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熹心里更酸了,生活在现代的她,打鬼子这种事也知道书本上和电视上见到过,现在乍一看到真从那个如地狱般的时代里挣扎出来的人,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她又重新拿出她的小钱夹子,从里面拿出三块钱来塞给徐颂祁,“你去把这钱给大爷吧。”
徐颂祁挑眉,低头看着才到自己肩膀的小豆芽菜,她又带着个奇形怪状的帽子,浑身包的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了一双大眼睛来,这眼睛现在还红通通的,盛满了水光。
看的他心里一软,瞧瞧这小可怜的样子。
他将钱又塞回到了钱夹子里,“行了,你陈大爷不缺你这点钱,你这小辈自己留着花吧。”
徐颂祁抬手看了看腕上的手表,“现在是一点二十,四点半在这里集合,来晚了可没人等你昂。”
丁熹乖巧的点头,转身先去了邮局,给原身的爸妈写了封信,让他们放心,自己会找机会回城的。
徐颂祁看着她欢快的背影眯了眯眼,抬脚往公安局的方向去了。
从邮局出来,丁熹便直奔国营饭店去,既来了县城,当然是要尝尝这个时代真正“美食”的味道,中午吃的那顿饭只吃了个六分饱,要说为什么还不是看徐颂祁的胃口大,她这种小仙女只能大方的把食物让给他吃咯。
咳咳,其实她是特意吃这么少的,为的就是来县城啊!
她进国营饭店要了一大盘饺子,经典的白菜猪肉馅的,这时候已经过了饭点,人不算多,没等多久就叫到她号了,满满的一大盘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不知道是不是她没吃饱,还是这个时候的食材新鲜无污染,丁熹吃的大快朵颐,简直是她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饺子了,比她妈做的还香。
吃了饺子,丁熹也不耽误,绕着县城到处溜达,她这趟来主要是看看那传说中的黑市在哪里,只可惜她溜达了半天也没找到,她先去肉联厂买了五斤猪肉,几根排骨还有一些便宜的猪下水,等到要离开的时候,丁熹又犹豫了,给她割肉的中年男人奇怪的看了她一眼,“同志,你怎么了?”
丁熹咬了咬牙,压低了声音问道:“同志,要挂面吗?”
中年男人惊讶的看了她一眼,很快的恢复了平静,做贼似的左右看了看,同样压低了声音:“怎么卖的?”
丁熹心下松了一大半,她也知道自己这行为有些鲁莽了,可她得赚钱呢!撑死胆大了,饿死胆小的,理就是这么个理。
“一斤挂面,六毛钱,外加四两粮票。”
中年男人沉思起来,城里过的未必就比乡下好,每月得的粮票有限,更别提供销社的精粮都要靠抢,一大家子的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顿精良饭。
除去这四两粮票,六毛钱能买一斤挂面呢!在家煮怎么也能一家子好好吃一顿,国营饭店里一碗面条还要两粮票和两毛五呢。
他有些激动:“我要,你有多少挂面?”
丁熹眼珠子转了起来:“我这有二十斤,都在我那同伴呢,你都要的话,我就去给你背过来。”
“要!我们都要了,小姑娘你给我背来,我这就去给你凑钱和粮票去。”
中年男人说完,肉也不剁了,回去找人去了。
丁熹走出肉联厂,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从超市里拿出二十斤挂面来,又从里面拿出来个十分不起眼的虽崭新,但看起来灰扑扑的大包来,将挂面全部装了进去,背着往回走。
刚走到肉联厂门口就看见原来的中年男人后面还跟着一个年轻的男人,两人气喘吁吁地跑到了丁熹面前。
年轻的男人更为谨慎,他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到里面去再打开。”
丁熹点了点头,跟着他们进了肉联厂,在一条背影的胡同里将包打开了。
“这是精白粉的挂面!”中年男人惊呼一声。
在这里面粉分为三个等级,上等的叫精白粉,很白有韧劲儿,擀面条包饺子最香,在春节时候,每人能用细粮指标买二斤,不过市里已经好几年没供应过了,能有富强粉就不错了。
富强粉稍差一些,比精白粉要黑,没韧劲,做烙饼馒头也是好吃,得等到年底春节时候才给供应,今年能不能供应上还不好说。
最次等的就是普通粉,做馒头面条都比较黑,尤其是蒸馒头,放的碱少了发不起来,要是不小心碱大了,那馒头蒸出来黑不溜秋硬邦邦的跟石头似得,掰都掰不开。
现在国营饭店里头卖的面条包子大多是普通粉做的,富强粉都少见,中年男人想都没想到自己这回买的面条居然是精白粉!就连一直冷静的年轻男人,眼睛也直勾勾的盯着面条。
“这面条我们都要了,小姑娘你那还有多少?”年轻男人声音略有些颤抖,眼里闪闪发光,盯着丁熹故作镇定说道。
他是农村出来的,上了高中托个各种关系才在这肉联厂找了个工作,肉是不愁吃了,但这精白粉做出来的挂面却是一年也吃不到一次的,更别提乡下了,这年月家家户户都打饥荒,他爹娘哥嫂跟弟弟妹妹顿顿都吃不饱。
在厂子里听到中年男人说门口有卖面条的,要凑粮票,他还不信,这年头,粮食就是命,哪还有多余的面条拿出来的卖,想归想,等中年男人凑够粮票后,他还是忍不住跟过来看。
丁熹看了他一会才说道:“现在没有了,等下个周这时候我再过来,你们要就提前把粮票和钱准备好。”
两人连连点头,她这才将包中的面条给了他们。
手里一下多了十二块钱和十斤粮票,丁熹拿着这一笔巨款在手里底气顿时就足了,有钱了当然是买买买!
她朝着县里的供销社奔去,县里的供销社有两层高,门头刷着红色的漆,两个镶着玻璃的木头门却是绿色的,十分有年代感。
往里走里面大概有十个柜台四周排开,每个柜台上面都挂了个木牌,上面用粉笔写着:食品部,针织部,日常用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