗下了车,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集市上张灯结彩,到处弥漫着过年的气息。
古之月拉着凌觅诗穿梭在各个摊位间,挑选着年货。
“这个腊肉不错,买几斤回去。”
古之月拿起一块色泽鲜艳的腊肉,递给摊主。
“好,再看看这个香肠,味道也很好。”
凌觅诗也挑选着,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除了各种美味可口的食物之外,古之月还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精心挑选新年礼物。
对于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成人的父母,他特意选购了两件厚实而温暖的棉衣,希望能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为他们带去一丝慰藉;
对于家中勤劳能干的大哥、二哥以及三弟,他则用心挑选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有锋利无比的斧头、坚固耐用的锄头还有精巧便捷的锯子等等,还有一套新的剪头发的工具,这些工具无疑会让兄弟们日常劳作时事半功倍;
至于温柔贤惠的大姐和活泼可爱的二姐,古之月更是毫不吝啬地买下了几件精美的首饰,项链耳环手镯样样俱全,
上面镶嵌着璀璨夺目的宝石或者雕刻着细腻繁复的花纹,相信她们戴上之后一定会更加美丽动人。
可以说,每一件礼物都是经过古之月深思熟虑后才选定的,它们不仅代表着物质上的馈赠,更承载着古之月对家人们深深的思念与浓浓的关爱之情。
当所有年货都购置完毕,古之月亲自将满满一车的物品整齐地码放好,然后再次登上马车,挥动马鞭,驱使着马匹缓缓前行。
伴随着车轮滚滚转动发出的声响,马车逐渐驶出繁华喧嚣的城镇,一路向着城东郊宁静祥和的桃园村驶去。
没过多久,马车便抵达了村口。古之月下意识地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故乡熟悉的气息全部吸入肺腑之中。
接着,走进来斑驳的土围子,不一会就到了家门口,他伸手推开略显陈旧的车门,率先一步走下马车。
紧跟在他身后的凌觅诗,挺着个大肚子也下了车,手中也提着一个包装精致的礼盒,她的脸上同样洋溢着期待与喜悦的神情。
一九三七年的除夕,古之月携妻子凌觅诗终于回到了故乡。
两人并肩而行,一同踏入这座充满儿时回忆的村庄。
脚下是那条曾经无数次走过的蜿蜒曲折的石子路,道路两旁依旧是那些错落有致的房屋和掉光树叶的的榆树柳树。
古之月和凌觅诗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走着,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自家门前。
古之月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目光凝视着眼前那堵饱经风雨侵蚀显得颇为破旧的土墙,一时间心中百感交集,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犹豫片刻之后,他终于抬起手,轻轻地敲响了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并轻声呼唤道:
“娘,爹,是我,之月回来了。”
说话的时候,古之月的声音微微颤抖着,显然此刻他的心情格外激动。
门“吱呀”一声开了,古之月的父母站在门口,满是皱纹的脸上满是惊讶与不敢置信。
古之月的母亲看到儿子,瞬间泪如雨下,哭着扑了上来:
“是三...三儿?真的是你吗?这么多年,你到底去哪儿了?”
古之月也哭着扑到母亲怀里,哽咽道:“娘,是我,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父亲也忍不住抹了抹眼泪,颤抖着双手,拍着古之月的肩膀:
“三儿,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些年,我们天天盼着你,夜夜想着你……”
古之月哭着安慰道:“爹,娘,我没事,我好好的,这些年在外面吃了不少苦,但我一直惦记着家里,惦记着你们……”
母亲哭得更厉害了,断断续续地说:
“孩子,我们都以为你不在人世了,这些年,每到过年,我们都会给你留一副碗筷,盼着你能回来……”
古之月也哭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抱着母亲。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擦了擦眼泪,指着身后的凌觅诗说:
“爹,娘,这是我媳妇,凌觅诗,是我在外面认识的,她对我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回来了。”
凌觅诗面带微笑,步伐轻盈地走上前去,然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柔声说道:
“爸爸、妈妈,我就是凌觅诗!
