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几天后,柳康他们启程返乡,行商帮车队刚好也回程,他们又合在了一起。
这次上比较顺畅,大家都是一个镇子上的人,乡里乡亲的,相处融洽。
柳康觉得行商帮这一条送货的线可以搭,长期合作也是可以的。
他想作坊以后生意做大了,自己运输需要人力物力,没有那么多人。银钱上也要花费不少,搭着行商送货只是出个运送费,还是很值当的。
柳康这次来回两个多月就到了家。结了一批现银回来,虽然不很多,但这只是个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多。
他在回来的路上想着,秦大伯父他们应该回来了。分别的时候他们约定了限定的时间,到了那个时间不管情况如何都要回来。
估计秦砚和秦理早就回来。但柳康更想早点见到芽儿,归心似箭。
秦班这次长了不少见识,经历过很多。
他不由得感慨,还是家里好,家里的天空都是蓝色,空气都是新的。这也许是每个人出门在外回乡后的亲身体会和感受。
柳康他们中午到的镇上,准备在镇上吃点再回秦家湾,秦班却说回家吃,一点都不想在路上耽搁。
到家的时候,秦家人正在吃午饭,没有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
柳康首先想着芽儿,在秦家人中看到芽儿心里瞬间轻松,再看秦大伯父和大舅哥都已在家,柳康上前和他们问候一番。
饭后,他们几人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都讲了各自的进展,自己见识过的新奇的事物,都长见识不少。
芽儿听了心里想道,自己何时才能去见识下外面的世界,
自己困在这个小山村里,能走出小山村看下外面的一方世界该有多好啊!
柳康听着他们在讲话,却时不时的看着芽儿,她的心思都写在了脸上。柳康心想有机会一定带她去外面走走看看,不过正好猜中芽儿心中所想。
两情相悦的人,真的容易能感受到彼此心里所想,心有灵犀一点通。不是骗人的,为什么有的人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知道他要做什么在想什么。
大伯父秦砚的北线,他们出门在外的少,刚开始怯场,销售自己的苕粉开不了口。
但秦理想着出来一次不容易,每到一个集镇上都会停留,做仔细的了解,慢慢有了经验,也不胆怯,所占的时间都比较多,他们外出的时间长些。
他们谈成了一个商行的契约。
再说北方,没有江南的繁华,能谈到一个商行,是很好的开头。
秦砚和秦理知晓柳康签了订单,替他感到高兴。
柳康听了秦理介绍北线的情形,应该是有前景的。
北线这家商行陈掌柜要了两百斤的苕粉,他们急急地赶回来,准备送过去,价格都是定的一样。
准备好两条线的货,作坊基本没有库存。
一个来回送货就又有订单来,芽儿决定扩招人手。
作坊里赶制苕粉,工序多,没有省力的办法,耗的是人工。
银钱还是周转得过来,柳康他们一去一回,银钱就回来了,酒楼和商行都没有赊欠,这种合作是最好的。
宁可利润低些,也要保证当面结算。
秦观收地瓜很公道,口碑很好,周边许多人把地瓜卖给他。
秦观做的得心应手,前期他大哥秦理做得好,弟兄接手去收,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困难。
作坊北线的交货一事给大堂哥秦理负责,办事细心,沉稳可靠,很会处理事情。
因北线目前只有一个商行送货,由秦理送货。
南线租赁了库房,生产多少都可以运过去,在那里作个中心点,向周边城市销售,避免每个城市都要长途送货。
因为这个举措,作坊后面的生意飞速发展,这是后话。
这天吃了晚饭后,年轻的一辈都跟着大哥秦理一起去了他的住处。
柳康随着芽儿一起去了大舅哥的家里,他们几个也没有看外他,是自己的妹夫,而且作坊也是他的。
他们在作坊上工,柳康可都付了银子,又给了他们家分红,自己努力干活也是为自己。
秦家人心里感激柳康,如果没有他,他们还在地里刨食,最多过着略有节余的日子。
大堂哥秦理道:“我和父亲开始谈的酒楼,他怕不能正常供应,影响酒楼信誉拒绝了我们。”
“后面遇到的多数是这种情形。”
