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氏很满意娘家的人选,她自己也是看中这两个侄儿。
在娘家的体己话已说完,事情也办好,王氏高兴地带着小女儿回家去。
她一再叮嘱,明天让两个侄儿来趟家。
秦家女人到天擦黑的时候,都回来了,都是面带笑容,都把事办妥了。
晚间,几个女人说了自己回娘家,确定的人员。柳康和芽儿听了比较满意。
第二天一早,她们的娘家人都早早到了,秦家早饭的时候很热闹。
饭后,芽儿把十二个人分成了两组,这段时间先在村里作坊学着,到柳康走的时候再带走。
芽儿把他们都安排在柳康的屋子里住。空屋很多,目前只住着柳康和赵叔,双胞胎,刘海都住在自家屋子里,他们几个每天在作坊帮忙。
这批人由秦柱带着,因为都是亲戚,秦张氏张罗说还是在老屋子里吃,她们几个做饭。
这个想法芽儿拒绝了,让他们这些人自己轮班做饭,一切都靠自己,出门在外肯定很辛苦,要学会适应。
秦家几个女人只好作罢,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十二人中,只有芽儿的两个表哥和秦理大舅子识字。
当天,秦柱讲了一些要求,就把他们带进了作坊。
芽儿手中的事秦芙分担了一些,她轻松了好多。
秦家几小只看到芽儿空下来,都要和她玩,芽儿也乐意带着几个小的。
晚上,柳康和芽儿一起回住处,并肩走着,两人享受着这种温馨时刻。
柳康不由自主地拉起芽儿的小手,握在自己的手里,手心的温暖,让芽儿感到幸福。
一个虽不能时时陪在自己身边,但时刻记挂着自己的人,是如此的难得。
芽儿轻声道“你计划什么时候动身,一些东西我要提前准备。”
她不想打破两人独处的温馨,可好些事都要两人商量准备。
柳康侧身温柔地看着她道“我想正月底出行,数量能备齐吗?”
芽儿默算了下,没有几天时间了,数量应该能赶得出来,作坊临时又加了十二个装小伙,更是快了不少。
快到芽儿的屋子时,柳康又拉着她的手往门口的大道上走去,毕竟晚间还是很冷的,可他们一点都没感觉到。
芽儿也顺着他的意随着他一起走到路上,晚上的农村根本没有人出来,柳康和芽儿悠闲地走着。
芽儿道:“货都能备齐,只是新招的十二人,我想让父亲好好培养,说不定以后有大用。”
柳康道:“哦,你想怎么用?”
“我想把他们培养成作坊的骨干,能在各处独立行事,独挡一面,”芽儿道。
“可以,只要他们勤劳肯干,你看三个舅哥都做得挺好的。”
芽儿望着远处白蒙蒙的,道:“我希望你的柳记卖到全国各地,你成为大地主大富人。”
“嗯,我要让你成为最富有的地方婆,”
坚定的语气,让芽儿相信,他一定会富有。
芽儿紧紧地回握着柳康的大手,两人对视着,此时此刻,都懂得彼此的心意。
只听得“噗嗤“的笑声,芽儿看着柳康笑了。
柳康道:“可信我!”芽儿坚定地点了点头,事实上她是信他的,看着他的努力,坚信他一定会成功。
芽儿总是谈作坊的话题,柳康出声打断道:“我现在只想谈我们两人的未来,不要破坏这么美好的气氛,嗯!”低沉的尾音,听得芽儿一阵脸红。
握着芽儿手紧了紧,芽儿手心里都是汗,可柳康看着她的窘样,心里很愉悦。
芽儿道:“我们天天在见面,该说的话都已说了,再说只有工作上的事。”
柳康把芽儿轻扯向自己,芽儿好像偎在他怀里般,柳康说话呼出的热气,拂在芽儿的耳边,她的心嘣嘣跳得很快,脑袋一片空白。
柳康捧起芽儿的脸,轻啄了下芽儿的唇,芽儿觉得此时自己醉了,醉在了柳康的温柔里。
在外久了,冷意袭来,柳康怕冻着芽儿,两人回到芽儿的住处,芽儿准备进去时,柳康揉了下芽儿的头顶,“进去吧!”芽儿摸着头,抬眼看着他,看着他微笑地看着自己,招了招手,让他自己也回去。
柳康看着她进了屋,才往自家屋子里走去,真想现在两人一起不分开,不过自己也不会等很久。
翌日一早,芽儿知道柳康计划出行的时间,找到秦砚和秦茂,说了柳康的打算,作坊要加紧多做面条。两人应了自下去安排。
双胞胎兄弟二人和刘海每天照例跟着柳康一些时辰,作坊有事做他们就去做事,很是机灵。芽儿觉得选对了人。
刘海的母亲与秦张氏关系亲近,又得秦家提携,更是叮嘱刘海要听秦班的话,做好秦班交待的事情,刘海没有不应的。
在作坊上工的人家,肉眼可见的家境都好了不少,都很珍惜这份收入,作坊的产量提升了很多,芽儿心里也高兴。
芽儿一边盯着产量,一边想着要给柳康备些出门要用的物品。
晚间的时候跟秦王氏说,明天要去镇上一趟,给柳康买些必须品。
秦王氏道:“把你芙姐约着,她来了好久,也没出去转转,明天你们姐妹去镇上看上的东西的就买。”
第二天一早,芽儿和堂姐去镇上,准备上马车时,秦赵氏忙出来塞了东西在秦芙的手上,转身走了。
秦芙摊看一看,是一锭十两的银子。
芽儿心里暗道:二伯母真是大手笔,出手就是十两银子。
秦家现在有银钱是真的,节约也是真的,从日常来看,伯母们和自家母亲其实都很节约。
秦芙握着银子,眼里泛着泪花,强忍着不让流出来,芽儿拍了拍她的手,道:“二伯母给了就拿着,等你以后自家有了,好好孝敬她。”
“她希望你过得好,你会幸福的。”
秦芙年初二回娘家,带了一些礼外,身上并未带多少银子在身上,上次给了赵博。
况且手里也没有多少银子,都放房里一个陪嫁盒子,开年赵博去书院从盒子里拿了几两,作为书院的费用,更没有多少。想想自己的日子就难过。
母亲的贴补,让秦芙感到内疚自责又感动。
在父母的身边,感觉自己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无私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