此次能够平平安安地归来,真的要多感谢之月一路上对我的悉心照料呢。
今日有幸与您们相见,我感到由衷的开心和喜悦。”
站在一旁的古之月的父母,目光慈爱地凝视着眼前这个彬彬有礼的女孩,他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流露出欣慰而又温暖的笑容。
只见母亲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拉住凌觅诗那略显冰凉的小手,关切地说道:
“好孩子啊,赶紧进屋吧,这外头天寒地冻的,可别给冻坏喽。”
于是乎,一家人纷纷走进屋内,而后紧紧地围绕着火炉坐成一圈。
这时大哥古之仁的媳妇,古之月的大嫂正默默给大家都倒上了凌觅诗带来的雨花茶。
此刻,古之月静静地注视着父母那熟悉且亲切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愧疚之情。
沉默片刻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缓缓张开嘴巴说道:
“爹、娘,这些年来,孩儿在外闯荡可是历经了不少风风雨雨呐。
今天,我想把这期间所发生的种种事情都一五一十地讲给您们听一听。”
听到儿子这番话,父亲微微颔首,表示同意让他继续往下说。
古之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过往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汇聚于胸腔之中,紧接着便开始娓娓道来自己那段难忘的经历:
“记得那一年,咱们家不幸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水灾。
眼看着家中生计难以维持,走投无路之下,我只好随着那些逃亡的人群一路奔波,最终来到了繁华喧嚣的大上海……”
在上海,日子过得特别艰难,我干过苦力,睡过街头,吃了不少苦。
后来,我跟着一个烤烧饼铺的许师傅学做苏式糕点,学了好一阵子,手艺也还不错。
可是,有一次我不小心犯了错,出去卖烧饼睡着了,烧饼都被偷完了,担心师母责罚,就只能又逃了出来。”
母亲心疼地看着他,轻声问道:“那后来呢?”
“后来,我一路逃到了首都,幸亏遇到了汪老夫妇,他们在下关码头开客栈,心地特别好,收留了我,还把我当亲儿子养。他们看我识字,就送我去上学。
在学校,我认识了觅诗,我们互相照顾,互相扶持。
毕业后,养父母走了关系,让我当了税警,这些年一直在外面忙,一直没机会回来看看……”古之月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
父亲叹了口气,说道:“孩子,你在外受苦了,可你一直惦记着家里,这就够了。
这些年,家里也挺不容易的,你大哥在镇上开了个剃头铺,日子还算过得去。
你二哥在运河上放生码头干活,三弟跟着你大哥学剃头的手艺,也能帮上点忙。
你走后的第二年上半年你大姐嫁给了城里开杂货铺的董家,下半年二姐嫁给了城北运河驶船的马家,她们的日子也都还不错。”
古之月听着父亲的话,心中满是感慨。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大哥古之仁和三弟古之星走了进来。
古之仁看到古之月,愣了一下,随即惊喜地喊道:
“三弟,真的是你?这么多年没见,你可回来了!”
