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在秦家已住了三天,自己去县上书院的日子也要到了。今天秦芙还不和自己回去的话,自己最迟明天必须要回去上学。
他暗自焦急的时候,芽儿主动跟她说道。
“芙姐姐近段时间要在这儿帮我,你也看到了,我实在是太忙了。
你去书院念书,孩子也不用 我姐带,正好她帮下我。”芽儿道,言外之意秦芙回去也是一个人。
赵博自是听出这个姨妹的弦外之音,“她帮你是好事,可一直没回家去,家里要她操持。”
他自知自己说得勉强,连自己都不信,何况是芽儿。
赵博在这里几天,总算是看懂了,芽儿的实力,说话自是恳切。
芽儿可不管他,“听芙姐说,你开学去书院的日子要到了,你回家去吧,她暂时不回去,过几天会接孩子过来玩。”
赵博听了,心下往下沉。
这次秦芙真不会和自己回去,怎么办啊。自己心里慌得一比。
芽儿实在是看不过他的窘样,提点道:“我姐在赵家,你是她的依靠,是她的天。自问我姐在你家,你维护过她,关心过她吗?
就像你在我家,我家人冷淡你,我姐不出 头,你心里舒服吗?”
赵博被姨妹这样一说,是的哈,自己从来只听娘的话,没为媳妇考虑过。
就拿这次年初二回娘家,除了自己,连襟全来了秦家,让秦芙很没有颜面。
自己要第二天赶来,又被母亲拦了下来,说让她自己回来。
如果自己这次不来,一直拖着,很可能自己的小家就要散了。通过自己这几天的观察,岳父家家风好,其乐融融,这样的日子过得真顺心。
芽儿说完后,道:“你回去吧,我姐现在忙着,等你什么时候想清楚了,再来。”转身去了作坊。
赵博左右为难,的确他在考虑,岳母对舅哥的媳妇真好,这是在自己母亲身上没看到过的。
自己的母亲问秦芙要银钱补贴家用,说自己上了书院花的银子多,她总是默默地拿出自己的陪嫁私房给自己的母亲,自家母亲还觉得少了。
赵博一直读书,也没赚过银钱。
秦芙的陪嫁丰厚,秦赵氏又私下贴补,不然她早在赵家过不下去了。
赵博不是个蠢的,只是长时间听自己娘的话,不明辨是非。与岳父家的对比,立马明白自己做得不好,心里很后悔。
他想明白这其中的关系后,知道秦芙这次不会和自己回去,自己只能下次书院休假再来接她。
赵博吃完了中饭,秦家人又要上作坊的时候,他连忙走到秦茂跟前,恭敬对岳父说道:“女婿下午家去,后天书院要开课了。芙儿有事忙,忙好后我再来接她。”
秦茂看着他态度尚好,嗯了声算是答应了他的安排。
秦家人都上工了,秦家妯娌三人知道赵博要回去。
秦赵氏还是进屋去收拾了一些东西出来,虽然自己的女儿不回去,还有个外孙在赵家,这些东西都是给自己的外孙的。
赵博看着放上马车的好东西,心里一阵酸涩,芙儿真在自家受苦了。
他自己一个人失落地赶着马车回去了。
临走前秦赵氏叮嘱他好好求学,其它的都别多想,奔个好前程。赵博连连应道。
……
天要擦黑时,赵博才到家,他母亲以为秦芙回来了,冷着个脸不做声。赵博看了他娘的作态,径自走进屋,不说话。
赵钱氏还等着秦芙来给自己陪不是。看了马车一眼,并没有人进来。
赵家其他人都不敢声张。
心里明了,这是没把人接回来。
赵博的弟弟赵志对上学堂没有兴趣,志不在此,上了几年私塾就不上,比不得他哥哥赵博。
古话父母疼幺儿,赵家亦是如此,虽然赵博聪明勤学,在家听父母的话,半点都没有维护过秦芙,一切都顺着自家母亲的意,可母亲赵钱氏还是更喜欢弟弟一家。
赵家祖上官位很高,历代没落,到赵博父亲一代,成了最普通不过人家。
只因为有赵博读书,又有起势的苗头,他父母便自诩书香之家。如果不是秦芙嫁进了赵家,这几年一大家子靠着秦芙的陪嫁过活,早就没有面子和里子。
赵博下午在回家的路上,细细想起他和秦芙的点点滴滴,感觉自己是个最蠢笨的人,没有之一。
秦芙开始的温柔和体贴,对公婆的孝敬,对家人的好,好像自己认为都是理所当然的。
自己从没有站在秦芙的立场帮她,简直太愚孝。赵博越想越懊恼,以至于到家看到自家母亲的脸色,心里更是像针扎一样疼。
不理会自家母亲的作筏,还以为秦芙回来,给她一个下马威,可惜人家根本不回来。
家人看到秦芙没回来,心都打起晃来。因为柳记作坊声誉日盛,连周围邻镇,县上都知道,何况是邻村的人。
尤其秦芙的弟妹赵严氏更是知道家里内情,一大家子的嚼用都出大嫂手上。大嫂没回来,这一家子怎么过。
赵钱氏看秦芙没回来,脸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
当晚赵家人都没有人吱声,沉闷得谁也不敢大声说话。
秦芙的儿子赵锦在赵钱氏身旁要个东西,赵钱氏不耐烦吼了一嗓子,赵锦吓得大哭,因为祖母以前没这样大声吼过他。
赵博一把抱起自家儿子进了自己房间。
他哄着哭闹的儿子,再看着房间里全是秦芙带来的东西,没有自家一样的东西,心里心塞得不得了。
自己是有多眼瞎,才没有看到媳妇的好。
赵博抱着儿子在房间里来回走着,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赵博收拾自己要去书院的东西。儿子赵锦的一应东西都在母亲赵钱氏房里,他到赵钱氏房里,说道:“芙儿在秦家有事要忙,明天我要去书院,你把锦儿的东西收拾下,他外祖母想他,明天我送他过去,再去书院。”
赵钱氏听了大儿子的话,气不打一处来,埋怨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她不知道的是,这几年,大儿子全听她的话。
她说什么是什么,赵博从没反对过,不然怎么让自个儿好好的媳妇冷了心,执意不回来。
赵博打定主意,不管他娘同不同意,明天带着锦儿先送去秦家湾,自己再去县上。
翌日一早,赵博往马车上搬东西,赵钱氏并没有给赵锦收拾东西,连以往给赵博的学资也没给。
其实是转了个手,从秦芙手中逼出来,再由她交到大儿子手中,仿佛这是个银钱是自个儿做娘的掏出来的,在供着儿子读书。
赵博庆幸的是,秦芙放银钱的地方他 知道,秦芙也没瞒着他,从钱匣子里拿了自己要用的银子。再看了母亲的行为,让赵博明白自家其实太可怜。秦芙只是不愿计较而已。
赵博抱起还没睡醒的儿子,放到马车里,赶上马车径直到了秦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