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难得女儿都回了家,东西一溜的拿出来吃。
男的都喝着香茶,时不时的吃下点心,连襟之间难得聚一次,相谈甚欢。
秦家中饭后,姑娘女婿相继告辞回家。秦张氏拿出回礼,一一给着姑娘们,连女婿们都惊着了,回礼多不说,而且都比较贵重,心里更是敬重得不得了。
秦芙一个人留了下来,她住进了自己未成亲前的闺房。
秦家人在亲戚走动间,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快到作坊开工的日子。
柳康在本地没个亲戚,舅舅家离得又远,他这些天一直在秦家。
芽儿除了去镇上舅舅家外,也没有走亲戚。
这段空闲的时间,两人无事就在芽儿的帐房里,看看书,说说话,很是惬意。
翌日早上,芽儿想到明天作坊就要开工,她去秦芙的房里,看堂姐计划做些什么,自己再做打算。
芽儿推开房门,秦芙正在清理”着丝线,看样子想绣东西来着。
“现在你可没有时间绣东西,好不容易盼着你留下,有更重要的事你要做。”
秦芙道:“只管吩咐,交给我什么事?”
“作坊粉条进出的数量及账目交给你。
幸亏我有先见之明,你们都识字。不然我要两眼一抹黑,无人能帮我。”
芽儿笑哈哈道:“我把你教会了,以后有机会我想去外面看看。”
秦芙了然,打趣道:“好,你把我教会,我成了二把手,二掌柜,行不。”
“作坊明天要开工了,走,今天先教你看账本,明天我就忙了,你跟着你,教你一段时间就会了。”
芽儿拉起秦芙去帐房,不远,因为帐房设在她们住的院子里。
芽儿拉着秦芙过来时,柳康正准备进帐房。
柳康和秦芙互相打了招呼。
芽儿对柳康道:“我想让芙姐姐熟悉作坊面条的进账。
以后两个作坊的账目交她管着,把她教会,我能轻松点,以后说不定还可以做些其它的事情。”
“可以,你自己安排,只是要累着你姐姐了,”柳康道。
秦芙连连道:“不累,只怕把你们的事做不好。”
芽儿拿出账目,一一指给秦芙看,讲着进出的每一笔如何记。
秦芙都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的遇到不懂的地方,问下芽儿,她都耐心地答着。
柳康早上找芽儿,本想跟她谈下他们的婚事。
他想催着媒婆把礼节流程走快点,早点定下成亲的日子。
柳康想着今年把局势还要打大些,自己很可能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家里。早点成家,全心发展自己的作坊。
只不过今年和秦家人一起过年,秦家的热闹深深地影响了他。按说,刚来秦家湾时,他并没有想着快点成亲的事,只想着把家人救出后,再成亲也不晚。
回到自己的住处,一屋子的冷清,终究还是想自己拥有一个家。
芽儿看着自家堂姐看得认真,抬着示意柳康,有什么事。
柳康无奈只得用手捂着唇咳了下,道:“只想过来问下,明天作坊开工,都准备好了吗?”
芽儿道:“年前都准备好了,明天开工就好了。”
“年前商行订的数量,我都统计好了,明天开始要赶活,要把这批数量做出来。”
柳康知道这批量比较大,去年存货不多,全靠今年开工赶出来。
“如果可以,还是多招些工人,尽快地把这批订单做出来,”柳康商量道。
“作坊已是满的,再多的人恐怕挪不开。”芽儿知道作坊空余地方全部利用起来了。
“如果再建作坊,我们考虑下在杭城建个作坊,把它作为一个中转,免了长途送货。”
芽儿听了略想了一下,“可以,手上还有余银,要建这次你去就可以建一个。”
秦芙第一次看到柳康和芽儿谈作坊事的神态。
可能他们两人自己都不知道,认真,尊重对方的想法,商量讨论,真是珠莲碧合,一对佳人。
由于秦芙在看帐目,柳康说完话,没坐多大会,起身去找秦理他们了。
私事在抽时间找芽儿商量。
芽儿早上带着秦芙看了帐目,又去作坊教她如何清点数量,如何记帐。
识过字的人,学起来都不难,秦芙虽然现在还没实践过,觉得应该不难。
中午,秦家年轻人聚在一起,吃着零食,聊着天。几小只在大人周围跳着,玩着他们自己的游戏。
芽儿的堂哥们谈的最多的还是作坊的事,明天正式上工,大家都要忙起来。
柳康挨着秦理坐着,秦理道:“北方一条线,订单量虽然在增加。
今年我想走更远些的地方,更繁华些的都城,加大些销量。”
“这个想法可以,但不能急,目前你已做得很好,把每个城市做透,名气做出来,销量就起来了。”
柳康在过年期间琢磨的就是这个问题,名气很重要,东西被大众接受,再推很容易,细节要做到位。
接着秦班,秦观都谈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本来年轻人坐在一起是聊天的,聊着聊着都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柳康心里感慨,一家子勤劳务实的人。
芽儿的嫂子们闲时去作坊搭把手,并没有整天在作坊,家的地都是请村里人在耕种,收好后粮食堆在家里。
按芽儿的想法,她其实想要有更多的地,种粮食,好多的吃食都离不开面粉和大米。
上次柳康跟她提了下,如果本地有适合的土地可以买下来,自己想种什么就种。
芽儿知道自己的这个地方,半山半水半田,邻镇好些都是平畈,良田。
目前柳康没有经济实力买下良田,他有这个规划,自己日后说不定还是个地主婆呢。
第二天一早,工人都准时到了作坊,秦砚,秦茂安排工人把作坊的卫生做了一遍后,才开工。这也是芽儿强调的,注重卫生,注重品质。
柳康到两个作坊看了一遍,大家都忙着。他自己也找了个晒面的活路,忙得不易乐乎。
芽儿的事很多,早上,领东西,杂七杂八的事一堆,幸亏有堂姐秦芙在旁边记账,自己轻松不少。
大伯父秦砚主管着面条作坊的事,生产的量大,人多,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几个堂哥都是自觉地找着个活路做,见事做事。
芽儿内心很感动,有这样的家人真好。
一天下来,秦芙适应了不少,打交道都是自家人,做事细心就是。
晚上,秦家人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晚饭,叨着家常。
秦芙心里暗道:自己的家真好,真希望自己一直在家里,留在父母的身边,该多幸福啊。
今天听到自家母亲说,村里有个嫂子娘家是她家村里,带信说丈夫赵博明天要来接她。
晚饭后,大伯听了这个事,道:“芽儿既然交给你事做,你先把事做好了再说,在家住一段时间。”大家都赞成秦家掌家人的主意。
因为过年丈夫没有一起来,长辈有意见,虽没有明说,现在摆明态度,让她在家暂时不回去。
秦芙也想明白了,自己娘家有底气,这些天看到芽儿认真努力的样子,自己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