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伸手用力将还在洞里挣扎的棍子拉了出来,我俩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稍作休憩。
待体力稍稍恢复,我们再次拿起手机,借助那微弱的灯光,小心翼翼地打量起这个小型墓室。
这一瞧,可让我们惊掉了下巴,只见这墓室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竟全是由洁白无瑕的汉白玉堆砌而成,每一块石材都打磨得光滑平整,拼接得严丝合缝,显然规格极高,绝非寻常之地。
再看那汉白玉的立面上,雕刻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案,宛如一部凝固的史诗。
浮雕中的佛像庄严肃穆,菩萨慈悲祥和,飞天人像灵动飘逸,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
佛和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周围环绕着三界神只、六道众生,有威严的王者,也有恭顺的臣民,场面宏大而壮观。
我把棍子拉过来帮我分析这整幅浮雕。按棍子说的,上面所讲述的,似乎是众生在历经无数劫难后,在佛的普度下,最终脱离苦海、修成正果的故事。
然而,这些浮雕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在所有的故事情节中,都有两股若隐若现的乾坤阴阳之气相互缠绕,在人界交融汇聚,为这古老的佛教故事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奇幻的色彩。
“你瞧这些浮雕壁画,乍一看,就跟咱小时候看的连环画似的,讲的全是佛教的故事。再看这两侧,还雕刻着经文咒语呢!”
棍子一边用手指着浮雕,一边饶有兴致地说道。
我们举着手机,将灯光朝墓室深处照去,刹那间,一个庞大而奇特的物体映入眼帘。定睛一看,竟是一口巨大的缸!
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疑惑,这墓室之中,为何会有如此物件?我怀着好奇与忐忑,缓缓爬近,想要一探究竟。
没错,这的确是一口大缸,外形与农村家中盛水的水缸颇为相似,可工艺却要精美得多。它稳稳地放置在一个汉白玉雕琢而成的莲花基座上,缸体两侧,各有一尊菩萨塑像,宛如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它。
在这漆黑寂静的墓室中,这口大缸显得格外醒目,却又并不孤单。它高约1米,材质为釉陶瓮罐,缸体以酱色陶土为胎骨,外面施以一层黄中带绿的青釉,在手机灯光的映照下,色泽晶莹,宛如一件稀世珍宝。
缸体表面的正中间,刻有两个对称的“佛”字,笔锋刚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佛法力量。
“佛”字两边,各有两只仙鹤振翅欲飞,姿态优雅,寓意着长寿与吉祥;下方则是一只麒麟,威风凛凛,象征着祥瑞与安宁。整幅图案线条流畅自然,色彩明丽鲜艳,虽历经岁月的侵蚀,却依然不减当年的神韵。
在图案下方,还刻有“佛光普照”“福禄寿喜”“阿弥陀佛”等字样,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佛教传说。
缸的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像,面容慈悲,仪态端庄;莲座下方,还塑有三尊较小的立像,同样是一佛二菩萨,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整个造型处处彰显着大乘佛教的独特风格。
棍子碰了碰我,手指着墓室中央的大缸,神秘兮兮地问道:“大有,你知道这是啥吗?就是那口大缸。”
我白了他一眼,略带自豪地说道:“棍子,别看你懂点儿野史,来之前做了些功课,我也不是吃素的。我平日里就喜欢研究阴阳五行,对于古墓阴穴里的事儿,多少也略知一二。”
“那你说说这是啥?”棍子追问道。
“棍子,这叫坐化缸,也叫缸墓、瓮冢,对吧?”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呦呵,看来你还真有两把刷子啊,不简单呐!”棍子惊讶地看着我,眼中满是佩服。
我微微叹了口气,神色略显凝重地说道:“那是自然。不过既然提到了这是坐化缸,我心里还真有点发怵。毕竟这里面极有可能藏着一具尸体,甭管是凡人还是高僧的,总归不是个活物,想想就觉得瘆得慌。”
棍子一听我的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倒吸了一口凉气。刹那间,整个墓室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让人不寒而栗。
坐化缸
坐化缸,这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神秘劲儿,也有人干脆叫它和尚棺。
在佛教的神秘语境里,“坐化”可是个极具深意的词。高僧们盘膝而坐,安然逝去,成仙之人尸解,成佛之人坐化。这在佛门弟子眼中,那可是修行到了极高境界的象征,仿佛灵魂都被赋予了超凡的灵性,超脱了尘世的羁绊。
而“缸葬”,则是和尚坐化后一种极为独特的归宿方式。通常,那些得道高僧圆寂之后,会被安放在一个特制的陶缸之中。紧接着,人们会在遗体的四周仔细地放上木炭、石灰、香料等物。
这些东西可不简单,木炭吸湿防潮,石灰干燥防腐,香料则能驱散异味,它们共同守护着高僧的遗体,让其免受尘世的侵蚀。之后,再将缸体密封,连同缸体一起安葬,仿佛为高僧打造了一座与世隔绝的永恒之眠的居所。
倘若保存得当,高僧的尸身能够历经多年而不腐,成为佛门中的传奇。要是处理得极为精妙,甚至还能从瓮中取出尸身,刷上金漆,精心制作成佛教的金身,供后世的徒子徒孙们顶礼膜拜,接受众生的敬仰,成为信仰的不朽象征。
其实,在这塔墓林下出现这么一座缸冢,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里本就是和尚的安息之地,除了这些承载着高僧遗泽的物件,又还能有什么呢?
正当我们俩坐在墓室的一角,低声探讨着这坐化缸背后的神秘文化时,一阵突兀的声音骤然打破了寂静。
“当……当……”
啊?什么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