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正在面临巨大的危机,皇帝君醒决心竭尽全力去鼓舞士气。
他知道乌拉索国军队害怕其他“基督教”国家会援救这个“基督教”的城市小国,决定做一次自己的小规模的武力展示。
按照他的请求,外国桨帆船的船员们在4月6日上陆,穿着他们显眼的西大陆式铠甲,在陆墙上全线游行。
游行队伍的领头在前面高举着旗帜,迎风张扬。
同一天,崔问领着那些桨帆船也做好了作战准备。
乌拉索国像是被吓到了,他们的皇帝派遣了一小队骑兵旌旗招展地来到城门前,与守军谈判。
按照“伊斯兰教”先知的传统教义,他们先邀请巴黎特人自行缴械投降。
他们的《古经》称:“派遣使者之前,我不惩罚任何人。当我要毁灭一个市镇的时候,我命令其中过安乐生活者服从我,但他们放荡不检,所以应受刑罚的判决。于是我毁灭他们。”[1](出自《古兰经》)
按照这个模式,守军可以皈依“伊斯兰教”、举手投降、缴纳人头税;或者选择抵抗,一旦城市被攻破,就将遭到三天的掳掠。
乌拉索国和巴黎特两个国家之间关于“真主”和“先知”的信仰之争,有着将近四百年的历史。
巴黎特人最早在四百年前就听过所谓“先知”毁灭的警告,后来也经历了好几次。
但每一次,高高城墙都成功逼退敌人。
所以,他们的回复永远都是:“我们不接受人头税,不会成为异教徒,也不会将我们的堡垒拱手让出。”
双方谈判失败。
乌拉索国军队也不恼,这时候,他们可以认为:他们的攻城得到了神圣法则的批准,他们依照先知的指令去毁灭他们,去惩罚他们。
于是传令官们在军营中到处宣布,攻城战正式开始,但双方都没有谁先发制人,气氛焦灼地僵持着。
乌拉索国的皇帝要等他的大炮运到前线。
巴黎特则是没有充足的兵力主动出击。
兵力不足,君醒决定尽可能多地亲临战场,让士兵们都能看得见他。他的指挥部就是圣门后的一座大帐篷,每天他都从那里出发,骑着他的棕红小母马,巡视长城,鼓舞士兵,检查闷哨,搜寻擅离职守的人。
每一天,他都会去距离最近的教堂做弥撒,并确保每队士兵都有自己的僧侣和教士,以便在战场上做最后的圣礼,求得真主和圣母的庇护。
教皇则是命令市民们日夜不停地做礼拜,为城市的教赎祈祷;晨祷结束时,人们要抬着圣像在大街小巷以及城镇上游行,以鼓舞士气。
可真主没有庇护他的信徒,还发生了一系列轻微地震,下起了倾盆大雨。
城内的气氛更加紧张了,很多人自以为看到了预兆,嘴里念叨着古老的预言:“教堂内的圣像以及廊柱和圣徒雕像出了汗,流了泪。很快,有人被恶灵附体,受到不吉利幻象的感召......”
很多占卜者预言了巴黎特悲惨的结局。
恶劣的天气进一步打击了守军的斗志。
谢二本人没有受到预言的困扰,更让他头痛的是敌人大炮的到来。
大炮抵达,意味着两军即将开战。
乌拉索国军队凭借杜涵传授给他们的卓越的后勤知识对装备、物资和雄厚的人力进行了深度协调,现在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他们已经收集齐备了炮弹、攻城武器、粮食,硝石和坑道挖掘装备、作了清点和部署。
乌拉索国军队先是对清理武器,然后将大炮拖曳到指定位置,最后士兵们——骑兵和步兵、弓箭手和长枪兵、军被匠、炮手、劫掠轻骑兵和坑道工兵——都已经集结完毕,摩拳擦掌地等待着。
战前动员,十分重要。
乌拉索国皇帝是马上战士地的强者,非常熟悉如何去驱动士兵,如何把他们的热情引导到共同的目标上去。
身为先知“圣子”的他熟知如何激励人们的圣战狂热。
伴随着他的鼓舞,宣仪员在军营中来来往往,背诵圣训中关于巴黎特终归于先知的古老预言:巴黎特这块黄金终将属于伟大的先知!
乌拉索国皇帝每天都在金红两色帐篷前的地毯上当众朝向东方祈祷。同时,他还许诺,如果能攻克城市,士兵们将得到无限的战利品。
信众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满心期待。
为先知意志效劳的同时还能捞到大量战利品,这双重诱惑对以劫掠为生的游牧民族来说是无法抵抗的。
杜涵看着乌拉索国皇帝在这双重许诺的基础上开始准备攻城。
他好心提醒,必须速战速决。
战争需要人的牺牲。
战士们对攻城的热情和期待,以及意志力都有时间限制的,都会被随着横遭践踏的尸海击溃。
战场上,任何意想不到的挫折都能够很快导致士气消。
尤其是在如此集中的一大群人中,不满、消极的情绪、异议和谣言会像熊熊大火一般席卷人的意志。如果战役一直拖到酷夏,哪怕是井井有条的军队也很容易感染疾病。
这次攻城,乌拉索国看似胜券在握。但何尝不是一场冒险?
对乌拉索国的皇帝更是危险的一战。
他通过各国间谍的网络得知,不管“基督教”各国是多么畏惧异界人、争吵得四分五裂,西大陆的他们最终还是会从陆路或海路支援巴黎特的。他们也不愿意将如此富饶的城市拱手让给异教徒,这会烙印成真主的耻辱。
攻城,乌拉索国皇帝在公共场合宣称他坚信士兵们的英勇会将黄金献给真主,但他的最终希望还是寄托在大炮上。
与之相反,守军的图谋非常绝望而简单。
他们无力发动反击来解除围困。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坚持足够长的时间,等待西方的援军强行打破封锁。
对谢二而言,也是如此。
他必须坚持到最后,等到援助。
好在这三年他懂得如何对防御工事的明显弱点进行评估和弥补,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投石机和火枪这样的防御武器,以及如何让有限的兵力发挥最大的效力。他将星际世界守城战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守军,并考虑了从城市的侧门发动反击的可能性。
多年的知识积累、战友的死亡和三年的历练成就了他今天运筹帷幄的军事才华,他把城防当做一门科学和艺术来研究,虽处境不利,依然迎难而上。
他或许是被权力推上主角的位置,这是他的运气,不是底气。
他的底气来自于他咬牙锻炼的夜晚、图书馆的书海、名师的教导、还有他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
更重要的事,他身后是一批无所不能的兄弟。
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