古之月也起身,迎了上去,兄弟三人紧紧抱在一起。
古之星看着古之月,眼中满是羡慕:“三哥,你可真有福气,还娶了这么漂亮的媳妇。”
凌觅诗笑着说道:“四弟,别光顾着夸我,快坐,一会儿就有好吃的了。”
古之仁拉着古之月坐下,好奇地问道:
“三弟,这些年你在外面到底经历了什么?给我们好好说说。”
古之月点了点头,又把之前的事情详细地讲了一遍。
兄弟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感叹。古之仁感慨道:“之月,你在外吃了这么多苦,还能坚持下来,真不容易。”
古之月笑了笑:“没办法,家里人都在惦记着我,我不能就这么倒下。”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又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这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仿佛带着某种急切与期待。
紧接着,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原来是二哥古之阳回来了。
只见他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鱼腥味,想来刚刚应该是从运河码头归来。
古之阳一进门,目光便落在了古之月身上。
他先是微微一愣,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很快脸上便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大声喊道:
“三弟,你竟然回来了!”声音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听到二哥的呼喊,古之月赶忙站起身来,快步迎上前去。
兄弟二人四目相对,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下一刻,他们如同心有灵犀一般,同时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这个拥抱饱含着多年未见的思念、牵挂以及重逢后的欢喜。
一旁的大哥和四弟见状,也纷纷走上前来,加入到这个温馨的拥抱之中。
一时间,兄弟四人紧密相拥,仿佛要将彼此间的距离彻底消除。
古之阳松开怀抱后,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古之月,眼中满是掩饰不住的惊喜之色。
他喃喃自语道:“三弟啊,你可算是回来了。
这些日子里,咱爹娘每天都念叨着你,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就等着能有一天再见到你呢。如今你总算是平安归来,真是太好了!”
古之月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眶略微湿润,感激地对古之阳说道:
“二哥,这些年来家中多亏有你照料,我在外边才能安心闯荡。这份恩情,小弟铭记在心。”
古之阳听后,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咱们兄弟之间,相互扶持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只要大家都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
说完,他还轻轻地拍了拍古之月的肩膀,表示安慰。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欢声笑语不断。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气氛融洽而又和谐。
古之月静静地看着身边的亲人,感受着那股来自家庭的温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这时,母亲微笑着开口说道:
“之月啊,既然今天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咱们一家人可得好好吃上一顿团圆饭。我这就去厨房准备准备,做几道你最爱吃的菜。”
说着,她便起身向厨房走去。
父亲也点了点头:“对,之月,你在外这么多年,今天回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庆祝一下。”
古之阳说道:“娘,我已经去通知大姐和二姐了,明天大年初二,她们就回娘家来看之月。”
古之月听了,心中满是期待。母亲起身,开始准备饭菜。
古之月也帮忙,一会儿功夫,一桌丰盛的饭菜就摆上了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庆祝。
古之月看着家人,心中满是感慨:“这些年,无论在外面经历了什么,只要有家人在,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二天一早大年初二,古之阳就出门去通知大姐和二姐。
中午时分,大姐古槐花和二姐古杏花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了娘家。
凌觅诗见着孩子叫自己为三舅妈,脸一下子红了,古之月立马给了几个孩子一人一个大洋的红包,帮助凌觅诗解围。
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古之月看着大姐和二姐,心中满是感慨:
“这些年,大家都过得不错,真好。”
古槐花看着古之月,眼中满是心疼:
“之月,这些年你在外面受苦了,以后可要常回家看看。”
古之月点了点头:“大姐,我一定会的。”
古杏花也说道:“之月,你在外这么多年,可要多给我们讲讲外面的趣事。”
古之月笑了笑:“好,等吃完饭,我就给大家讲。”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聊着家常。古之月看着家人,心中满是幸福:
“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
饭后,古之月开始给大家讲他在外面的经历。
他讲得绘声绘色,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古之仁说道:“之月,你在外这么多年,见识了不少,以后可要多给我们讲讲。”
古之月点了点头:“好,我会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古之月看着家人,心中满是感慨:
“无论在外面经历了什么,只要有家人在,就是最大的幸福。”
古之月和凌觅诗在桃园村住了几天,陪着父母和兄弟姐妹。
古之月每天和家人其乐融融的待在一起,又带着凌觅诗去看了古村长,还去县城看了社戏,柳琴戏,淮海戏,玩旱船,
这让从没有见过的凌觅诗很是感兴趣,每天兴高采烈的央求古之月带着她到处去凑热闹。
很快春节接近尾声,凌觅诗产期将近,她要回首都待产了,古之月的假期也要到了,分别的日子还是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