柳康道:“不要紧,想把酒楼和商行的局面打开,要了解当地的习俗,当地人爱不爱吃面食。”
“爱吃面食,当主食和菜都可;不当主食,可在菜式上想花样,贵在珍奇。”
秦理和秦班请教了很多问题,柳康都详细讲述。
秦观也听得仔细,说不定自以后也会遇到些问题,只要他们三人提出来的,柳康都一一跟他们解答。
芽儿细细听着,也是长了不少见识。
秦苗和秦蓉也向往外面的生活,也想出去看看,不过只有想想,心里羡慕哥哥们不得了。
久谈不厌,夜深了几个男的才散。
不过芽儿和她两个妹妹听了些就都各自回房休息。
秦苗和秦蓉听久了也没有多大兴趣,芽儿虽有,但两个妹妹早早要走。
她把自己的想法说来了,他们四人很重视。自己也没必要再留下来听他们天南海北。
柳康讲完正事,再很少说话。只是静静地听舅哥们聊天,只有了解他们,融入他们的圈子,团结能做更好事情。
芽儿去休息时,柳康起来准备和她一起走。定了亲的人,堂哥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礼数,所以没说什么。
芽儿的住处在后一进,当时两进的格局。
她的堂哥们住前一进,后面一进是秦家女孩儿住的。
目前只住着她和两个妹妹在,以前姐姐们住在这里,是从这里出嫁的。
里面的布置全都是女孩家的摆设,原样没有动过,很是宽阔。
芽儿喜欢安静,她选了个靠边的卧室,刚好与两个妹妹们卧室是南北两边,隔得比较远。
秦苗和秦蓉两人爱闹,不过她们知道姐姐喜欢安静,休息的时候不会来打扰芽儿的。
她现在往里屋走,柳康跟着她走进来。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想着毕竟分开了这么长的时间,平常人多,也不能私下讲下话。
两人慢慢地向后走着,月光淡淡地像蒙了一层细纱,朦朦胧胧,呼着月下的清新的空气,身心舒畅。
两个人就这样享受着这种静谧的时光。
芽儿要进屋的时候,站定了转身看他,在路上两个都没有开口说话。
芽儿望着他,借着月光细细打量他,黑瘦了不少,更显得冷峻沉稳。
在他身上有种说不出的俊雅,可能经历过挫折,更显得坚毅。
就象站在高位的人,宠辱不惊,又不失温和。
对于芽儿来说,柳康身上这些都是她喜欢的。
她喜欢见过世事,有主见能和她有共鸣的人,就好象自己所想的能被他理解,全力支持她的人。
她说道:“这次出去你吃苦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一切都慢慢来,现在局面也渐渐打开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产量,争取到更多的订单。”
他温柔地看着他,听着她关心他的话语,不可谓不感动。
自家遭逢劫难,内心的崩溃,难过,甚至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前途一片黑暗,自己的人生完了。
自己要在边境劳碌地过一辈子直到死去,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是什么。
自己的舅舅没有放弃自己,花了大量的银子才把他救了出来,希望他能振作起来。
他久久地凝视着芽儿,道:“一个长途走在沙漠的人,一直努力的前行着,好久寻到一片绿洲,他欣喜,这是他心里的一片绿洲,你就是我心中的绿洲。”低低的哑哑的嗓音,芽儿听得心里酸酸的,心里一片柔软。
柳康跳出了那个苦海,家人还在那里受罪,受苦。
他舅舅给了柳康一次珍贵的机会,芽儿给了他重新振作的勇气。
是的,如果没有十五六岁来过秦家湾的经历,柳康不认识她们一家,也不会有现在的这种重新振作的决心。
没人帮扶,没人关心,自己一个孤怜怜的何日是个头呢。
有了她,才有了此刻的温暖。
他拉着芽儿的手按在心口,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芽儿感受到他的内心,是他的唯一。
芽儿经历过上次柳康也这样,在月光下不过脸还是红了。
她知道他的感受,懂他,一切尽在不言中。
芽儿还是有些难为情,虽然定了亲,甜蜜的话还是有些说不出口。此时芽儿希望时间静止,总是这样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