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粮食,在咱南泥湾可是比金子还珍贵!每一粒,那都是战士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来之不易啊!
可这粮食收上来,只是第一步。咋把这金贵的粮食颗粒归仓,不浪费一粒,这里头学问可大了!
你得把里面的秕谷、杂草、碎石头这些玩意儿都给清理干净,要不然,这粮食就容易变质,那损失可就大了!
以前,没有合适的工具,这清理粮食可费劲了!
咋办呢?最原始的法子,靠手扬!把粮食捧起来,使劲儿往上扬,借着风力,把轻的秕谷、杂草吹走。
可这法子,累不说,效率还低得可怜!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也扬不了多少粮食。
而且,还特别受天气限制,刮大风不行,粮食都被吹跑了;没风更不行,啥也吹不走!
还有些地方,直接在地上铺块布,把粮食倒在上面,然后靠人工一点点地挑拣。
这法子更是笨,一粒一粒地挑,那得挑到猴年马月去?眼睛都得挑花了!而且,长时间弯腰蹲着,那滋味,谁干谁知道!
这可不行啊,得想个辙!看着战士们辛苦地清理粮食,效率却低得可怜,吴龙心里着急啊,
“这都啥年代了,咱还用这么原始的法子?得想办法提高效率啊!”
“吴教员,您有什么好主意?”李位问道。
吴龙的目光在田间地头扫视,忽然,他眼睛一亮,指着远处一个老乡手里拿着的竹编器具:“你们看,那是什么?”
李位和赵连长顺着吴龙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老乡正拿着一个扁扁的、圆圆的竹编器具,在清理着什么。
“那是……簸箕?”李位有些不确定。
“对,就是簸箕!这簸箕可是个好东西,可以用来扬场,清理粮食里的杂物,比咱们现在用的法子强多了!”
三人来到老乡跟前,只见老乡把簸箕放在地上,然后把掺杂着杂物的谷物倒进簸箕里。
他双手握住簸箕边缘,熟练地上下颠动,一扬一落之间,那些比较轻的谷壳,杂草就被分离出去了,并随着风飘走,而饱满的谷物颗粒则留在了簸箕里。
“老乡,您这簸箕,能不能借我们看看?”
“当然可以!”老乡爽快地把簸箕递给了吴龙。
吴龙接过簸箕,仔细地端详着。
这簸箕是用竹子编成的,呈圆形,边缘略高,底部稍凹,整个簸箕编织得非常紧密,却又留有很多小孔,方便透风。
“老乡,您这簸箕是在哪里买的?”
“买啥呀,这是我自己编的!”老乡笑着说道,“这年头,啥都得靠自己动手!”
“您还会编簸箕?真是太厉害了!”
老乡谦虚地说道:“这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老乡,您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编簸箕啊?我们想多做一些簸箕,用来清理粮食。”
老乡看着战士们真诚的眼神,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好吧,我就教教你们,不过你们可得认真学啊!”
“好嘞!您就放心吧!”
编织簸箕的第一步,首先是选竹子。
“这选竹子很重要,要选那种生长三年以上的青竹和楠竹,这样的竹子韧性好,编出来的簸箕才结实。”
在南泥湾,还真有那么几片竹林,虽然面积不大,但长势却很茂盛。战士们拿着砍刀,在竹林里精挑细选。
经过一番挑选,战士们砍伐了一些合适的竹子,然后把它们扛回了营地。
“这竹子砍回来后,要先破成竹片,然后刮成薄薄的竹篾,才能用来编织。”
老乡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破竹的时候,要顺着竹子的纹理来,不能乱劈,否则竹子就废了。”
战士们学着老乡的样子,开始破竹。
他们用砍刀小心翼翼地把竹子劈成两半,然后再劈成四瓣、八瓣,直到劈成细长的竹片。
“这竹片还要刮成竹篾,才能用来编织。”
老乡拿起一片竹片,用篾刀熟练地刮了起来,“这刮篾的时候,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刮出来的竹篾才能又薄又匀。”
战士们也拿起篾刀,开始刮竹篾。
一开始,他们还比较笨拙,刮出来的竹篾有的太厚,有的太薄,有的甚至还把竹篾刮断了。
“哎呀,这刮篾可真不容易啊!”一个战士看着自己刮坏的竹篾,苦笑着。
“是啊,这比绣花还难呢!”另一个战士也附和着。
老乡鼓励大家说道。“别灰心,大家慢慢来,熟能生巧嘛!”
经过反复的练习,战士们逐渐掌握了刮篾的技巧,刮出来的竹篾也越来越薄、越来越均匀了。
“哈哈,我终于刮出一根像样的竹篾了!”一个战士高兴地举起自己刮好的竹篾。
“不错,不错,这竹篾刮得真不错!”老乡也赞许地点头。
准备好竹篾后,接下来就是编织簸箕了。
“这编织簸箕,要先起底,然后再编帮,最后收口。”
老乡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编织的手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说着便拿起几根竹篾,开始编织簸箕的底部。
他先把几根竹篾交叉叠放在一起,然后用一根细长的竹篾在这些竹篾之间穿梭编织,很快就编出了一个圆形的底盘。
“这编织的时候,要用力均匀,这样编出来的簸箕才结实。”
“这竹篾的走向也要有规律,这样编出来的簸箕才美观。”
战士们学着老乡的样子,开始编织簸箕。
一开始,他们还比较生疏,编出来的簸箕歪歪扭扭的,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看起来很不美观。
经过反复的练习,战士们逐渐掌握了编织簸箕的技巧,编出来的簸箕也越来越像样了。
“哈哈,我终于编出一个像样的簸箕了!”
“不错,不错,这簸箕编得真不错!”
“这簸箕虽然编好了,但还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晾晒。这簸箕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几天,这样才能防止霉变,延长使用寿命。”
战士们把编好的簸箕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营地里,让它们接受阳光的洗礼。
“这簸箕晾晒好了,就可以使用了!以后,我们就可以用簸箕来扬场,清理粮食里的杂物了!”
“太好了!这下我们的粮食清理工作就方便多了!”
几天后,第一批簸箕制作完成。战士们迫不及待地拿着新簸箕,来到打谷场上,开始试验。
“哈哈,这簸箕真好用啊,一扬一落,就把谷壳和杂草都吹走了!”一个战士一边扬场,一边高兴地说道。
“是啊,这簸箕比我们以前用的那些破筐子强多了!”
在簸箕的帮助下,粮食清理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效率大大提高。战士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费时费力地清理粮食了。
除了用来扬场,战士们还发现,这簸箕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呢!
“这簸箕还可以用来清理垃圾呢!”一个战士说道,“我们把营地里的垃圾扫到簸箕里,然后一起倒掉,多方便啊!”
“是啊,这簸箕还可以用来晾晒粮食、蔬菜呢!”
“这簸箕真是太实用了,简直就是我们南泥湾的‘万能神器’啊!”
从此以后,这竹编簸箕就成为了南泥湾军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高了粮食处理的效率,也改善了环境卫生,更成为了南泥湾军民智慧和勤劳的象征!