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咕噜咕噜响的肚子,也觉得有些头晕眼花,非常能体会这个人饿晕了的感觉,没准一会儿自己也得跟他一样了。
棠梨见他已经有些出气多,进气少了,知道他要是再饿下去,有可能真的一命呜呼了,她只好咬咬牙,摸了摸身上唯一还值些钱的物件——腰间佩戴的玉佩,一把拽了下来,站起来就往当铺跑去。
这当铺的老板可真是个奸商,虽然这玉佩是不值几个钱,但是居然只愿意给棠梨二两银子,而且还是死当。她当然不愿意死当了,还想着以后有钱了还要赎回来留个念想。
她又跟当铺老板又争执了半天,看他一副爱当不当,不当拉到的样子,棠梨心中担心那男子独自一人在街上躺着会不安全,救人如救火,时间一分钟都耽误不得,最后只得同意一两银子,日后还可以再赎回来的活当。
她拿着钱就跑到街边的包子铺买了一大碗粥和十个大包子,让老板娘用荷叶包好了,夹在胳膊底下,小心翼翼的端着碗往当铺后街的巷子里快步走去。
当她看见那男子还在地上躺着喘着气没死,她才松了一口气,将粥碗和包子小心放在地上,把那男子扶起来靠在墙上,他身体虽然修长但是十分消瘦,倒也不是很沉,但是棠梨还是累的气喘吁吁,眼睛里直冒金星。
她拿起勺,舀了一勺大米粥,在嘴边吹了吹,那大米的清香让她忍不住口水直流,但是她还是强忍着饥饿,轻轻将粥吹凉,用勺子缓缓地送入那男子的口中,看他凸起的喉结动了动,看来粥已经是咽了下去了。
喂了几口以后,那男子似乎是有了知觉,苍白的嘴唇微微张开似乎是还想要一些粥,棠梨连忙又喂了他几口。
这时,她才注意到这个男子是书生打扮,穿的跟村子里穷酸的王秀才差不多,也是满身的补丁,一件白衣服都穿到洗的发灰发黄还舍不得扔,难道天下的穷书生都是一个模样?
棠梨私下认为那王秀才是村子事儿最多的人了,只穿白色,别的禁脏的颜色还不爱穿,说什么珠履少年初满座,白衣游子也从公,到底什么意思自己也没听懂,只觉得一副矫情样,实在是不招人待见。
没过多久,那书生终于悠悠的醒来了,睁眼一看到棠梨眼中闪着几丝惊讶,虽然想说话但是嗓子里干哑的发不出声音。
棠梨见这书生虽然苍白瘦弱,但是眼睛里却炯炯有神,闪着饱读诗书的睿智和灵气。
她知道白衣书生心有疑惑,便笑着解释说道:“我今日在街上闲逛,正巧看到你倒在地上,上前一看才知道你是饿晕了,所以买来了包子和粥,这粥还热着呢,你要不要再喝一点?”
那书生虚弱的点点头,看棠梨将勺子在嘴边吹了吹,又递到他的嘴边,苍白的脸上居然红了一红。
他见棠梨虽然是道士打扮,当依然还是女子,他从小用功苦读,从未跟女子有过这样近距离的接触,所以不禁有些害臊。
书生并没有直接喝棠梨递来的粥,他接过粥碗和勺子,并不直接端起来就喝,虽然已经饿极了,还是十分斯文的一勺一勺的喝着,看得棠梨都直替他着急,想着要是自己肯定就端起碗来咕咚咕咚的喝个精光了。
棠梨见他已经能自己喝粥了,而且脸上都有红光了,看来已经是没事了,觉得自己这粥还真是见效。她这才想起自己也是饿了好久了,急忙打开荷叶,拿出一个大包子就啃上了。
包子外面虽然已经凉了些,可是里面还十分烫嘴,烫的她直吸气,书生看她这样子,忍不住觉得有些好笑,没想到这个救人的比他这个饿晕的看起来还饿上十倍。
棠梨见他好奇的神色,也顾不得嘴里全是包子,含含糊糊地说道:“我从前天晚上吃了最后一顿牢饭以后就没再吃过饭,今日也是饿极了,本来没舍得把我的玉佩当了换包子的,没想到遇上你了,正好咱们俩人凑在一起吃才热闹。你肚子里空的时候久了,要先多吃些流食才好,你放心,我买了十个包子,这么大肯定有你的,你放心吧。”
那书生听她说牢饭有些惊讶,但是注意到她身穿一身道服,马上便了然于心,看来这抓和尚道士的事情,已经全国皆知了。
他忍不住笑了出来,棠梨这才发现他笑得有些出尘脱俗,清秀的五官中带着一丝儒雅之气,就连这一身破旧的发灰的衣裳也掩盖不住他的风采,都是穷书生,眼前这位的气质跟村里的王秀才真是云泥之别。
棠梨从小到大唯一认识的一个读书人就是王秀才,所以才会事事都跟他比较。
等到那书生感觉好一些了,棠梨才问起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那书生回答道:“我姓许,名贤,表字此生。道长可以叫我此生。”
棠梨心中默念:许贤,字此生,许此生,这个名字真是好怪异。虽然萍水相逢,他居然让自己叫他的表字,更是怪异之及。
她以前下山去村子里的找小桃的时候,就经常会碰到那穷酸的王秀才在小桃家教她侄子小石头认字。有一次听到王秀才讲,他们读书人的规矩可真不少。
两个读书人一碰面,若是初次见面,就会互相道一句各自的功名,比如王秀才,李举人什么的,若是再熟一些,就可以叫名讳了。只有关系十分要好的,或是亲朋长辈才可以叫这个人表字。
她没想到这个许书生居然第一次见面就让自己叫他的表字,虽然自己算是他的救命恩人,但是好像也没有那么熟,他这要求实在是有些诡异。
棠梨觉得有些别扭,只是低低的嗯了一下,并未接话。
许书生继续说道:“我本是去年河西省乡试的解元……”
“解……解元?那不是乡试中举的第一名吗?”棠梨惊讶的说道,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